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南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调查与研究
———以衢州市为例
○姜南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生态经济是兼顾人与自然共同发展与进步的新型经济,是优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德性经济,是包含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丰富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多年来,衢州打造生态品牌、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城市,然而,衢州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衢州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生态资源异常丰富,具有发展生态型经济的特殊优势。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对于其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生态经济 浙江衢州 发展 比较优势
浙江省是全国首批提出“生态立省”的重点省份之一,衢州市是率先在全省提出“生态立市”战略规划的地区。衢州地处浙江省西部、毗邻闽赣皖三省,是浙西钱塘江源头,全市森林覆盖率71.5%,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9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之一,有“南孔圣地,浙江绿源”之美誉。至2012年底,衢州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天数上升至359天,城区水系水岸绿化率93.4%,处境水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第七年保持100%,衢州城区2013年2月,衢州市被水利部命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衢州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上游地区,钱塘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工作关系到全省一半以上地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安全。衢州水质优良,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100%,市区是全省唯一饮用国家一级水源的城市。其所处的浙闽赣皖交界山地是“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所确定的9个全国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建设示范区、全国林业先进市,还是浙江省西部的生态屏障,素有“浙江绿源”之称。衢州的生态市建设,直接影响全省的生态建设。2003年,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目标任务,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建设生态省的决定。于是,2003年3月29日,衢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生态市建设。
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笔者发现,衢州在浙江虽属欠发达地区,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衢州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小区48个。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与环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哪个地方生态与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越强,发展潜力和空间就越大。生态资源正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生态优势是衢州最大的后发优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对于衢州市经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衢州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实施工业提升工程,引进和培育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氟硅材料、装备制造和高档特种纸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小型矿山风动机械工具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前茅,单晶硅、有机硅、超细钙等新型材料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在发展生态农林业方面,衢州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林业,实施特色农林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兴林富民”工程,全市建成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0个,总面积120万亩,建有笋竹特色基地116万亩,柑桔胡柚48万亩、花卉苗木基地9万亩、名茶基地5万亩,初步形成了毛竹、畜禽、花卉、柑桔胡柚、食用菌、名茶、蜂产品、水产品等特色主导产业,开化龙顶茶、柯城不老神鸡、衢江一品红柑桔、江山蜂产品、常山胡柚等一大批名特优产品享有较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龙游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衢州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坚持走山水型度假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并重之路,初步形成了“休闲衢州、观光四省”的旅游品牌,2006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建设生态城镇方面,衢州按照“有特色、有实力、有品位、有魅力”的要求,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充分展示山水园林、历史文化、现代气息等个性特征,200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弘扬生态文化方面,衢州重点挖掘、提升和弘扬江源文化崇尚自然的文化积淀,培育以开化根雕、常山柚石、龙游竹海和江山古道等为主体的生态文化产业。在打造生态品牌方面,衢州坚持每年在上海举办生态衢州推介会,宣传衢州生态环境,推介衢州生态产品,扩大生态衢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衢州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3年,衢州GDP增幅为9.1%,与金华并列全省第三。
相对于我省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衢州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衢州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速度较慢,相对较薄弱的工业经济为生态工业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使得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生态工业的产业布局上能够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可以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上避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弯路,生态工业的后发优势将更加突出。
第二,以粮油为主导的农业和多样化的农业特色产品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使得衢州在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第三,衢州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政策环境有利、交通网络便捷、生态休闲特色明显。其独特的亚热带高山植被,原生态的自然山水风光,别具一格的畲乡民族风情,得天独厚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等大自然的造化,也让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能够来衢州参与和领略真正的生态旅游。
第四,丰富的山地生物资源和林木蓄积量是衢州发展生态林业的巨大资源优势。
1、生态农业
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难度大,生态农业配套资金政府投入少,对发展生态农业的认识不足,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水平还很低。衢州市201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57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140.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24元,与浙江省其它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此外,衢州生态农业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规模不大,还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不能集中搞规模。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众多的特色产品,但同时也造成了产品的多样性。近几年的生态农业发展,没能在特色产业上发挥优势,主导产业也没有形成支柱。农产品生产一方面出现结构性过剩,另一方面,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优质农产品也还不多,尚未形成产业群体。虽然出现了一些知名品牌,如衢州柑、常山胡柚、江山猕猴桃等,但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笋竹、茶叶、麻饼、甘薯等特色产品的规模都还没形成。
2、生态工业
衢州是全国的优良生态区,在工业化发展上应该走生态型道路。但随着工业兴市战略的开展,部分污染型企业和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也被转移到了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对项目的控制不够严格,一些并不符合欠发达地区衢州实际的企业被批准引进。
3、生态林业
