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陶 春 安孟长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郝振辉
国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与启示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陶 春 安孟长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郝振辉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军事高科技化的背景下,世界国防科技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化,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工企业不断进行着能力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变革。特别是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军工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军民一体化建设方面更是成效显著。
近30年来,受世界政治安全格局和科技发展的影响,国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其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军事国家的国防经费投入急剧减少,军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政府对于打破军民壁垒,实现军转民和军民结合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国外军工企业的军品任务急剧减少。为了缓解企业生存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外军工企业间实施了广泛的兼并重组。大量中小型军工企业被兼并,企业数量锐减。此外,国外军工企业的垄断局面逐步被打破,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均非常重视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拓展更为广阔的民用市场。
第2阶段:21世纪前10年。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国防科技工业转型的不断深化,世界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形态逐步转变为信息化形态;民口中小型企业在国防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军工企业纷纷实施业务转型,电子信息、网络、战场服务等新业务大量增加;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也更加受到重视,与军工技术联系紧密的公共安全领域业务、民用产品得到发展;军工项目的开放合作不断增强,与民口企业的合作大量增加。
第3阶段:21世纪10年代。2012年,全球军费开支由增长进入到停滞阶段,虽然随后几年有所波动,但也预示着全球军费增长时代的结束。这一重要变化为国外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国防投入减少带来了军工订货量的下降,不足以维持企业发展增长;第二,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第三,国防科技创新的内涵延伸到了科研生产的全寿命周期,交叉融合成为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突出特点,系统创新、集成创新将成为创新活动的主流;第四,民营企业进一步成长;第五,经济可承受的国防要求颠覆性技术的开发加强军民合作。在这一背景下,军工企业不断加强军民业务互补,并积极向安防、能源、环境等新兴业务领域转型,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的转化和发展。此外,加强军工业务的重组整合、军民业务结合和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国外大型军工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如美国波音公司防务分部试试了构筑“一个波音”的战略,以期降低其产品成本,内容包括整合制造战略、军民供应链等,从顶层上强调了波音公司将商用飞机业务和防务业务融合在一起的重要性。
由国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历程可见,军民融合与世界新军事变革、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军事发展的新特点,新兴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进步,以及企业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变革都会对军民融合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目前,随着国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除了军、民品所表现出的产品使用属性不同外,深层的商业模式、运营体系、技术和资源支撑体系、并购的发展方式等已经不具有军、民品属性的分离特性。这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世界战争态势从相对单一的作战方式向立体化、平台化作战方式转变;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正在对传统的军工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企业发展转向以规模化,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和综合竞争力为保障的商业模式。其核心动因是国家对军工企业的定位从早期的战争安全保障向以经济为核心的和平安全保障转变。
▲ 国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原因示意图
受到世界新军事变革、新兴技术进步和企业模式转变的影响,国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提供综合信息集成方案服务成为国外军工企业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业务发展方面,10多年前,以美国波音公司、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军工企业紧紧抓住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积极进军信息化业务领域,并将资源向电子信息领域倾斜,使这些企业保持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部分企业2013年度信息技术部门的业务收入具体情况参见表1。通过对“2013年度世界军工百强企业排名”中前20家企业的主要业务板块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世界军工20强企业中,传统的、单纯承担军品任务的军工企业已不存在,20家军工企业的经营内容均涉及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相关业务,且军民融合板块业务份额已超过传统军工业务板块份额。其业务板块的划分依据也已从纯粹的军、民品划分,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或以技术、解决方案为中心等2个主要维度进行的划分。这些企业的核心业务也越来越趋向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整体服务。从这些企业的业务板块划分中可以看出,服务在整体业务中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在军工企业前20强中,有14家将服务业作为独立的业务板块。
表1 2013年主要军工企业信息技术部门业务收入比重表
2. 加快军民资源共享和一体化进程成为国外军工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
国外主要军工企业均是高度军民融合型企业,企业内部积极推动军民资源共享和管理一体化。
以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为例。该公司是全球多元化制造企业之一,主要为全球航空、航天和建筑业用户提供高科技产品及服务。其业务领域涵盖航空发动机、直升机、商用航空设备和系统、电梯、扶梯、暖通空调和制冷系统、消防和安防设备、楼宇自动控制设备,以及建筑领域相关工业产品等。在该公司的业务构成中,2013年军用航空与航天占19%;2012年军用航空与航天占21%,商用航空占28%,商用与工业用产品占51%。按其总体收入构成来看,设备制造业占57%,服务业占43%。由此可见,UTC是一家军民高度融合型企业,且服务业在其业务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极高,占其销售额近50%。作为一家军工企业,UTC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也符合未来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总体发展趋势。
