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态度大于形式

2015-01-04 07:38马艳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张兰策展媒介

马艳

当我们还徜徉在80后的天下时,“90后”艺术家以白皮书或者类似宣言的方式粉墨登场了。“这是一个很棒的展览!”是展览的标题,九位有着微妙联系的艺术家李季、江立宁、李政钟、张成成、杨牧石、许昊洋、张兰、秦天翼、颜秉倩共同演绎了这场展事,目前正在上海明圆美术馆展出。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同样是独生子女的90后,已经开始展露出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行为方式,不趋同、张扬自我、自信是他们显然的表现,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也让他们的作品风格千差万别。“他们太个体了,本不应该放在一起介绍,但我们又可以从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之间那微妙的关联得知他们是一个团体,是九个关注于怎么更具创造性,更敏锐地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

为了能更好的呈现每位艺术家作品,策展人对空间进行了有效分隔,美术馆进门口展出的是正在日本留学的艺术家许昊洋的作品《脑-海报》和张成成的《太阳和它的反光》,海报的“恶搞”诠释和太阳系列高大上的端庄形成了某种反差,演绎了各自的气场和空间。作品媒介的丰富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特点,包含了油画、坦培拉、材料、装置、摄影、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个丰富性不仅仅体现在整个展览中,还体现在每位艺术家的作品中,例如李政钟的作品《诙谐》,大鼻子小人的形象出现在他所有的作品之中,成为了他的符号,除了用架上绘画表现外,还有装置和视频形成一个展示的剧场,作品完整中些许少了青年人的实验性;今年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杨牧石,此次展览中一反常态,放弃了雕塑展出了架上油画,虽然媒介不同,但作品的整体气质相通,在某种抽象的艺术范畴中,通过个人类似修禅打坐般的日常行为探索着个人身体、“磨”与时间的关系,作品相对成熟完整;既是策展人又是艺术家的李季,此次展出了架上和视频作品《永动机-夜核》,尤其是视频部分充分“挪用”和“模仿”了当下电视购物的促销形式,将自己的作品当作商品一样去买卖和促销,反映了90后青年人对多媒体和网络的敏感和接受。展览中两位女性艺术家张兰和颜秉倩的作品气质迥然有别,如果说张兰的作品《love&death》保留了女性色彩的话,颜秉倩的作品《猪皮》却充满了男性的张力,也许这是她们各自视界中的社会性吧。

“新潮”是舆论对“90后”的评价,作为“90后艺术家”他们则有着对新生事物更强的接受力,这个展览除了保持传统惯性的展览体例外,最大的不同就是跟音乐的结合和跟网络新媒体的互动,展览主题曲由同样是90后的知名音乐团体“L.S.D.厂牌”制作,他们模仿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先用主题曲“平凡之路”预热模式,在展览开幕前一周,展览团队也发布了一支新单曲,也是展览的主题曲“Future Is Now”,进行创作的就是参展艺术家江立宁,艺名“WillJ”,同时也是一位流行音乐圈的签约说唱歌手。展览现场除了音乐作品外,江立宁的绘画媒介还包含了以家族为创作主题的架上绘画以及现代摄影,这样的媒介跨越和创作反差让观者疑虑时,却被艺术家以其实媒介不重要,情感才最重要的轻描淡写而过。

可以说,整个展览现场呈现出了一个“老道”又“稚嫩”的矛盾嫌罅,说它“老道”,是因为整个展览现场井然有序,在展览空间的布展节奏上有一定的观照和把握,说它“稚嫩”,是有些创作有思考但还不完全成熟,态度大于形式,形式胜于内容,有点像毕业生的汇报展,这样的评价对他们来说也许过于苛刻,但这并不妨碍整个展览的自信亮相和出场。至少在他们这个阶段,能有这么一次正式的展览演习是一次难得的历练。用此次展览策展人的话说,“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尽成熟,但这个成长的过程也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签,“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新新人类”。这次参展的“90后”艺术家处在一个转型时期的社会,全球化、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弥漫整个世界,他们作为艺术圈内的一股新生力量,每个人裹挟了些许时代杂陈的同时,也创作出了极为鲜明的个人艺术符号,或是张扬的,思辨的,亦或是另类的,他们的作品都向观众真实的展示出属于“90”这个时代的特征。这样一个结合了艺术家与音乐人的新奇展览也为上海的艺术生活带来一股新能量,他们大胆创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追求效果的过程中,可能音乐和展览的互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张兰策展媒介
孝顺的儿媳
这单不能退
关于策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