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景瑞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淡马锡”模式的管理特征分析及其启示
晏景瑞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在全球主权财富基金中,淡马锡控股公司被视为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学习借鉴的榜样。淡马锡控股公司所建构出的发展与投资模式,不同于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其提升了新加坡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实力,而且将其收益还富于民。本文在介绍淡马锡的发展过程及运作方式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其良性的管理特征分析并得出其重要启示。
淡马锡;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特征分析
淡马锡是新加坡最大的国有控股公司,直接管理23家国有企业,间接管理或控股的企业达2000余家,所涉及国内企业的总营业额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 的13%,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国家的策略性产业进行控股管理,从而提升国内企业的获利能力和保持长期竞争力;并且由于其持有的股票市值接近新加坡股市的市值的一半,因此其对新加坡经济具有强大的操控能力。此外,淡马锡积极发展投资海外项目,其在新加坡国内的投资额约为总投资额的38%,而在除新加坡和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则达到40%。其投资组合主要分布在九大产业,比例分别为金融38%、通信服务23%、交通运输12%、房地产9%、基础建设与工业工程、能源与资源、科技、生物科学、消费与生活总计18%。
淡马锡虽是由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成立的公司,但作为拥有所有权的政府并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商业决策,而是通过董事会对其进行监控,而董事会则要每年向政府递交业绩报告和股利分红。其中董事会的运作模式与职能如下:(1)董事多为民间与兼职身分。董事会作为淡马锡独立运作的核心,其成员虽然由政府任命,但其基本上都是非官方人士,其选拔、考核、奖惩都是依据经营情况,不受政府干预。(2)董事会下设特别委员会,只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下共设有六个特别委员会,包括执行管理、审计监督、收益处理、提名、预算评估、风险控制,其中以执行管理与审计监督委员会最为重要,前者负责公司的经营与监督,后者负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财务风险与法规制度的监督检查。虽然董事会成员并非全职,但仍兼办各特别委员会的业务,而特别委员会则负责提供董事会决策时的资讯与意见。(3)总裁由董事会授权负责实际经营。董事会不负责具体的经营业务,其透过授权予总裁,来领导企业的经营,并借由总裁与董事会所签订有关经营目标的契约,来达成授权。总裁在其权限内具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员工招聘、薪资发放与投资项目选择等。
(一)政府减少干预和重视市场主体自主经营
一般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由于其在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上与国营企业十分相似,因此政府多数情况是直接参与管理,包括人事任免、投资对象、投资策略等;特别是因为涉及到利益数额十分巨大,通常成为吸取政治回报的重要手段。但是如前所述,淡马锡所采取的私营公司运作模式,并且将政府参与程度降到最低,使得主权财富基金的经营远离政治势力的干涉,如下三点所述:
(1)坚持商业化的经营原则
主权财富基金的相关规程要求十分明确,基金目标是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只追求完成其商业目标并最大限度的实现长期价值最大化,进而能够以专业立场进行独立性的判断。由于在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身份,其非常容易受到政府行政干预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并且由于其大量资金是投资于国外市场,它在国际政治上将十分敏感,如果缺乏必要的商业化和运营独立性,其很容易被看成政府的政策工具。如前所述,新加坡主权基金的特点,即新加坡政府不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只关心公司的运营收益情况,并设定每年最低收益率目标。
(2)明确与政府、股东、子公司间的关系
为了确保商业化、专业性和独立性,主权财富基金要在企业章程中就明确规定该基金与董事会及股东间;与央行、财政部、金融监管部门间;与政府非金融部门间;与其投资对象,特别是其子公司间的关系。因为任何没有确定划分关系的个体间,都可以成为潜在的对该基金构成干涉的对象。如前述,当前新加坡的主权基金是以私人公司的身份,透过公司法来明确规范与财政部、金融管理局和子公司间的关系。
(3)组织与员工强调专业性
主权财富基金的内部组织结构、治理模式的选择与管理团队如何建立也十分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其经营业绩。例如淡马锡,采取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私人投资公司组织结构,避免政府行政的干预。其中,特别是必须要凸显董事会和专业投资委员会的核心决策权及其自主权,并强调组织精简与决策效率,否则主权基金若沦为政府机关而非商业机构,势必会采取政府行政模式而影响专业精神与商业文化,从而导致组织的僵化且不利于企业高效率运作。
(二)良好经营绩效获得民众肯定
淡马锡长期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和优异业绩,获得全球投资者的肯定,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净值,已从成立之初的3.54亿新币增加到2007年时的1,640亿新币,增加幅度高达460多倍;2008年更增加到1,850亿新币(相当于1,34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13%。此外,淡马锡从1974到2007年的投资报酬率,每年平均超过18%,股东的年平均报酬率也超过6.7%。
这种良好的经营绩效,让新加坡民众对于政府与其所管理的主权财富基金,充满信心与信赖感。基本上,新加坡主权基金的良好经营绩效与风险控制得当,与以下四点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性,而这四点正是新加坡政府对于主权基金掌而不控的基本态度与要求。基本上,这种掌而不控的模式,一方面其仍属国营企业,仍受政府的掌控,并有经营绩效的压力;另一方面,政府不直接进行企业经营上的干涉,使其在运作上具有弹性与积极主动性。
(三)还富于民增加政府支持度
