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超越“贫困感”吗

2015-01-03 08:37
中外文摘 2015年18期
关键词:蚁族物质精神

□ 廉 思

我们能超越“贫困感”吗

□ 廉 思

一直以来,我们的困窘都与钱有关,现在却没有因为钱的增加而有所改善。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处于“精神贫困”之中,就像发动机空转而车轮没有前进一样,这就是需要警醒之处。

每个人离“蚁族”都只有一步之遥

在这个社会,很多人并不贫困,却有着与贫困群体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我最早是从“蚁族”身上体会到的。在唐家岭,我遇到一个在证券业工作的北大硕士生,他月薪两万五千元,每月省吃俭用仅花费一千元左右,丰裕的收入并没有给他带来生活上的安全感。“我一个月省下两万四千元,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北京的一个厕所?”谁会把月收入两万五的金融从业者和“贫困”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但随着“蚁族”研究的深入,你会发现这个北大硕士生绝非个案,而这样的联想也绝非多余。三年来,一直有人不断地问我这样的问题:大学毕业、未进入体制之内,在大城市漂泊,是不是就可以算“蚁族”?没有人再遵从我原来对“蚁族”所下的严格学术定义“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只要自认或他认,无论收入多少,是否住在“聚居村”,一概往“蚁族”圈中挤。不知不觉,“蚁族”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它变成一个大箩筐:只要在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不问住处,不问收入,都可以放进去。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除了现象本身或者是新词汇所引起的好奇心外,就是“蚁族”与很多人内心产生的共鸣。在本质上,“蚁族”恰如其分地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生存现状与内心理想的差距,每个人都会从这个词中体会到苦痛焦虑与梦想希望。这样的共鸣之所以能够产生,根源在于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某种“病症”。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一步走错,就再也爬不起来,别看现在风光无限,可能下一个倒霉蛋就是自己,每个人离“蚁族”都只有一步之遥。从这个意义上说,“蚁族”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象征。所有人都借“蚁族”来诉说对自己当下困境的担忧,进而上升为“对整个社会阶层固化的不满”,在这个语境中,“蚁族”代表了所有社会阶层固化的牺牲者。

财富在增加,生活在变得丰富,社会在多元化,一切似乎都在变好,但是感觉却告诉我们,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变糟。代表贫困的指标,也不是只有“收入”一个。这是一个随处可见的悖论:一方面,房子越来越宽敞,另一方面,买不起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一方面,饮食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越来越没有保障;一方面,上大学越来越容易,另一方面,大学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一方面,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另一方面,看不起病的人越来越多。总之一句话,我们的社会在脆化,我们面临风险的抵抗能力在变弱。

“精神贫困户”日益增多

更为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何谓“精神贫困”:精神无所皈依,价值观的缺位,崇高感的丧失,教养和素质的低下,诸如此类,皆可谓之“精神贫困”。“精神贫困户”的日益增多壮大,应当受到充分关注。人是要有精神世界的,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倘若没有精神,人就不能称其为人。一个人如果“精神贫困”,则迷失自我;一个社会如果“精神贫困”,则丧失支柱。一个国家,即使物质极大富有,但精神上是荒漠,也不可能强大起来。

市场经济可以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却无法拯救人们“精神贫困”的现状。物质与精神原不可偏废,而现在大多数的人们把追求“物质”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以谈理想为奢侈,以重德行为迂腐。很多人眼中的“权利”,是把这两个字拆开去理解,凡是能增权或获利之事,则趋之若鹜。人们面临多元价值观的选择与考验,在精神上成了无家可归的游子,被放逐于不毛之地,面对的是无尽的荒凉与满目的苍白。

解决精神贫困该怎么做

脱离“蚁族”,走出聚居村,是主动的。很多人或者自己肉体出去了,而心灵却依然困在聚居村,永远地成为一个“蚁族”。必须承认,任何社会都会是一个“有阶”的社会,这里避免使用“阶级”,意味着,总有一群人将处于社会“相对的”下层。说“相对”,是因为在好的社会,相对的下层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力不强。一个社会要完全消除“下层”是不可能的,可是也没有谁生下来就注定要去承受这种生存方式,最重要的是应该给每一个人以机会,改变自身环境的机会,能够离开无知,贫穷的境遇。因此,如何拥有一个看得见的未来,是青年人精神世界最为重要的根基,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

解决“精神贫困”,不能仅仅指望民众的照镜自省,还需要整个社会文化教育的改革。有学者建议:尽快废弃“假大空”的“素质教育”体系,制订世界共同价值观和华夏传统文化精华的双核评估标准,以自由自立和健康阳光的人格为骨架,以优雅的教养为风貌,确立作为独立主体的生命信念,矫正资源焦虑造成的人格障碍,提供国民精神培育的公共舆论平台。

未来,我们对中国有更大的期许。我们希望在这片土地上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国家能为每个人的奋斗提供公平的起点,而身在其中的个人在竞争中也能不忘分享和关怀,在前行中相互慰藉和守望,在奋斗时牢记社会的责任,在自我追求成功时关爱他人。最终,步入一个人人都能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物质与精神同样富有的美好时代。

(摘自《中国青年》)

猜你喜欢
蚁族物质精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