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减贫的增长与分配因素实证分析

2015-01-03 07:31谭诗斌
统计与决策 2015年16期
关键词:纯收入基尼系数时间段

郑 辛,谭诗斌

(1.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2.华中科技大学 减贫与发展研究院,武汉 430074)

0 引言

2011年国家确定的农村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这一扶贫标准,是我国现阶段识别农村贫困人口、监测贫困变化、评估扶贫开发绩效的重要依据。目前,“十二五”扶贫开发已进入后期阶段,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2013年全国农村住户调查五等份分组数据为依据,采用FGT贫困指数(贫困发生率H、贫困差距指数PG、平方贫困差距指数SPG)量化分析农村居民收入贫困变化情况;选择广义二次曲线模型(GQ模型)回归拟合各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并通过GQ模型与FGT贫困指数的关系式,测算出各年度的贫困指数。在此基础上,应用沙普利值分解和弹性分析方法,估计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分配不平等对贫困变动的贡献或影响,并对各分组收入增长情况进行了弹性分析,以判断增长是否有利于穷人。

1 基本数据

本文分析所选用的基本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农村住户调查五等份分组截面数据。其中,2010年和2011年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编的《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2》;2012年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统计年鉴2013》;2013年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在官方网站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报告。五等份分组的户均人口、人均纯收入数据见表1所示(其中2013年的五等份分组户均人口参照2012年)。

表1 农村居民家庭五等份分组相关数据 (单位:人、元)

2 实证分析

2.1 GQ模型建构

按照洛伦兹曲线GQ模型,对表1中各年份的分组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一组待回归的GQ模型观测数据。以2010年为例,各分组数据处理结果见表2所示(2011年、2012年、2013年分组数据处理方式相同,过程略去)。

表2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五等份分组GQ模型数据

2.2 回归系数确定与洛伦兹曲线拟合

应用SPSS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表1中的GQ模型数据进行三元线性回归,求模型中的回归系数a、b、c,并对回归系数和拟合曲线进行显著性检验。包括2010、2011、2012和2013年在内的四个年份洛伦兹曲线GQ模型回归系数a、b、c和拟合优度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所示。

回归及检验结果表明:各年份的洛伦兹曲线GQ模型回归系数a、b、c的 |t|值(除2013年系数c的|t|值为大于5%的显著水平以外),均大于1%的显著水平(t=6.965);曲线回归拟合判定系数R2均达到0.9999以上,F值的显著水平也均超过1%。说明应用GQ模型对2010~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进行洛伦兹曲线回归,其拟合优度很高。

表3 2010~2013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GQ模型回归结果

2.3 计算贫困指数和基尼系数及其变动

依据回归系数a、b、c,运用Excel软件计算出参数e、m、n、r,并求出各年份的贫困发生率H、贫困差距指数PG、平方贫困差距指数SPG、基尼系数G。计算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2010~2013年农村居民收入贫困指数和基尼系数计算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各年份的贫困指数时,我们选用国家颁布的新农村扶贫标准z,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并假定这一标准固定不变。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2010~2013年各年份现价的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μ换算成2010年不变价,得到2010年5919元、2011年6594元、2012年7299元和2013年的7979元。

根据表4数据,可以计算出2010~2013年期间各贫困指数和基尼系数的增减变动结果(见表5)。计算结果表明:

(1)从总体上看,2010~2013年期间,贫困发生率H下降了5.68个百分点,贫困差距指数PG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平方贫困差距指数SPG下降了0.4个百分点,基尼系数上升了0.0067。

(2)从2010~2011年时间段来看,贫困发生率H虽然下降了1.27个百分点,但贫困差距指数PG却上升了0.35个百分点,平方贫困差距指数SPG上升了0.53个百分点。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基尼系数上升了1.18个百分点所致(由2010年的0.377上升到2011年的0.3888)。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导致了贫困线下的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分布差距更加扩大,于是出现了贫困差距指数PG和平方贫困差距指数SPG上升的情况。

(3)从2011~2013年时间段来看,出现了贫困发生率、贫困差距指数、平方贫困差距指数和基尼系数全面下降的情况。贫困发生率H下降了4.41个百分点,贫困差距指数PG下降了1.74个百分点,平方贫困差距指数SPG下降了0.93个百分点,基尼系数下降了0.0051。这是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出现的新局面。

表5 2010~2013年农村居民收入贫困指数和基尼系数变动

2.4 增长和分配对贫困变动影响的沙普利值分解

对于表5中的贫困变动数据,我们进一步关注的是:2010~2013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和分配变化对减贫效果(即贫困指数变化)各自产生了多大影响,也就是说,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各自对减贫的贡献是多少?我们分三种情况对贫困发生率H变动进行了分析:(1)2010~2013年总体情况;(2)2010~2011年时间段情况;(3)2011~2013年时间段情况。我们计算出三种情况的增长减贫效应ΔHμ和分配减贫效应ΔHL的沙普利分解值(见表6)。表6数据说明:

(1)从总体上看,2010~2013年期间,收入增长减贫效应ΔHμ为负数,共减少贫困发生率6.86个百分点;而收入分配减贫效应ΔHL为正数,共增加贫困发生率1.18个百分点(因为总体上基尼系数上升了0.0067)。两者相加,贫困发生率最终下降了5.68个百分点。

