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于志宏 赵钧
大众汽车造假事件毁誉德国制造
文|本刊记者 于志宏 赵钧
Made in German was tarnished by Volkswagen’s emissions scandal
——“责任制造”应成为“中国制造”主题之一
大众汽车造假事件是社会责任在公司中不到位、不深入的体现。为中国制造赋予责任内涵既十分必要,更是顺应和引领全球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中,应形成中国制造“智能+绿色+责任”三足鼎立的格局。
近日,美国相关监管机构的一项指控,揭开了大众汽车公司数年来通过安装软件,在其柴油车尾气排放测试中造假欺骗监管机构的丑闻。该事件一经爆发,造成大众汽车公司股票市值大幅缩水,引起各国监管机构对大众汽车相关产品审查,引发全球舆论对大众汽车的声讨和对“德国制造”的怀疑。目前,该事件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发酵中。
9月18日,美国环保署(EPA)指控大众汽车在其柴油车上安装软件,数年来在尾气排放测试中一直欺骗监管机构,减效装置掩盖了车辆实际上路时会排放超标高达40倍于法定标准的废气这一事实,涉案车辆达48.2万辆。
9月22日,大众汽车公司发表声明承认这一指控,表示该公司在全球涉嫌违规排放的柴油汽车数量可能达到1100万辆。9月23日,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宣布辞职。美国、欧盟相继开展对大众汽车造假事件的调查。
10月7日,大众汽车公司向德国监管机构-联邦机动车交通管理局(KBA)递交涉事车辆修复计划。
大众汽车造假事件波及范围之大,影响程度之深,在德国制造史上堪称之最。作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德国制造”的重要代表,该事件给大众汽车公司自身发展和德国制造的声誉带来了沉重打击。
大众汽车自身面临严重危机
引发股价暴跌,市值大幅蒸发。大众汽车造假事件后,公司股价连续大幅暴跌,市值蒸发约300亿欧元(340亿美元)。
遭遇各国围剿,面临高额罚款。大众汽车在美国市场的近50万辆“问题”车辆,面临可能高达180亿美元的巨额罚款,大众汽车公司已拨款65亿欧元应对。大众汽车还将在美国市场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失去与美国、日本等国品牌车辆竞争的机会。
欧盟要求28个成员国政府要在各自国家尽快执行必要的调查,查清欧洲到底有多少汽车被安装了欺诈软件。法国、瑞士、意大利、瑞典等国监管机构表示,可能会要求大众汽车公司对排放造假行为负责,并进行赔偿。
业内专家分析,大众汽车或将为此次造假事件支付400亿欧元左右的赔偿。
被迫节约紧缩,影响投资项目。大众汽车日前宣布将进行大规模节约紧缩政策,去年启动的1000亿欧元的投资项目有可能大幅缩减,影响未来竞争力。
造假丑闻毁誉,环保奖项被收。大众汽车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多个型号柴油车利用造假制造“环保”、“绿色”假象,令大众汽车在全球消费者面前颜面扫地。10月初,德国市场研究机构Puls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41%的消费者认为大众品牌将会遭受长期的伤害,11%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将再也不愿意购买大众汽车。《绿色汽车杂志》日前宣布,鉴于大众汽车排放欺诈丑闻,该杂志撤回大众汽车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曾获得的“年度最佳环保汽车”奖项。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米勒10月6日在集团员工大会上承认,排放丑闻主要是一场信任危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新赢回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及所有公众的信任。
对“德国制造”造成信任危机
长期以来,“德国制造”成为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代名词,是德国工业的代表,还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然而,大众汽车造假事件将“德国制造”拉入到全球性信任危机的漩涡中。有评论称,大众汽车造假事件,更像是发生在某个发展中国家,而不是以责任和可靠著称的德国。
大众汽车造假事件震惊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大众汽车事件的曝光是“重大事件”,她要求以“百分之百的透明度”查清这桩丑闻。但默克尔认为,该事件不会对德国工业产生长期影响。“我相信德国工业的声誉以及对德国制造的信任,不会因此动摇到人们不再认可德国制造的地步。”
而欧洲议会主席、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马丁·舒尔茨认为,大众汽车丑闻“在整体上将对德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德国质量协会地区负责人佐默霍夫说,诚信与质量是密不可分的,“质量的一个方面就是满足顾客的要求,包括他们对企业产品符合监管要求、企业诚实可靠的要求,这是非技术层面的”。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杜登霍夫说:“‘德国制造’是质量和信任,现在信任不再。没有人能够想象这样的规模,其对德国工业造成的损害将持续下去。这只是冰山一角”。
作为德国制造的重要代表、全球汽车业的领先品牌,大众汽车本应在质量、技术、商业道德等方面代表行业最高水准。然而,大众汽车以自身业绩和利润至上,完全不顾商业规则与法律约束长期造假的做法,让人深思警醒。
市场利益至上的商业模式之弊
大众汽车造假的动机从表面上看可能有无数条,但其造假目的只有一个——只为自身市场利益。“出售大量清洁柴油机是大众汽车打开美国这个薄弱市场计划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超过丰田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计划的关键部分。”
资本对利润的贪婪是与生俱来的。企业如果只为市场利益,缺乏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就可能做出违背基本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行为。
在大众汽车造假事件发生之前,一系列大企业曝出的丑闻也显示出市场利益至上商业模式的弊端。对于2001年轰动一时的“安然财务造假事件”,美国学者表示,安然的文化氛围里有一种赌场气氛。安然的崩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急功近利,贪婪冒险的赌场文化使安然在走向成功的同时也预掘了失败之墓。
由于企业市场利益至上,急功近利,导致危害社会事件频发,经济学中“股东利润最大化”理论的基础正在发生变化,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与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在企业市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彻底改变企业为了自身市场利益而可能做出伤害社会利益的事情,需要坚定地扭转“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运营理念。这种扭转如果靠道德、靠内心自觉做不到的话,那么加强监管,加强相关领域立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企业社会责任不是遮羞布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上形成一股潮流,包括大众汽车在内、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更是高举企业社会责任大旗。一方面是顺应可持续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为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大众汽车曾经在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努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成为社会责任领域的标杆企业。
