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辑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国外影视旅游的萌芽最早是随着1955年美国迪斯尼乐园的产生而开始的,其正式的开端是1963年好莱坞影视城的建成。国际上普遍认为影视旅游属于一种后电影产品开发的产物,如转播权的出让、电影商品的开发、影视拍摄的旅游化改建等电影附加产品。[1]影视旅游产品则是属于其中非票房收入中的有一部分,并且这种后电影产品的投资回报可能要远远高于电影的影院收入。调查显示,在好莱坞的收入中,影院的票房收入只占其中20%,后电影产品开发以及附带产品则占80%,以文化旅游为主要旅游收入的美国,各种专业的艺术中心、影视中心、影视主题公园的旅游经营将产生上百亿的收入。
中国的影视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有不成熟的表现,有些经营好的企业的影视旅游发展蒸蒸日上,如横店影视城,从建立之初至今,累计接待了七百多个中外剧组,诞生了五千多部影视作品,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知名导演及影视演员的目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之一。但仍有不少的影视旅游开发盲目跟风,惨淡经营,最终导致失败,如无锡欧亚双城、威海影视城、焦作影视城等。刘滨谊、刘琴对影视旅游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认为影视旅游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2]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借影视推广旅游目的地,开发影视主题公园,开展影视旅游节事活动,影视与文化的结合互推等。并且,在国内影视旅游开发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视城重复建设,未形成规模经济;影视作品质量差,对旅游促进作用不强;产品开发形式单一,游客重游率低;缺乏合理经营,旅游地生命周期短;旅游地形象不明显,吸引力不强等。
重庆市江津区古建筑历史悠久,古镇街巷建筑类型丰富,布局灵活,能折射出各个时代的内涵,这是剧组拍摄外景所必须的条件。此外,江津拥有国家4 A级风景区四面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聂帅陈列馆,中山、塘河、白沙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十里滨江大堤、能再现重庆朝天门码头的白沙朝天嘴等自然人文景观。
2006年,电视剧《红色记忆》剧组在塘河古镇、白沙镇的朝天嘴码头拍戏。《红色记忆》让白沙、塘河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从“养在深闺人未知”逐步走入公众视线。随后,慕名而来的《雾都》剧组不仅让白沙塘河影视基地名声大振,还留下了一条老街,这条200米的小街上店铺林立,有民生旅店、建国银行、联合大药房等建筑。至今短短6年间,已有《江姐》《雾都》《母亲,母亲》《解放大西南》《高山青》等40部影视剧都前来取景拍摄,知名导演冯小刚也曾来白沙为电影《1949》选景拍摄。
旅游产业链是指以某一旅游行业优势企业为中心,外围构造包含了旅游景点、旅行社、商品服务、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企业,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并由此构成了一种宽泛的链式结构。[3]这种链式结构是以旅游产品及服务为纽带的,不仅包括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所涉及的旅行社、景区景点、餐饮酒店、旅游交通、旅游商品、休闲娱乐等部门,还关联到政府和协会组织、金融、建筑、环保、医疗、保险、园林、通讯、广告传媒等旅游辅助产业及部门。前者构成了产业链上的要素,后者为产业链的正常运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1.地方政府
认识到了影视旅游的价值并以积极的姿态促进影视作品在当地的拍摄,给予影视制作方一定程度的优惠,但与影视制作方的合作大多是被动的接受,缺少对影视拍摄组的主动招徕;没有成立专门机构,缺少对影视旅游经营方及影视制作方的引导控制。
2.当地经营者
虽逐渐加大对影视旅游产品开发的投入,但缺乏比较好的规划,且影视旅游产品开发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新。
3.影视制作方
充分利用江津独特的影视资源优势,与当地政府及影视旅游经营者积极促成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但与当地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合作还只是停留在影视拍摄前,拍摄中后期的合作有待加强。
4.影视旅游相关企业
对江津影视旅游开发尚没有足够的认识,旅游线路安排中很少出现影视旅游景点,影视旅游景区的配套没有得到有效补充,与影视旅游经营方的合作有待加强。
1.区位及交通条件
影视旅游必须考虑的因素有客源市场、交通条件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关系到游客市场的大小、基础设施的条件、投资能力和游客的消费水平。国外学者J o h n M c E n i f f(1993)研究认为,区位一般在2小时的车程或3-4好人小时的公共汽车或火车车程,距交通主干道30分钟内。江津地处重庆西南长江要津,地跨长江两岸,东邻綦江、巴南,西接永川,南连四川合江、贵州习水,北与璧山县、九龙坡区相邻,长江流经境内,成渝、川黔铁路环绕市境,是川南、黔北通往重庆的必经之地,重庆西南方向的交通总口。
2.资源条件
(1)传统的景观旅游资源。江津堪称风景名胜之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以森林为基调,以丹霞地貌为特色,以水景为亮点,绵亘百里,四面飞瀑,并与周边保护区组合成我国绝无仅有的首家超大型生态公园;西南部的黑石山--滚子坪省(市)级风景名区横跨三镇两乡,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黑石山在半个世纪前就已入选美国出版的世界风景名胜辞典;东部有骆崃山市级风景名胜区,由骆崃99峰、龙登山等景区组成,龙登山曾是明代建文皇帝避难之所,骆崃山上的猪嘴洞曾为田纪云同志当年露宿之地;西北部有碑槽山市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有碑槽山溶洞群、石门大佛寺等,其中石门大佛为长江边第一大佛;西南部有以湖、瀑景观为主的清溪沟市级风景名胜区。