(2)从2010~2011年时间段来看,收入增长减贫效应ΔHμ为负数,减少贫困发生率2.95个百分点;而收入分配减贫效应ΔHL为正数,增加贫困发生率1.68个百分点(因为这一期间基尼系数上升了0.0118)。两者相加,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27个百分点。

(3)从2011~2013年时间段来看,收入增长减贫效应ΔHμ为负数,减少贫困发生率3.91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减贫效应ΔHL也为负数,减少贫困发生率0.5个百分点(因为这一期间基尼系数下降了0.0051)。两者相加,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41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和分配对贫困变动影响或贡献的沙普利值分解结果说明:收入增长始终对减贫发挥着正面效应作用;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或恶化,直接对减贫发挥着正面效应或负面效应作用,即有利于减贫或加剧贫困。最终减贫效果如何,既取决于收入增长,也取决于收入分配,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6 2010~2013年农村贫困发生率变动的增长与分配效应沙普利值分解

2.5 贫困变动增长弹性和分配弹性分析

以贫困发生率变动为例,2010~2013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g=34.8%,影响贫困发生率变动的收入增长效应ΔHμ=-0.0686。据式⒁计算得到贫困发生率收入增长弹性Eμ=-0.197,即收入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下降0.197个百分点。

2010~2013年期间,基尼系数上升了0.0067,影响贫困发生率变动的分配效应ΔHL=0.0118。贫困发生率收入分配弹性EL=1.76。即基尼系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就上升1.76个百分点。这说明改善收入分配对于减贫来说十分重要。

2.6 收入增长的利贫性分析

将2010~201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表1中的各分组人均纯收入进行价格指数平减,换算成2010年不变价,得到表7。将表7中的数据分三个时间段(2010~2011年,2011~2013年,2010~2013年),分别计算出全国平均收入实际增长率g和各分组收入实际增长率gi,计算收入增长弹性Ei,计算结果见表8所示。

表7 2010~201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五等分组纯收入(2010年不变价)

表8 2010~2013年农村居民五等分组收入增长率与收入增长弹性

由表8可看出:(1)从总体上看,2010~2013年期间,农村居民最穷20%人口的收入实际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收入实际增长率10.9个百分点,且分组收入增长弹性Ei=0.6867(0< Ei<1)。这说明,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最穷20%的贫困人口的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从相对意义上来说,农村收入增长方式是不利于穷人的,因为最穷20%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其社会分配份额减少了,相对剥夺状况恶化了。这是导致农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上升的关键性原因。(2)从2010~2011年和2011~2013年这两个时间段的比较来看,最穷20%人口的收入实际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收入实际增长率的状况主要出现在2010~2011年期间(收入增长弹性Ei仅为0.0973,即20%的贫困人口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可能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冲击所致),这与这个时间段基尼系数上升是吻合的。而在2011~2013年时间段,最穷20%人口的收入实际增长率快于全国平均收入实际增长率,收入增长弹性Ei=1.0727(Ei>1),这与这个时间段基尼系数下降也是吻合的。

3 主要结论

(1)据对2010~2013年全国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统计推断和实证分析,“十二五”中前期,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与2010年相比,农村居民收入贫困发生率H下降了5.68个百分点,贫困差距指数PG和平方贫困差距指数SPG也都有了较明显的下降。尤其是2012、2013这两年,出现了三大贫困指数和基尼系数全面向好趋势,这是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得到有效贯彻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推行包容性增长战略的结果。

(2)关于增长和分配的减贫效应的沙普利值分解表明:从2010~2013年期间总体来看,贫困指数的下降主要来自农民收入增长所作的贡献。收入增长效应导致贫困发生率下降了6.86个百分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重和基尼系数上升(主要发生在2010~2011年时间段),导致贫困发生率增加了1.18个百分点,从而部分抵消了收入增长所产生的减贫效应,所以,贫困发生率总体上下降了5.68个百分点。但在2011~2013年时间段,收入分配不平等得到改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从而收入分配对贫困指数下降也做出了贡献。由此,

进一步说明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是决定减贫成效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关键性因素,就象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两者缺一不可。

(3)农村分组收入增长率和增长弹性分析表明,2010~2013年总体上,最穷20%的贫困人口收入增长率比全国平均增长率低10.9个百分点,且收入增长弹性Ei=0.6867(0<Ei<1)。这意味着,从绝对意义上来说,穷人的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从相对意义上来说,农村收入增长方式不利于穷人,但农村收入增长方式不利贫主要发生在2010~2011年间。而2011~2013年间农村收入增长是利贫的,最穷20%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率比全国平均增长率要高,收入增长弹性为Ei=1.0727。

(4)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加大推行包容性增长战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战略,在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注重改进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模式,尤其要注意提高农村扶贫开发瞄准穷人的精准度,建立精准扶贫机制,使贫困农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实行精准脱贫,实现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唯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减贫成效,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1]林伯强.中国的经济增长、贫困减少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3,(12).

[2]Datt G.Computational Tools for Poverty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J].Discussion Paper,1998,(50).

猜你喜欢
纯收入基尼系数时间段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31例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什么是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