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哈尔滨150001)
国家开发银行进入关键转型期之后的改革措施
白雪
(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哈尔滨150001)
开发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开放,国际形势更加复杂的新时期,国家开发银行也面临着更加艰巨任务,同时也进入了改革的关键转型期。从目前转型期改革的形势来看,其中改革方面不明确、外部制度缺失的问题比较严重,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工作人员首先就应该从核心问题入手,将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透彻,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加合理的改革措施。文章针对国家开发银行关键转型期的改革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
国家开发银行;关键转型期;改革措施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关键转型期的改革措施非常关键,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对银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和阻碍,开发银行进入转型期之后,机构定位、制度安排以及业务重点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一一策划,立足于国家经济政策以及银行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各种改革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银行本身的作用与职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明确改革路线,通过对业务模式的整合,实现科学化转型。
(一)国际因素
所谓国际因素就是指国家政府所指定的各项金融政策、国家信用以及市场化运作等,在金融危机出现之后,一些欧美国家政府对政府信用十分重视,并采用政府信用或者是政府出资担保、接管的方式对金融机构进行支持和拯救,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机构,其信用度会更高,因此,整个金融体系很快就得以稳定。例如:在英国,国家政府就对皇家苏格兰银行投入了近460亿的英镑,这样银行的国有化比例就超过了八成以上,而美国政府则向本国的花旗银行进行450亿美元的注资,与此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资产担保,从而将准主权级的机构债信有效维持下来。再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在日本,国策银行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在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国家政府授权了本国业银行对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实体经济采取了必要的补救措施,目的就是为了要保障航空业的正常运行。从这些国家的实际经验中,我国也做了总结和反思,国家政府也对各汇总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应该积极进行制定补救措施,合理的安排各项制度。从欧美国家政府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构过程中,能够看出,这些对于我国的金融改革也会带来必然的影响,也就是说,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决策以及改革方向,会因此而有所改变,并逐渐导致了我国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出现改革方向的短暂性缺失。
(二)制度因素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制度在储蓄银行方面一直比较健全,然而对一些具有开发性、批发性的政策、制度却有所忽视,例如,针对承担政府使命业务方面没有制定明确的政策性补偿、缺少能够持续下去的资本补充机制以及方式、对债券银行的债信没有完善的规划和制度说明,没有长久性的能够与商业银行有所区别的管理指标以及评价标准等。正是因为我国缺乏这些制度,使得国家银行的改革没有必要的政策保护,这样必然会出现改革方向的偏差,从而导致改革成本的扩大,甚至还会不断地增加隐含危机。
(三)改革关键转型期的本质特征
正是因为在进行转型的关键时期,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同时也没有缺少外部制度安排,从而导致了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之路更加艰难,这些也都是国家开发银行在改革关键转型期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我国政策性银行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性。复杂性也都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些特征的出现是因为经济规律的不断发展而随之产生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如果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外部制度也有所缺失的话,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就会隐藏众多危机,并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
(一)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去政府信用化”
从大量的实践中得出,政府信用在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的最后防线,政府信用的特点就是不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产生波动,因此是维持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国外政策性机构的转轨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反思,并最终得出结论,那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在本国内部,开发性金融机构依旧是政府信用的主要依靠,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重要纽带,是协调经济波动以及稳定市场的有效途径。通常来说,国家政府应该制定一些预防性政策,正所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就是这个道理。在国家开发银行的转型阶段,我们要立足整体,用发展眼光的看待问题,不但要将经济增长时期的问题做好,同时对于可能存在的经济危机也需要全面掌握,并做好制度安排。国家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通过政府信用以及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防控危机的目的。
