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华 孙喜和 (浙江师范大学,321004)
单元计划的性格及构建要素把握
马春华 孙喜和 (浙江师范大学,321004)
单元作为教学计划的准最小单位,在教学具体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广义上来说,虽然每个体育教师都具备制订单元计划的资格,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计划的制订并非每个教师都能够参与,往往使单元计划具有了规定性。这种规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对单元设定时基本要素的把握和理解,使得单元计划往往成为形式上的设定,在教学中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那么,如何使得单元计划起到应有的作用,把握单元构建的基本思路和确定什么样的构建路径就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主动积极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视点下,谈谈单元设定中的单元性格和设定要素两方面的问题,与读者共享。
单元计划的内涵。单元计划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教学,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基本单位,是对一个运动项目全体把握前提下,提炼和精选出来的教学内容。到底怎么样看待单元计划,怎么样制订单元计划实际上是“体育到底是什么”在任课教师头脑中形成的最具体的体育像。对体育的认识不同或者具有不同体育理念的教师,所制订的体育单元计划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教师,在体育理念发生变化时,所制订的单元计划也会有所变化。
单元计划中的教学观。大纲时代的单元计划,有着强烈的“竞技色彩”,每次课的内容规定反映“高、难、偏、多”等倾向,形成的多是“形式化单元”。以增强体质为出发点的单元计划,则侧重于物质化的身体的塑造和强化,形成的多是“练习单元”。健康第一观念下的单元计划,多是把运动作为手段,追求运动的外在价值,构建的是诸如“社会的、心理的、身体的、技能”等目标下的“生活化单元”。现代体育教学强调的是运动本身的价值和体验,重视的是置身于运动中的热情和运动中的感动,由此而来的是如何在运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通过多样的体验活动发现与改正自己的不足,在多种多样运动中获得丰富的运动实践知识,丰富自己经验的学习。这种学习的最大特征是改变教师教授统一内容,在课堂上设定多样课题、多重任务,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任务形式和课题,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形成“通过自己——他人交流行为所带来的崭新世界”[2]的学习。这样的单元计划,围绕着如何能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快乐方法的掌握等问题,切实从“内容、经验、运动价值”等方面形成“差异性单元”。笔者认为“差异性单元”是未来单元发展的方向。
单元计划的教师意识反映。单元计划是对将要开始的教学,在内容上进行落实的具体方案,是以文件的形式表述出来的,是教学执行者对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反映。在单元计划中,如果看不到学生的影子,看不到教师自己的个性,看不到教师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单元计划很可能导致教学的单一化、模式化和形式化,起不到单元计划的应有作用。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单元计划,体育教学的效果到底如何,难以估量。教师通过自己对运动的理解,制订出来的单元教学计划,才是真正的单元计划。
单元计划中的学习体现。单元计划与全年和学期计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更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每一次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如何将所传授的“运动文化”有效地、合理地分割开来落实到单元计划中来,不但要基于运动文化所有的基本特征来进行,更要考虑课上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和指导等要素。对于学生来说,在单元计划执行之前,能够把握单元构成中的学习要素,安排好自己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把单元计划中配置的学习内容作为一种资料,提前认识和把握,形成学习的整体观。由此来看,单元计划的制订过程,是教师如何教、如何指导和学生如何学习、学习得怎么样等内容的整体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要素,更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从教和学的两方面来考虑学习的主要路径及推进方式,甚至要考虑到每次课从最初的展开到结束的学习过程等因素,有机地把指导计划和学习计划联系起来,使得单元计划,既是教师的指导计划,也是学生的学习计划。
如前所述,单元计划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教学主题进行拆分,而是反映着多重意义。特别是在教师意识的反映和学习过程上应该有精准的把握。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单元并把这些要素具体化问题,是单元计划构建时必须考虑的原则性问题。本文借鉴山本[3]的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构建单元计划时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1.明确运动特性
单元计划制订时,对于想要学习的运动特性及由这个特性所衍生出来的运动方式和娱乐方式的表现,是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这是因为,对运动特性的理解不同,对单元目标、内容规定和学习方式的选择都会有着巨大的差异。
对于运动特性,虽然可以从身体效果的层面、技术构造等很多方面来把握,但从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特征及未来所要应用的层面来看,运动所具有的价值与运动者本身的关系必须明确。对于运动者来说,各种各样的运动能够满足他什么样的需求和动因(重视竞赛、达标、困难克服还是模仿等),是他选择这项运动的基本出发点。教师如何根据学生本身的愿望和动因去利用运动项目的特性,满足学生快乐、使学生尽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和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去编制单元计划就是第一要素了。
2.明确学生眼中的运动特性