衢州虽然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但森林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作为衢州山地的主要用材林,效益不高。生态林业建设与农业开发存在矛盾,如公路、铁路、江河干流两侧是千里绿色长廊规划建设的重要地段,也是形象工程地段,但由于交通便利也成为农业开发的主要地段,生态经济型发展模式需进一步探索。现在衢州的林产品开发,以资源加工型的为主,除竹炭等少数竹系列产品外,多数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仍处于初级阶段,生态公益林的补偿金因配套资金难落实,实际发放到农民手上的非常少。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资金是否能足额及时和合理的到位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整个生态林业体系的建设森林资源保护难度大。衢州是钱江的源头,山地植被保持相对较好,自然生态系统较完整,政府对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都高度重视,但没有相应的资金保障,同样会使生态林业建设步履艰难。
4、生态旅游
衢州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旅游开发力度不大、接待能力不足、知名度不高、人才匮乏等因素仍制约着衢州发展旅游业。衢州市,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791元,在全省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势必制约了衢州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市旅游接待六要素的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旅游的发展速度。同样衢州市2013年旅游总收入197亿元仅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56%,排名靠后。至今仍未形成几个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最终无法发挥旅游资本的最大效能,使得旅游产品在浙江省内缺乏竞争力。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只求经济发展而不顾生态保护,或只谈保护而不发展经济,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建设生态市,就是要在保护生态与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建设生态市,必须确立绿色GDP观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区域经济的“生态含量”,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方面取得更大发展,建设生态型的现代化。衢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充分开发生态资源,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一条有衢州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路子。通过调研,从衢州全局角度来看,对其发展生态经济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的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是要做到主导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区域化,名优产品生态化,种养结构合理化,产业经营一体化。政府可在政策扶持和引导上加大力度,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向农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产品供求信息和技术信息;增加对农村的科技扶持,加大农村科技投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强化政策引导,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有限的资金扶持龙头企业、龙头市场的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第二,严格控制工业发展规模。在项目的引进上,要注重产业层次和科技含量,不要污染企业;在产业的选择上,变传统的三高一低为三低一高。
第三,生态补偿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坚持生态平衡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开发必须能够对生态损害进行补偿,建立生态资源自我修复和再生的补偿机制,这是生态经济开发的制度机制的最终目标。
第四,相对于一个旅游大省而言,衢州生态旅游的潜力尚没能充分发挥,作为充满活力的朝阳行业,衢州在生态旅游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上还须更加科学,如可以考虑与浙东海岸黄金旅游线相衔接,开发浙南泛瓯江旅游线、闽浙赣皖边区红色旅游线,或者可以集旅游、科普于一体的夏令营游的开发等等。衢州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在旅游品牌、整体包装、策划及宣传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并形成一个全社会合力兴旅的氛围。衢州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很明显,优良的自然环境,再加以政府的扶持,生态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一定能为两地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对欠发达地区实行科技政策倾斜。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本来就基础薄弱,由于信息交流、科研实力、实验条件等都相对较差,每年能争取到的省科技厅及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都极为有限,科研经费上的捉襟见肘已经严重影响到欠发达地区的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也将影响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产业的推广应用。
此外,衢州可划分为城市人文生态区、城郊农业发展区、生态经济协调区、生态保护培育区这4个生态经济功能区。通过调研,从各功能区角度,给出它们今后发展方向如下建议。
(1)城市人文生态区。主要是衢州市区,本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保存良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交通便利、文教卫生系统发达。由于人口过分集、土地不合理利用和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导致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建议该功能区:建设森林城市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丰富城镇文化内涵,实现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永续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逐步增强城镇集聚辐射功能。
(2)城郊农业发展区。城郊农业发展区紧紧围绕在城市人文生态区的外围,包括衢县、龙游,本区是物种在城市与乡村、自然之间迁移的生态通道,可以缓解城市环境压力,维护生态平衡,消解部分城市污染,为城市人文生态区间频繁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交换等提供生态环境物质保障。但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的、附加值高的服务业仍有待于大力发展。本区发展方向是面向城镇需求和国内外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城市郊区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行业,提供优质的蔬菜、肉类、乳类、蛋类、水果、花卉等农副产品和小手工艺品。
(3)生态经济协调区。本区空间地域上包括常山县、江山市其国民经济状况和城市化发展程度仅次于城市人文生态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农业、生物和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地建设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生态条件。但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水、气污染比较严重,大气中的TSP浓度全区最高,社会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相对缓慢。由于本区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加之较易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今后发展应以生态建设与区域开发并重,以生态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等产业类型。
(4)生态保护培育区。本区包括开化县,属于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以林业用地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基础设施比较滞后,产业集聚程度低,是衢州地区甚至浙江省经济最不发达、人口密度最稀,交通最不方便的区域。本区应定位在生态服务功能的培育和发挥上,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发展方向,为衢州城市群提供强劲的后续发展能力的有力保证。今后发展方向:改善林地结构,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建设自然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建设示范区,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与联系。进行合理的、适度的保护性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建立生态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促进游人与自然保护区深层次的融合。
[1]金明: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推进衢州生态市建设[J].绿色中国,2005(3).
[2]关鑫:循环经济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J].青春岁月,2013(24).
[3]王欣、张恒庆:我国生态经济产业的实践及发展趋势[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12).
[4]许妍谢:生态敏感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研究——以衢州为例[J].科技信息,2012(16).
[5]刘亚玲:生态经济与浙江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J].财经论丛,2002(4).
[6]钱琳莉、向翠林、严亚琴、叶桂蓉:衢州生态旅游SWORT分析及思考[J].企业导报,2013(23).
[7]石章赛、向翠林、苏蒙燕:衢州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困难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5).
[8]罗延发、苗文斌、徐松屹:发展浙江特色的生态经济[J].浙江经济,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