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萍
基于内部控制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
文/董 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政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和管理的实行全额财政核拨的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其主要工作是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促进以及卫生质量检测等活动,目的在于创建健康环境、有效保障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能促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
疾病预防控制;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决于经济水平,财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组织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产生直接作用。所以,财务管理是社会实体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日常运转也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管理,保证财务资金流动的科学性,避免资金浪费或者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是促进机构发展的重要关键。但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属于非营利性机构的同时具备公益性的性质,政府将其归属为一类事业单位职能。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地的财务核算有其自己的具体要求,比如,一些地方机构的财务核算是根据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开展的,一些则直接采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模式。从整体上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核算体系还是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主,这是主要因为:首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职能以及相关管理程序可操作性相对较强;其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非营利性缩小了其收入来源的范围,往往会导致财政拨款受限于预算,控制成本工作十分重要。所以,只有在严格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赤字问题,才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进而更好地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社会效益。
(一)会计制度不成熟
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性质和工作职能来看,其运转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上级财政部门拨款、机构收入以及财政补助或其他收入。所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应根据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宗旨,基于预测和决策的要求来协调资金的收支、分配以及成果之间的关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疫苗这种生物制品所需要的资金总量机构占机构资金总量的一半以上。疫苗与一般药品不同的是,其运输保管对冷链贮藏的要求很高,所以只要在采购或使用过程中产生差错,都会严重影响机构的正常运转。根据相关疫苗的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一类和二类这两种类型,其中一类疫苗的生产企业及疫苗批发企业应当按照政府的采购合同的约定,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指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疫苗,不得向其他单位或个人供应,属于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而二类疫苗是指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其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的疫苗。在疫苗种类越来越多的趋势下,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一套成熟的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
(二)财务管理工作意识薄弱
疾病预防控制这种公益性机构作为由政府全额核拨的事业单位,其会计核算和管理也具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特点,经营管理方式较陈旧,仍实行收付实现制管理,上级拨入和使用阶段管理范围之外的成本核算往往被忽视。这种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且管理动力不足的现象,会导致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措施的缺失,不利于成本和绩效的统一管理。
(三)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逐渐暴露编制不足,人员少等弊端,导致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本文从疫苗管理这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一些单位购进疫苗的申报计划只由各相关科室负责,或者是不进行申报就直接采购,疫苗购进的申报、采购和保管通常只经一人之手,购入后也存在不办理入库登记的问题;其次,疫苗的出库仅由购货单位进行不正规的收支款项记录或登记簿记录,其支付或货款结算的依据只能以疫苗管理部门公开的清单为主,导致疫苗库存脱离财务管理。此外,疫苗的有效期较短、使用量偏大,所以购货的周期较短,通常以月为单位进行购货。在这种情况下,供、销双方所签订的合同不够严谨甚至未签订合同,导致价格的波动较大,加上票据出具和款项结算的不及时,容易形成相互拖欠的现象,增加了疫苗管理的工作难度。最后,成本核算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漏洞如下:成本核算工作不够精细,缺乏整体性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非流动资产管理的力度不够,财务管理模式较为陈旧,难以适应于当下高效运转决策的环境。
(四)管理体制陈旧
由于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体制没有及时进行创新,其会计核算甚至还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那些已经采用计算机核算的单位,也仅仅停留在数据录入的层面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电算化系统。同时,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核算软件差异明显,由此容易产生核算不统一以及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五)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与其他企业相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具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而且信息化方面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信息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团队结构不合理、业务知识掌握得不够、专业技术不高等等。此外,一些财务管理人员无法端正工作态度,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正确的会计方针政策。
(一)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会计核算应参照医院会计制度还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问题上,本文认为,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健康,应根据核算内容的特点选择核算制度。比如,疫苗等部分核算应采用医院会计制度,实行权责发生制。就疫苗核算来说,首先,应设置明细科目来完善存货会计科目;其次,对于疫苗成本资金来源的记录,应明细划分财政补助资金、非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等。而疫苗的发出顺序应由其有效期的长短决定。最后,应进行定期盘点,及时查明疫苗的盈、亏、废、损等情况的原因,并按照相应的账务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学习内部控制规范,财务管理要加强对自身的风险评估,从预算收支业务、建设业务以及合同业务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同时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疫苗属于流动资产,具有实效性以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严格把握入库、调拨、发放等过程,保证贮存运输的安全。实行集体联签制度来制约超额采购行为,加强处理各项违规行为的力度。最后,出于防范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带来的风险,应设立预防接种风险管控基金。
(三)统一财务核算管理软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软件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软件功能的好坏,还应高度关注软件开发商的信誉高低,确保开发商具备充足的实力。其次,相同地区或区域应统一选择财务软件,以便实现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模式,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和统计来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四)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致力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财务人员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理念,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财务管理方案,不断优化财务管理队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新的“财务规则”增加了有关财务监督的内容,体现出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的重要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重视内部监督,加强完善财务监督制度,积极配合相关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并严格落实监督部门的正确决策。
总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专业性强,而且涉及的范围较广,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加强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以便于能更好地满足新体制下的财务管理需求,进而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1]肖斌.浅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12.
[2]邱锦异.浅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管理[J].时代金融,2010(10).
(作者单位:南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