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都是由人民行动党执政,在数十年中没有发生过政党轮替,其主要原因就是新加坡人民确切感受到了执政党取得的执政政绩。其中让民众最直接感受到好处的就是退税,通过主权财富基金取得的收益还富于民,在得到民众肯定的同时,主权财富基金必须持续增加经营收入,继续让民众享受退税,才能长久的获得民众的支持、增加政府的支持度。
(1)新加坡政府针对还富于民实施了“政府盈余全民分享计划”。该措施就是参考股份制公司将企业盈余分配给股东的模式,发放对象为新加坡全体公民。例如在2008年新加坡政府向年满21岁或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发放红包,金额数是与2007年房屋价值成反比的关系向每人发放100到400新元,此外该计划还为特别奖励公务人员所作出的贡献,额外向其提供100新元的奖励。同时新加坡政府为了提升教育投资,对所有年龄在7-20岁的儿童或青少年提供津贴,金额数同样是依据与家庭资产成反比的原则,向每人发放150到600新元。通过“政府盈余全面分享计划”每位新加坡公民人均获得400新元,相当于人民币2000余元。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首创,其具体操作属于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与政府减税和转移支付属于同样性质的惠民措施,同时其红包按照不同标准数额的发放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照。
(2)通过建立完善退休制度,让全体公民享受到优质的社会福利。这种老有所终的社会福利制度,是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无法达到的理想,也使得新加坡社会因而更为祥和而稳定。事实上,近年来新加坡已经成为全球各国中,民众最想移民的国家,根据美国盖洛普民调《2010最想移民的国家调查》显示,新加坡位居第一,而住民人口数,也从1990年的27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77万人,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所安排的完善退休制度。
当前,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研究总结其优势主要源于以下五点:第一,是其采取策略性的管理模式,因此与其他国家相较更具积极主动性;第二,是坚持商业化的经营原则而避免成为政府机构;第三,是明确与股东、政府及子公司间的关系,政府采取掌而不控的态度;第四,是其组织与员工强调专业性,而避免官僚化;第五,是其风险管理相当慎密严谨,并善于利用委托投资,且以并购方式为主。
根据本文对新加坡“淡马锡”治理特征分析,其对我国国有投资公司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1)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在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拥有最终决策权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因为政府在投资时不仅考虑商业利益,同时会兼顾社会影响承担社会责任。这种定位方式不利于国资委完全独立考虑投资方应得的最大利益,也不利于基金管理公司完全依据市场需求规律进行组合投资实现利益最大化。实现投资公司完全处于市场环境之中,以价值为导向的企业化经营模式,提升其投资公司的运营效率,通过竞争和选择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2)保持对所投资企业“一臂之距”的管理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关键是分离的业主和权利对政府的经营者的权利将是边界清楚的划分。在管理和业务的控制权,其基本原理是不仅要考虑促进企业,不参与日常运作和经营决策的长期稳定发展。政府只保留所有权,主要为分红收益和转让权,企业管理权主要体现在期权和经济活动决策的管理人员,这两个机构之间的融合是公司董事会,所有的政府这些权利应由董事会中发挥作用。国资委保留所有权主要体现为转让权和收益权,基金投资公司的经营权主要体现为管理人员的任免权和日常经营活动的决策权,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单位就是公司董事会,国资委的所有权通过董事会行使权力。(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改变原有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对执行委员会负责,这种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监督自己的机构设置,不利于最大程度的实现风险管理目的。由此,政府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确保不会出现监督者受被监督者领导的尴尬局面,从而也保障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首席风险官行使职责的独立性。(4)放权管理人员的任免。要实现基金投资公司高效的长远的经营,中国国有投资公司应放弃原有的“组织部委派干部”的模式,而应拥有全球视野,面向全球市场广泛引进拥有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高端管理人才,一个由业界精英的组成的管理团队才能真正保证国有资本的投资收益率。
我国在文化上与新加坡十分接近,加上新加坡强调法治、廉洁、效率与经济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与现阶段的改革目标十分接近。新加坡独树一帜的国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方式,对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进国家在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的方式,构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企业运营机制等方面,仍然提供了相当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http//www.temasekholdings.com.sg.
[2]Aizenman,J.(2008).Large hoarding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the emerging global economic architecture.The Manchester School,76,487-503.
[5]袁境,白煜.“淡马锡”模式与中国国资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J].经济体制改革,2006,(5):50-54.
[6]高山.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7]王灏.淡马锡模式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启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0).
[8]雷保中.新加坡淡马锡模式[J].产权导刊,2004,(3): 27-30.
[9]张占奎,王熙,刘戒骄.新加坡淡马锡的治理及其启示[J].经济管理,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