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红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 河南 郑州 450006)
论企—业文化中的佛教精神
——以凤凰卫视为例
○潘志红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 河南 郑州 450006)
企业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他的价值取向对企业文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佛教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传统文化形态之一,把它的精神通过企业的创始人融入企业当中,会使企业拥有不一样的创新和发展境界。
企业文化 乐于布施 结善缘 圆满 变通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
企业创始人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创始人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企业创始人的信仰、价值观及文化修养无不对企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命运。本文主要以凤凰卫视为例,主要分析凤凰卫视企业文化中的佛教精神对企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凤凰卫视以“拉近全球华人距离”为宗旨,全力为全世界华人提供高素质的华语电视节目,其目标是“在英语一统天下的媒体事业中打造出一个华语的天空”。目前它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语媒体之一。余秋雨先生曾经评论道:凤凰卫视以一个县级电视台的设备,完成着一个国际大台的雄心。复旦大学朱春阳博士:“它是中国电视业的牛痘,有了它,中国电视业成长过程中抵抗国际化冲击的能力大大增强。”俄罗斯总统普京:凤凰卫视在车臣战争和别斯兰人质事件报道中显示了国际媒体的素质和反恐立场。凤凰卫视在短短的时间内何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和业绩?这与它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凤凰卫视的企业文化对外是以儒家文化为基调的,讲求中庸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做事过程中力行顺势而为,借力发展,这刚好又与道家文化不谋而合,其台标是以阴阳交融的一凤一凰,这也体现出道家阴阳相和的价值取向;其内在是利天下的悲悯包容的精神,这又是释家所主张的。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所以凤凰卫视实质上是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再加上商业文化的完美融合。这种独特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凤凰卫视的创始人刘长乐是分不开的。刘长乐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尤其对释家文化浸染更深,所以有人称他为“佛商”。下面就针对凤凰卫视文化中的佛教精神进行分析。
佛教以因果律作为自己整个大厦的基石。有因必有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所以佛教主张做人要乐于布施;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要结善缘,让人生欢喜心,追求人际和谐;做事要追求圆满,不要留后遗症。此外,佛教认为人们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色香味触法,都是有相的,都是不断变动的,都在生生灭灭。所以佛教认为这一切都是无常,在这个无常中人们要学会放下,更要学会变通,依据变化的条件来安身立命。
布施即无私地为众生服务,其种类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乐于布施即发自内心地去布施,没有丝毫勉强。凤凰卫视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以刘长乐的话说:“我比较侧重出世的关怀,强调超越世俗的利害关系,强调无我、利他的境界,强调视野的高度,如果只关注眼前的得失、利益,很可能会损害大众的利益。”源自商业利益的驱动,现在有很多电视节目在走向低俗化。在大众传播低俗化的潮流中,刘长乐认为传媒还是应该用出世的理念来超越世俗的利益,坚守精英精神。《世纪大讲堂》作为凤凰卫视的一档节目,在这档节目里聘请社会上一流的学者,把高深的问题用通俗的方式给大家讲出来,受众的人群主要是想静下来学点东西的知识分子,受众有限,所以它不可能具备很好的广告效应。刘长乐认为,它传播的知识正是当下社会缺少的,即使不赢利,也要坚持,这就是一种出世的境界,这就是法布施。再如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广告,但台里还是坚持做,在电视传媒媚俗的大环境下,坚持做高端的文化品牌,开启民智,丰富心灵,舍弃挣钱的机会,这是难能可贵的法布施。
佛教以因果律为指导,要求人们要结善缘,即针对所有的有情、无情及无生命的东西,都要善待它们,尊敬它们。结善缘就是种善因,就是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长和生活条件。结善缘表现在公司运作上则是无论是对内对外都追求人际和谐,让人生欢喜心。这在凤凰卫视表现得也非常突出。
凤凰卫视对内让凤凰人心生欢喜心。凤凰卫视具有非常民主的工作氛围,在它的管理运作中少了传统垂直管理中我命你必听的管理氛围;也去掉了西方管理模式中惩罚性的机制,其前提是对员工的极大不信任,其目的是控制和促使员工改正不良品德行为,当然这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凤凰卫视的管理理念是,凤凰的每一个员工都保持平等的地位,在这里每一个员工都一样地受到尊重,凤凰卫视为凤凰人提供一个充分展视自己才能的舞台,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工作愉快”的空间和氛围,即令每一个员工心生欢喜。