大众汽车的造假行为与负责任企业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让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受到怀疑和损害。然而,大众汽车造假事故恰恰是社会责任在公司中不到位、不深入的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不是遮羞布,也不只是树立企业品牌,而是帮助公司实现市场、社会和环境利益平衡的方法论和管理工具。
大众汽车造假事件告诉我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是做好必尽责任,遵纪守法、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树立可持续发展标杆,不能忽略和跨越企业的必尽责任。
大众汽车造假事件告诉我们,企业社会责任一定要融入全员,实现全员参与,成为全员的自觉。此次事件没有大众汽车内部员工基于责任意识的举报行动,说明社会责任还没有成为大众汽车全员认识和参与的事情。
大众汽车造假事件告诉我们,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运营对于社会影响,要让对社会负责的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在这次事件中,大众汽车只看重市场利益,而没有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希望扭转企业市场利益至上、独大的局面发生,减少企业不负责任行为对社会的伤害。
看似是发生在一家企业身上的独立事件,却对一个行业、一个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曾经的中国三鹿奶粉造假事件几乎摧毁了中国乳品行业,给中国食品行业烙上了不安全的标签,而大众汽车造假事件让德国汽车行业、德国制造蒙羞。
发生此类事件之后的影响修复和信心重塑之路,是极其漫长和艰难的。因此,未雨绸缪、亡羊补牢,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推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彻底改变企业为了自身市场利益而可能做出伤害社会利益的事情,需要坚定地扭转“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运营理念。这种扭转如果靠道德、靠内心自觉做不到的话,加强监管,加强相关领域立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中国制造应形成“智能+绿色+责任”三足鼎立格局
《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了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动目标和路径。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制造赋予责任内涵十分必要,这既是避免类似大众汽车造假事件发生的手段,也是中国制造比肩甚至超越德国制造、美国制造、日本制造的重要路径,更是顺应和引领全球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同时,信息通信技术与各产业领域的技术融合创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着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化。然而,技术创新方向不当,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制造过程中,技术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责任是保障技术创新正确应用方向的基础。
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中,应在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的基础上,鲜明提出“责任制造”,形成中国制造“智能+绿色+责任”三足鼎立的格局。
有了责任制造,“中国制造”将更符合制造业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基本思维,更能体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社会情怀和正能量,更符合中国树立“责任大国”形象的目标。
有了责任制造,“中国制造”将更符合制造业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基本思维,更能体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社会情怀和正能量,更符合中国树立“责任大国”形象的目标。
“责任制造”的内涵
“责任制造”是对“中国制造”内涵和形象的丰富。一般来说,“智能制造”关注技术、技术与产业融合,“绿色制造”关注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责任制造”则突出制造业是为社会进步和文明服务的,强调制造业本身创造价值的过程,也是对社会进步和文明负责任的过程。
我们认为,“责任制造”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摆脱“股东利益最大化”理念在企业中的市场,厘清制造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互促与和谐的关系,树立企业市场利益和社会利益平衡的思想。
二是企业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坚持产品与服务全生命周期(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对利益相关方负责。具体来说,制造研发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与服务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程度,考虑创新方向与社会和环境进步的关系;采购环节要充分考虑产业链的健康和共同发展;生产环节要充分考虑资源使用效率、考虑如何减少排放;销售环节要充分考虑对客户利益负责的方式;售后环节要充分考虑如何管理产品与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影响。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要贯彻制造业的每个环节。
三是转变企业封闭运行状态。企业必须加强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增强透明度,把企业决策和运营活动可能给企业内外部带来的影响主动公开,接受各界监督。
“责任制造”的推进路径
在中国制造中推进“责任制造”,已经具有深厚的政策背景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中央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履行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六大重点工作之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自觉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力度:举办行业社会责任经验交流活动,组织企业社会责任培训,制定行业社会责任指南等;社会责任国家标准指南(GB/T 36000)正式发布,并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责任制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从战略高度认识“责任制造”的价值。“责任制造”是中国制造的应有之义,《中国制造2025》提出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 的发展目标,应当成为“责任制造”的核心理念。
二是推进制造业社会责任标准建设以及相关标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围绕制造业的特点,编制《中国制造业社会责任指南》,以标准指导和约束企业建立对利益相关方负责任的决策机制和运营管理体系。
三是增强制造业企业透明度。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信息披露政策制定与完善,探索政府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形成各界监督企业运营行为的机制。
大众汽车一场造假事件,造成了对“德国制造”的信任危机;38元的一只大虾,毁了数年积淀、数亿元打造的“好客山东”品牌。中国制造强国之路没有捷径可走,需以“责任制造”为保障。
编辑|第五昭婷 zhaoting.diwu@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