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琼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阳 551400)
信息化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刘玉琼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阳 55140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成为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机械基础课程作为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内容,它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尤其是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深入分析信息化背景下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指出现行机械基础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发展策略。
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信息化
机械基础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构建机械的基本知识体系,形成对机械及其相关知识的整体认识,从而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传统教学课程往往片面地重视理论,忽视实践。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机械基础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机械基础课程教育发展的重心。
21世纪,信息科技革命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已深入人心。机械基础教育领域也深受信息化科技革命的影响,信息化对机械基础课程改革产生重要作用。信息化为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科学、高效、优化的方式方法。作为机械基础课程的重要手段,信息化能进一步为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机械运动的动态展示提供实景平台,为更新机械基础课程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提供帮助。此外,信息化不仅能提升教师、学生的学习能力、技术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还能从互联网中集成创新更多的有效信息,不断充实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与理论基础。
信息化能构建职业教育教学的原则、内容及理念,促进多方面、多途径、立体式的教学形式及方法的运用。信息化有助于增强机械基础课程的创新意识,有助于传统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变革,有助于兼容信息化理论及信息化技术,最终实现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的改革发展。
2.1信息社会的来临导致人才缺口增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来临,国家和相关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主要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在数量上,体现为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质量上,体现为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如果不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现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2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的固有问题
通过观察和分析现行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笔者发现机械基础课程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总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对机械运动缺乏动态认识。这些问题影响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新社会背景下,必须积极推进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3.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
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的机械基础课程进行研究。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第二,他们没有充分掌握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方法和技巧。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他们在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时表现出无力感,无法全面理解机械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
3.2传统课程教育忽视实践性
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在开展机械基础课程教育过程中,必须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但是,首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程时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点记忆,忽视社会实习和社会实践。其次,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实践活动机会减少。最后,落后的教学方式也制约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注重教学实践,单纯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困难,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3学生培养与市场信息化需求脱节
一直以来,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育以传统教材为基础,且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实习和实践,导致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4教师的信息处理应用技能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所学专业和所授课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口现象。同时,许多老师往往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再加上其专业素养不高,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机械基础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也影响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的改革与长远发展。因此,应当在深入分析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发展策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和模式,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作贡献。
4.1树立机械基础课程教育信息化意识
科学先进的意识是指导现实的重要动力。树立机械基础课程教育信息化意识,对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在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开展大范围的信息化教育宣传活动。在信息化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并尽力营造良好的信息化课程内容改革情境。在单个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活动中,应积极推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理念、信息化内容在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改革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意识改变传统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弥补现实中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缺陷。通过不断树立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信息化意识,鼓励教师、学生、学校设计更具前沿性、现代性的信息化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活动,为顺利推进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4.2引进信息化的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技术
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具有先进性、动态性、准确性、集成性、趣味性等,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教学的不足。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引进信息化机械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电子公开课等,并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为学生演示动态化的零件构造、零件设计、零件组合等,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机械运动原理,激发学生在机械基础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3构建信息化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
信息化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及工具。信息技术及工具是促进机械基础课程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拓展的关键。学校、教师与学生应着力提升自身对信息化技术工具的认识,将信息技术、互联网工具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最先进的机械基础理论及实践,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来实现。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机械基础实践模拟实验室,使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就可以了解最新的机械基础技术进展。同时,通过在实践动手过程中的信息化辅助指导,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机械基础实践技能。信息化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理论眼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技术水平。
4.4制订科学的信息化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第一,展开远程、网络的校际合作,充分利用各自机械基础课程信息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制定课程改革方案,保证其科学性不断提升;第二,积极组建信息化程度高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团队,对现阶段机械产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并形成反馈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和调整,以保证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84
G712
A
1673-0194(2015)16-0255-02
201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