对外让大家皆大欢喜。凤凰卫视的一大特色是它有专门负责研究落地区域的机构。其研究对象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文化观念、风土人情、敏感和禁忌的话题及其该地区的电视审查制度等,并且还对当地最近的政府政策进行追踪研究。这使得凤凰卫视在政府公关方面非常成功,也有助于凤凰卫视在社会上广结善缘。使其在许多国家政要中的接受和认知程度颇高;其记者在内地政府部门采访也往往受到很好的礼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陆对国际新闻和台湾新闻的报道一直是浅尝辄止,凤凰卫视以此为看点,在自己有限的传媒空间里,把节目做到极致,深受观众的欢迎,让观众生欢喜心。既说出了大陆很多媒体不能说的话、做了大陆媒体不能做的事,给了观众更多更深更广的事实和真相,又让大陆的政府和观众觉得,凤凰卫视是站在我们一边的,让大家皆大欢喜。在这种欢喜中,凤凰卫视的影响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基于因果律,佛教追求做事的圆满,即事情被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做到了尽善尽美,并且在这里没有输家,全部都是赢家,佛教追求共赢多赢的价值,不留任何后遗症。做事要圆满在凤凰卫视到处都可以看到。
做事要尽善尽美,尽量做圆满,一向是凤凰人的特点。凤凰人闾丘露是第一个深入伊拉克的华语记者。一次胡锦涛主席访问欧洲,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天下起了小雨,大家都知道在胡主席返回宾馆时还有机会采访,但由于下雨和时差,大家都放弃了,只有闾丘露冒雨站在采访线上。胡主席回来时,看到了这一感人的场面,他立刻冒雨下车,给了闾丘露一次专访的机会。在凤凰台由于有凤凰人这样的敬业精神,所以出现了许多高质量、高标准的节目,例如《鲁豫有约》、《锵锵三人行》、《有报天天读》、《新世纪大讲堂》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系列的节目中,凤凰是赢家,把精美的、具有凤凰特色的文化食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者也是赢家;面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凤凰人能说出绝大部分媒体不敢说出的话,并且还能让政府感到凤凰卫视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这需要智慧,这智慧就是来源于佛教的中道,把事情做圆满,所以凤凰人做事一向遵循多赢的原则。如果的确需要暂时的输家,凤凰可以在完成自己使命的前提下去担当,《开卷八分钟》节目起播时无广告来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宁可自己损失一些物质利益,只要对大众有益的,凤凰甘愿作出牺牲。
佛教认为,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因为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动的,都处在无常当中。所以对所有的这些有相的东西不要太过于在意。在这无常的包围中要学会变通,学会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把事情做圆满。
这种变通的精神在凤凰卫视中随处可见。诸如在911事件中,凤凰卫视咨询台驻纽约的记者发现第一架飞机撞上世贸中心后,第一时间播通了香港总部的电话,香港当班的《时事直通车》的主编立即请示台长,几分钟后,中文台的《时事直通车》插播了美国世贸中心的最新消息和现场画面,十分钟后,公共演播室立即停播正常节目,中文台和咨询台并台直播911事件。凤凰卫视这种在重大新闻面前奉行争取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现场直播的原则,其实就是在事物的变化之中,利用现有的条件,运用凤凰特有的灵活机制,进行随事变通,让凤凰在一次次的重大事件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总之,凤凰卫视是一个精心创造高品味文化食品的企业。这种高品味源于凤凰卫视敢于担当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源于其创始人刘长乐作为“佛商”所具有的佛教精神及在佛教精神中所特有的悲悯天下的胸怀和价值取向。正如刘长乐所说:凤凰人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责任是我们的价值观,而且要把这种价值观在我们所能把持的新闻阵地上体现出来,然后去影响舆论导向。
深懂自己产品的意义,把自己的产品当作是完成自己某种使命的工具,是“佛商”所特有的素养,这种素养不仅使企业在创造奇迹中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也使社会乃至世界民众受益无穷,当然“佛商”本人和他的员工也是不小的赢家。比较著名的佛商诸如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及美国的乔布斯等,他们的业绩和社会效应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汲取佛教的精华、创造企业的辉煌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从博大精神的佛教文化里受益。
(注:本文是河南省2015年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为2015-GH-119的阶段性科研成果。)
[1]任世平等人:凤凰卫视企业文化[EB/OL].http://www.docin. com/p-556936403.html,2012-12-18.
(责任编辑:柯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