(二)开发性业务与商业化运作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兼容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发展阶段的前提出发,将政府组织优势与开行融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以服务于国家各项战略部署为原则,同时结合商业化运作,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融资平台,并充分发挥起先导作用,其实质就是用融资来带动整合资源,突破商业金融的瓶颈,这就是开发性业务与商业化运作的兼容性。换句话说,开发性业务就是政府财力以及政力不能达到,而商业银行也愿意进行投资,不能实现资本市场覆盖的业务。而商业化运作,则是循规蹈矩,一切依据规律行事,防范风险,保证国家资产保值增值。从近些年来,我国开发性业务以及商业化运作的情况来看,不管是从政策性银行的方面出发,还是从商业银行方面出发,两者都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因此,实现开发性业务与商业化运作的相互兼容是政策性银行向商业化银行转变的必然之举。
第一,针对主管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要依据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方向而定,开发性金融机构,并不是单纯的商业银行,开发性银行的改革方向,是在商业银行的框架下,所进行开发性业务的商业化运作。也就是说,该金融机构的开发性质是国有化,在进行各种投资以及融资活动的时候,需要保持中长期债权银行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出开发性与商业化相互协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配合国家各种战略部署而进行,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风险与责任,能够对社会发展的瓶颈起到舒缓的作用。
第二,持续保持国家信用的连续性,从中长期债券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与其相应的制度,从现阶段开行改革的风险来看,债信与国家信用的连续性问题是最为关键,同样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所以说,政府信用应该对债券银行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既能够保障银行的稳定运行,也与国际惯例做法一致。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于我国国债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必然会带来影响,那么为了确保它们的稳定运行,政府信用在开发行债券筹资中的连续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另外,不断地拓宽开发行债券筹资发行渠道,从多方吸取资金,也是稳定资金来源的有效方法,最后,我国政府应该对大额外汇资金给予支持。
第三,要建立稳定并且完善的资本金补偿机制,短期内不应该把上市作为国有全资的政府金融机构,能够很好的完成开发性业务,并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职能。正是因为资本市场长期处于高盈利回报、信息披露限制以及开发行机构定位不相符的状况,这使得外资股东的掣肘也不利于开发行贯彻国家战略。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变换资本金补机制,采取税收返还,降低分红以及股东持续增资等措施,还可以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取社保基金、地方政府注资等方法,来实现开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四,建立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收益率、贷款集中度等核心监管指标方面,建立与储蓄类商业银行差异化的监管标准。完善与支持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相适应的非经济因素的评价体系。完善与“走出去”和国际合作业务相匹配的监管标准。完善对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标准。
第五,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控股公司下的混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的转变,目前,金融机构逐渐从分业经营向着混业经营转变。比如日本瑞穗金融集团,包含银行、信托、证券、其他业务等四大板块,以及瑞穗实业银行、瑞穗证券、瑞穗银行、瑞穗信托四大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核心子公司。借鉴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国家开发银行改革的现实选择必然是从政策性银行走向商业银行框架下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从国内优秀银行走向国际一流金融机构,从单一信贷业务走向混业经营的历程。其发展模式,要走“混业经营+资本经营+国际化经营”之路;在组织结构上,要采取金融控股公司下“银行母公司—非银行子公司”的模式;在经营策略上,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和基层金融民生业务,通过打造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形成“银行业务+管理资产+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国家开发银行进入关键转型期之后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论述,从这些论述中能够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形势以及国际金融波动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制定改革的措施必须要与改革的目标保持一致,要以服务国家为根本目的,能够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够顺利渡过转型期,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1]陈欣德.饮水思源不忘老区——国家开发银行向广西等革命老区捐赠《中国革命老区》专著[J].广西党史,2001(1).
[2]肖 玲.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谈国家开发银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作用[J].西南金融,2001(4).
[3]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八大项目[J].国际融资,2001(10).
[4]陈欣德.国家开发银行向广西等省区革命老区捐赠《中国革命老区》[J].中国老区建设,2001(5).
[5]陈敬畅.关于国家开发银行经营和发展的思考[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
[责任编辑:文 筠]
F830.33
A
1005-913X(2015)03-0127-02
2015-01-12
白 雪(1983-),女,辽宁鞍山人,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