(2)概念性旅游资源。最典型的要属文化旅游资源,江津有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如江津的几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抗战旅游是江津旅游的重点打造形式;依托江津四面山风景资源打造的“游四面山水,登爱情天梯”;用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景开发的乡村休闲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的生态旅游;还有每年的“滨江之夏“、抗战文化艺术节、浪漫七夕情人节、采果节、杀猪节等所构成的节庆旅游,这些概念性旅游可以加载进影视拍摄中。
(3)影视基地及文化节庆资源。近年来,江津的影视旅游有了较快的发展,已建设有白沙、塘河老重庆影视基地,尤其是白沙影视基地每年都有四大文化品牌活动。今后,将以“2+N”的模式进一步向周边拓展。江津无论是文化传统,山川地貌,还是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均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色。尤其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给江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1.内部优势分析
首先,已有的知名度优势。至今,在江津白沙塘河老重庆影视基地拍摄了部影视作,这些经典影视作品的播放,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很多剧组都是慕名而来。其次,独特的地域名俗文化。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地域性民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人文底蕴的标志,白沙有集中且突出的抗战文化,这对于游客和剧组体验抗战时期的生活环境与区域文化有极大吸引力。再者,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发展影视旅游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日益增加,各方融资条件改善,融资模式多元化。目前江津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G D P增长迅速。最后,我国影视和旅游也迅猛发展,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沃土。从社会文化环境来讲,电视剧收视率和电影票房持续走高,电影产业飞速发展。院线制的推行提高了行业的效率,资源得以优化,激发了电影放映市场潜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结构生机和刺激文化服务需求的增加,影视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2.外部威胁分析
从竞争来讲,虽然白沙塘河老重庆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了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面对横店影视城、无锡影城这样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以及在重庆还有一大批正在建设中的影视基地这些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有很大的威胁。其次,我国影视旅游以影视城和主题公园为主、外景地为辅,而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属于人造景观为主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短,电脑特技在剧中场景的运用给影视城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国外打造影视旅游主要通过以下举措,一是打造主题公园;二是影视拍摄推动影视旅游发展;三是打造大型影视节庆;四是建立影视博物馆和档案馆;五是通过影视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纵观国内外影视旅游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国外利用影视发展旅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政府的大力支持、强大的影视产业基础、成熟的影视产业链运作。国内影视旅游发展较晚,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特色,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影视旅游发展成功的典范,如横店影视城依托其强大的横店集团的支撑作用,以影视带动旅游,并逐步在形成自身的影视旅游产业链;无锡影视城依托中央电视台强有力的支撑,有着极强的市场融资以及影视营销等优势,其市场化运作也逐渐成熟。另外像一些影视节庆产品如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奖等在国内外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同时,国内还有一大批的影视旅游经营者由于盲目投资、缺乏规划、经营不善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的局面。通过分析国内外影视旅游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笔者认为,需要以“影视产业基础+特色开发+产业链运作”为核心的方法进行发展。
可以开发自身的影视博物馆,设置历史展馆、科技展馆、影院三大展览区。历史展馆可陈列江津影视拍摄的历史、江津本土影视作品的成就、江津影视文化名人列像、江津影视城及影视基地相关介绍等;科技展馆可展现电影拍摄、电影美术、电影特殊摄影、传统电影特技、数字特技、电影录等的操作原理;影院专门用于放映在江津拍摄的历年影视作品以及发布本土电影的首映式等,通过影视博物馆产品的开发,能够使游客了解江津影视拍摄的历史,江津影视旅游的信息,体验到影视艺术的魅力,进而产生影视旅游的动机。
江津的本土文化主要有抗战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其中有些文化己经在影视旅游中有所体现。笔者认为,应当鼓励电影制片厂以及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对反映江津本土文化影视作品的创作,对其进行重点包装打造,通过影视催生本土文化旅游,还可以邀请江津籍的当红影视明星作为江津影视旅游的形象大使、形象顾问,进一步推动江津的影视旅游发展。
[1]刘滨宜,刘 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旅游学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