一个飞的梦
也许我们无法考证万户手持风筝等待火箭点燃时候的心情,但至少可以回忆小时候掷出纸飞机那一刻的欣喜。想要飞的心情,大致是一样的吧,不论你我、古今。科技进步让我们无从体验先驱们略带悲壮的豪情万丈,因为飞,实在是件太容易的事。可您还记得飞的初衷吗?
很长一段时间,坐飞机对于人们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搭乘飞机,除了满足快捷出行这个最基本的功能外,还是件有着些许炫耀意味的事情。
飞机,首先是交通工具。从第一次乘坐时候的兴奋到后来的平静,全因为它一直以同样的模式,简单而忠诚地实现着我们的目的。飞行,又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些人愿意选择更自由、更自然的生活方式。去到山水间,寻找向往大自然的归一感;翱翔在云端,体会自由穿梭于磅礴人生的壮阔。
现在,坐飞机的人,被捆绑在固定航线上,无法体会飞的自由。做飞机的人,忙于融入更高的科技和追求更低的价格,快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发明飞行器。“高端不见得比生活化更有市场,如果你想要更多人认同并享受你的产品”,丽夏飞机公司的董事长埃里克跟我说了这句醍醐灌顶的话。当我面对阿科雅这架灵巧漂亮的小飞机时,终于重新开始想象,在青天碧水间自由飞翔的感觉。
一位大叔的创业
2003年,阿科雅从零开始。埃里克在自家卧室萌生了造一架飞机的想法。这得益于他年轻时候对特技滑翔的爱好,也得益于15年从事汽车行业电气工程师的自信。有一天,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对他说:埃里克,不要再跟领导找茬了。于是已经做到技术总监的埃里克第一次想要实现那个听上去不切实际的想法,想要自己创业。那一年,他41岁,有3个还在上学的小孩。
在借钱、贷款,用37 000块注册了丽夏公司后,2003年到2005年,埃里克和他的合作伙伴吕克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寻找投资人。有个著名的法国导演说,他用90%的时间找投资人,用10%的时间拍电影。可想,对于两个非航空科班出身的人来说,为一款概念飞机找投资有多么困难。这期间他们一共接触了62个投资人。终于在2005年底,那个独具慧眼的人出现了。
2006年,组建研发团队,丽夏公司从6人到9人。2007年,第一款阿科雅诞生。是的,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人从零开始创造了一架飞机,而且是一架漂亮实用的飞机。
重走丽夏创业路,埃里克带我们来到萨瓦科技园区里一个类似蜂巢的地方。一排排尖顶小房子,第二栋从门这边数过去第二个窗户,是丽夏的第一个办公室。最初创业的4个人就挤在十几平米的小隔间里。那天,我看到许多大学生模样的创业者踩着单车来自己的公司上班,我脑海里想象,却是40多岁的埃里克走在其中从容的身影。
萨瓦科技园对初创公司收取很低的房租,公司成立18~24个月后房租慢慢增长。园区提供公用的会议室、咖啡室、前台,还有法律咨询、对公司创始人培训、帮助寻找银行支持、专利申请指导等非常实际的帮助,很好地集中解决了创业者面临的许多同样问题。如果在中国,鼓励创业也能做到如此实际的细节处,我们也许会有更多创造力。
2010年,原理样机定型,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布尔歇湖试飞。“当时,我们就是敢想敢做”,埃里克在同我们谈到带着阿科雅第一次去摩纳哥游艇展参展的时候说,“谁能想到我们这么小一家公司敢去参加亿万富豪们的party。”他们见了非常多人,不同人带来不同的观点,引发不同的想法,帮助他们不断去完善创新。
创业也是闯业!这是我这次采访过程中,除了对飞行本身多一些向往之外,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想分享给有梦想的年轻人甚至是比我年长的中年人的,如果还有梦,就去闯吧!