UTC的军民融合特点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采用一体化管理体系,军品与民品在管理上高度融合,不设立专门的、分割的军品和民品组织;军、民品的分工管理严格遵循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从业务转型上可以看出,该公司正在从传统的产品导向向以客户需求导向为主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转变;其业务经营采用专业化运作方式,具体到军品和民品商业运作方面,均以专业化程度来划分;在企业组织运作方面,军品和民品的管理主要是基于组织业绩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以美国波音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12年成立了“机动、监视和拦截业务部”,承担实现波音公司未来防务和民用技术融合的关键使命,将波音公司现有的民用先进技术向主要的防务技术项目进行转移。波音公司防务、空间和安全业务部总裁表示:“我们正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和机遇,尽管来自国防部的预算削减压力很大,但我们正在通过创新,扩展在美国乃至全球的核心业务,以保持公司的业务增长”。据悉,波音公司于2013年实施了“一个波音”的战略,从顶层上强调了将商用飞机业务和防务业务融合在一起的重要性。在该战略的引领下,KC-46A加油机的制造要求尽可能利用商用飞机分部的研制能力,并尽可能将防务板块的工作限定在加油硬件和其它特定系统的安装上。与此同时,波音公司还对供应链进行了进一步整合,试图将业务量较少的防务和航天领域的订单与业务量较大的商用飞机外购项目结合起来。
3. 以能源和环境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业成为军工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选择
2010年后,西方军工企业逐步将业务触角伸向能源及环境领域。美国洛•马公司、雷神公司和诺•格公司,意大利的芬梅卡尼卡集团和瑞典的萨伯集团等5家企业在2012年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指出,航空航天、防务与安全行业在创新方面所积累的经验非常适用于应对包括环境和能源领域等在内的全球性技术挑战,如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防灾减灾,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等。
4. 高度垄断是国外军工企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防科技工业呈高度垄断格局,经济体量主要集中于少数骨干军工企业,重组并购是军工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规模,实现垄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军工企业呈现出高度的大集团化、寡头垄断化和双头垄断化特征,尽管美国现有军工巨头之间的兼并重组已基本完成,但各巨头仍在通过对创新活动活跃、具有先进技术的中小企业实施兼并,以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俄罗斯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快推动国防工业改革,于2011年将总数1300多家国防企业中的700余家整合成50家大型“一体化结构”的国企,也逐步走向大集团化和垄断化,军工企业实力有所增强。日本的国防工业能力也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军工企业中,例如,日本的潜艇生产业务主要集中在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和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两家企业,由两家企业轮流负责。
5. 校、企,军、民合作推进民用技术向军工领域转移成为军工企业发展的途径
国外众多军工企业积极与大学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力量促进军工发展。例如,美国波音公司与谢菲尔德大学合作,希望借助社会优势技术资源,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及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军方机构也与相关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利用通用技术促进军工发展。例如,美国爱迪生焊接研究所和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将为陆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开发先进的工艺方法。美国半导体研究公司和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未来5年将投入1.94亿美元致力于创建6个新的大学微电子研究中心,以保持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
梳理和分析国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和特点,对于我国军工企业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围绕军品服务的作战效能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强调统筹利用军、民用资源和能力,提升整体作战效能。国外大多数军工企业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致力于军民融合的综合能力提升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供应。我国军工企业必须抓住重大国防安全政策变化和科技发展机遇,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和业务方向。我国军工企业的民品发展必须以时代需求为方向,以自身军工核心能力为基础,借助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重心调整。未来,军工企业自身的研发重点应聚焦于基础技术的创新和前瞻性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
2. 军工企业在发展民品的过程中要更多地选择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业务。美国军工企业注重研发转型和建立以网络为中心的体系方案,特别是打造能够提供系统集成和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工业新兴力量。一些国外军工企业在业务领域选择上均倾向于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与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相关的高附加值产业,避免卷入低端领域的企业竞争。我国军工企业也要从提供单一的产品向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综合解决方案转型,要围绕核心能力,开发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或服务业务,而对于非核心能力,要勇于剥离,采用外部供给。未来,我国军工企业的主要业务应向以客户为中心或者以技术为中心、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解决方案转变。
3. 资本整合试试先快速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点手段。规模的扩大是企业生存的必要保证。国外军工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的方式实现企业核心能力提升和企业规模快速增长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我国军工产业和军工企业也应将资本运作和整合作为新常态,要围绕核心能力提升需求开展兼并收购,不断增强核心能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军工企业的经验,着眼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我们认为,我国军工企业未来发展要以强化作战效能为方向,完善产业链,统筹军民两种资源;要加强资本运作,整合民用领域可利用的技术,特别是先进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民用产业发展方面,要选择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逐步打造既能满足未来军事战略需求的威慑力量,又能够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力量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