运动单元构建时,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在他的认识世界中将要学习的运动项目的特性,并从主观愿望能够得到发挥的角度去思考单元计划的构成(当然,这里不反对各种理念下的单元计划的构成,但要反映那种理念的精神),是单元计划制订中的另一个要素。要给学生什么样的观念,让学生发展到什么水平,一定要在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在运动中的存在感和学习中的可能性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选择运动及运动方式,特别是我国的课程标准在没有内容规定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重要。这样统一规划下的单元就需要灵活的变通方式,更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征以及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满足学生们对运动的愿望和要求,使他们能够在快乐、满足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能力,使体育课的效率最大化,应该是单元计划编制时必须落实的问题。
3.明确的学习目标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教育目标的规定。体育教学的单元计划制订最终也必须对应教育目标的规定性,换句话说,就是到底学生所学的运动与教育目标有什么样的关联在单元计划中应该有明确的体现,也就是像山本贞美[4]创造的“8秒钟跑”的案例那样,既有全班统一的目标,又有各自的分化目标是关键问题。
这样的目标设定,如果是以运动特性和学生所能够看到和理解的运动特性作为思考原点,那么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都可以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和可拓展空间。特别是在学生对运动学习方法的把握和目标达成的愿望上,具有更积极地促进作用。
4.学习过程的计划落实
学习过程是学习目标完成的一个必然之路,也是单元计划中如何拆分和统一教学目标的过程。第一步要做什么,能达到什么效果;第二步如何发展,可能的空间是什么?第三步如何运用等都是在单元计划中需要明确落实的内容。因此,在运动学习中,每一个步骤的安排及可能的连接方式和后续的发展安排都是单元计划制订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过程中体现目标和尽可能实现目标呢?最简单的做法是可以设定学生们经过努力都能完成的基本目标和学生自己设定发展目标。这两种目标可以是单元的前半与后半的组合,也可以是一堂课的前半与后半的组合。不管怎么样组合,都需要严密细致的思考后,精心设计,这是单元计划做成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他们对运动特性的追求与享受权利,形成弹性化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5.教与学的精确性预估
单元计划制订中,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最初的导入,中间的展开和最后的归纳总结这样的结构。为了满足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在不同的阶段,怎么样、如何才能学得好,在那个阶段到底进行什么样的教和学活动,进而教的内容与学生们的学是否顺利,是否满足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等教学可能的状况,教师在制订单元计划时要做出大致的、比较准确的判断。围绕着体育教学的“教和学”的活动,每一个学生到底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他们为了达成目标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等,教师在单元设定的时候,对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初步判断,并准备好相应的指导方法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是教学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课题。没有这样的精确预估,单元计划落实到课时计划时,会出现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根本达不到单元计划设定的目标要求。
为了能够满足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单元计划设定时,学习团队、学习场地的设置等条件,也要有精确地考虑。另外,为了保证学习效果,相应的评价方法等的使用,也应该纳入单元计划的视野范畴内。
6.学龄段特征的把握
上述1至5的内容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话,那么,对各年龄段的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的把握,教师应该各自有所侧重。在制订单元计划时,针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应该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兴趣点等方面,有效地制订单元计划;对小学高年龄段的学生,则应侧重学生能够喜爱运动,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质量、挑战精神和自主学习方面有所侧重;对初中学龄段的学生,在基本的运动素养和运动知识的结构方面进行强化,形成独特的运动思维模式,并在自觉、主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有所侧重;对高中学龄段的学生来说,独立的运动意识及准确地把握运动本身的内在规律,在目标设定和单元计划中应该有明确的表达。
运动学习(体育学习)本身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并不是随意的活动,应该侧重于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的身体经验和感受,形成经验的积累。这样的话,精确地把握运动本身的内在规律就是学习的要点所在。而这样的目的是否能够达成,与体育理念本身有着重大的关联,但更与落实的情况有直接关系。这其中,单元计划又是是否能够完成目标规定的重要环节。以往的单元计划多具有规定性的特征,容易使制订的单元陷入单一化、模式化和形式化,也与教学实践脱节的倾向。笔者在满足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单元计划设定中,突出强调:运动特性的把握、学生的运动特性认识、强化目标意识、细化学习过程、精确预估教学和分析年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提供一种思考方式。如果这种思考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修正的话,有望对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期待各位教师同仁的实践能够验证本文的观点。
[1]孙喜和,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关系的理论构建—基于马丁・布伯和米德理论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2,7.
[2]八代勉,高等学校における単元計画作成のポイント[J].学校体育,1992,11.
[3]山本俊彦,中学校における単元計画作成のポイント[J].学校体育,1992,7.
[4]山本贞美,生きた授業をつくる体育の教材づくり[M].东京:大修堂書店,1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