一场美的追求
这位创业的大叔说:“我并不想把丽夏做成大集团,因为初衷不是想做便宜但被无限复制的产品。我们想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我感觉他们做到了。首先从名字开始,丽夏(lisa),很简单,不论哪种语言读出来都顺口。看,志存高远的埃里克目标虽不在做大,但从一开始,就想跟更多的人分享他的飞机。而且,这个女性化十足的名字,非常鲜明地区别于航空领域男性化一统天下的局面。美,从第一印象开始。
美,由设计延续。阿科雅的特立独行首先体现在设计先行的理念上。这个设计不是指从公式开始,符合各种力学原理,计算出来的造型,而是指被创始人早早画在纸面上的外形。有了概念图纸,甚至画出外形,再让工程师来合理化,这是阿科雅让人打眼就一亮的原因。虽然公司的气动设计师说,可苦了他太多次在计算机仿真和风洞试验过程中,艰难地调整布局,只为更完美地保留设计原稿上的造型。
第一代阿科雅,就这样用最简洁的方式设计出来,通过展示美来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新一代的量产型,才享受到了所有正规的设计制造流程,但仍得以保持美丽。记得有人说,飞机,美的才是好的。嗯,阿科雅很好。
美,还从细节处彰显。阿科雅的飞行控制面板简洁大气又方便适用。因为设计师会在实际飞行中操作着他的作品,进而不断修正。阿科雅的可收拢式机翼使得它能够停进车库,实现了它满足私人便捷出行的设计意图。因为设计师们大多爱玩滑翔伞,他们最理解收放之间,带给人们迥异的体验。
当我踩着小船,行驶在碧绿而清澈到透明的安纳西湖上时,抬头望,只有雪山青草和时常飞过的直升机。我想,可能正是在如此美景中长大的埃里克,才会萌生创造美,分享美的奇思妙想,并实现了它。
一只会飞的鱼
丽夏公司最早的一款飞机方案,叫“QUEZAL”,是一个鸟的名字。这种放在笼子里半小时就会死去的鸟,是自由和不羁的象征。但这个方案没有投资人看好。有个人干脆耸耸肩说:“挺好看,但是跟其他飞机都一样啊!”造不一样的飞机,更加坚定地成为这个小团队的目标。能在水上飞的飞机,不一样吧。当时也有水机,但浮筒让飞机既牺牲了部分性能,又牺牲了形象。这个笨重的家伙,怎么能加在我们这么漂亮的飞机上!就像你不能容忍拖拉机轮子按在法拉利上一样。于是尖顶小屋里的4个人开始思考,怎么设计一个轻巧漂亮的工具取代浮筒。
一个周五的早晨,在湖边看着粼粼波光上的点点白帆,他们想到有一种帆船加了水翼。能不能在把水翼加装在飞机上呢?于是没有一个科班学习过飞行器设计的阿科雅团队,提出飞机水翼的构想。
萨提亚是专门负责水翼研发的工程师,他介绍说:“目前全世界只有阿科雅实现了在飞机上安装水翼。虽然在航空史上有过两次,由美国军方主导的模型测试,最后都不了了之。”当然现在有的帆船上也是有水翼的,不过试验用船在30年间折断了6次,才实现了水翼与船的完美匹配,而阿科雅用了3年。虽然比在船上的应用要简单,但还是由衷地钦佩这支少而精干年轻队伍。
水翼应用伊始,湖面起飞达不到速度要求,工程师们很长一段时间一筹莫展。几乎都绝望时,一位同事偶然在网上找到NASA 发表于1960年的文章,描述三角形铁片在水中高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研发团队在这篇报告中发现了他们苦苦寻觅的问题症结。两天后,改进过的阿科雅就成功在水面起飞了。有意思的是,这篇报告很快又从网上消逝了。也许是机缘,但对寻找这个机会的人,这就是那一线光明。
我问埃里克,是否担心对阿科雅如此重要的水翼设计被抄袭?他的回答简洁而平静:“技术难免被抄袭,只是时间的问题,但这个关键的时间能让我们收获努力的回报。有时候我想,分享是否会是最好的保护。”
飞机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是文化的体现。在浪漫的法国人心中,凡我做的,必是美的;凡美的,都是需要分享的。在飞赴法国的航班上,起飞瞬间,整个机舱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一个外国旅行团的游客们用法语,为国航机组欢庆这个漂亮的起飞。航空文化,不是一句空话,当我们成千上万的航空从业者、飞机使用者们还不会用宽容的态度去包容,不愿用乐观的态度去期待的时候,怎么赢得最响亮的掌声呢?
责任编辑:武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