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与贸易竞争力研究评述

2015-01-02 06:38吴堋堋
当代经济 2015年30期
关键词:价值链竞争力贸易

○杜 萌 王 淳 吴堋堋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81)

全球生产网络与贸易竞争力研究评述

○杜 萌 王 淳 吴堋堋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81)

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发源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地理学等学科的关键概念及内涵。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发展,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国未来在全球生产网络与贸易中的发展变化,有必要厘清全球生产网络与国家贸易竞争力的逻辑关系。本文通过梳理全球生产网络本身及其与参与国贸易竞争力关系的一系列文献,挖掘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并探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全球生产网络 贸易竞争力 技术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分工体系的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之中。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促使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然而,这种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人口红利和资源消耗,不可持续的同时,也使我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徘徊于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污染已经不能继续支持以往的发展方式,而改变发展方式也必然会使得我国贸易模式发生变化,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位置与属性也会相应改变,进而影响到我国的贸易竞争力。因此,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国在今后全球生产网络与贸易中的变化,需要厘清全球生产网络与国家贸易竞争力的逻辑关系。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全球生产网络本身及其与参与国贸易竞争力关系的一系列文献,挖掘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并探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特征与发展

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发源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地理学等学科的关键概念及内涵。Hess和Yeung(2006)认为全球生产网络(GPN)的研究框架主要来源于管理学中的价值链分析(Porter,1980,1985)、经济和组织社会学方面的网络和镶嵌研究(Granovetter,1985)、行动者网络分析以及全球商品链与全球价值链分析(Gereffi and Korzeniewicz,1990,1994)这四类相关的研究领域。此后,Borru(1997)和Ernst(1997)基于观察进一步研究了全球复杂的生产网络关系,并提出“生产网络”这一概念。全球生产网络是一种平行地整合了各层次网络参与者,把跨越不同公司和国家的分散的价值链连结起来的组织革新(Ernst and Kim,2002)。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企业若要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不能始终依赖某一类资源,而其它企业所拥有的非完全流动性的、不可替代的异质性资源又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与其它企业共享或交换有价值的资源,那些拥有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如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名品牌及销售渠道等)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并建立起以自己为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那些没有或较少拥有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的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到这一生产网络中(李国学和何帆,2008)。因此,跨国公司将原有的独资公司、合资公司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承包商、分销商及战略联盟伙伴联系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组建起以自己为核心的全球生产网络。

对于这种新型组织形式,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Henderson(2002)、Dicken(2003)、Coe(2004)以及Ernst(2002)分别提出了各自对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框架的新理解,但其基本概念是一致的,都表述为网络参与者基于一定规则通过等级层次的平行整合,进而组织跨界价值链的一种全球生产组织模式。探索全球范围内价值创造和产业升级的多层级过程是当前全球生产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Bair&Gereffi,2003;Palpacuer和Parisotto,2003;Liu et al,2004;Coe和Hess,2005)。Schmitz(2005)和Gereffi等(2005)运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对产业升级、价值创造及增值的过程进行了分析。Parthasarathy和Aoyama(2006)在对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发展的研究中详细描述了跨国公司制度背景和地方企业家的观念,并对非正式的全球生产网络促进了地方升级进行验证。从现有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全球生产网络结构和管理方式在同一模式的跨国生产体系中存在很大的不同。

国内对于全球生产网络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卜国琴(2006)研究了世界家具产业,并对全球生产网络中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分工与资源配置进行分析。李健(2008)根据地方化与全球化(全球化表现在全球生产网络)互动的作用进程对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新机制和实质进行了研究。邓智团(2009)基于系统经济思想构建了技术、制度与产业组织协同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计算机全球生产网络形成演变过程再解读,并指出新技术制度系统促进了产业网络化形成。

此外,学者们还从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和外包(outsourcing)的视角研究全球生产网络,并利用生产分离理论、集聚理论和公司内部化理论三条思路进行分析(Mitsuyo Ando and Fukunari Kimura,2003)。

二、全球生产网络与参与国贸易竞争力

针对全球生产网络下参与国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问题,现有的文献主要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中参与国产业升级、分工地位提升以及技术进步等视角进行分析。Gerrefi(1999,2001)跟踪和研究了香港纺织业利用全球生产网络所实现的技术台阶跃升,并得到了一个“从装配加工—OEM—ODM—OBM”规范的升级路径模式。后续研究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是力图在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与升级可能性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二是Humphrey、Schmitz等试图去区分在价值链领导企业以下的能获得更多和更稳定利润的价值链角色和位置,以及这些角色和位置是怎样被决定的(Humphrey and Schmitz,2002)。

对于全球生产网络给参与国带来的影响,研究也基于垂直专业化和外包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垂直专业化分工提高了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并影响了参与国的生产效率和出口绩效(Audet,1996;Campa and Goldberg,1997;Hummels et al.,2001)。其次,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使得中间投入供给企业产生竞争,进而提高了发达国家企业生产率(Pack and Saggi,2001)。Grossman和Helpman(2002)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化和外包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后指出,外包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还可以获得专业化分工生产时“干中学”效应所带来的利益。

Jung和Mereenier(2008)在一个异质性主体框架下,研究了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外包对自身技术升级的影响。模型将企业采用的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另一类是低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跨国外包业务固定成本较高,因此只有采用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技术的企业才有能力对外投资和外包,而这些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包会提升自身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刺激在国内生产的企业和工人不断革新和学习,使得先进的技术和更高效的劳动力不断涌现。Head和Ries(2002)发现日本制造业企业的海外生产模式是将低技术含量、劳动投入多的生产阶段转移到中国、东盟等国,在本国集中资源从事高附加值环节的专业化生产,从而增加了国内熟练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相对需求,高素质劳动力的要素积累成为企业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动力。

此外,胡昭玲(2007)基于垂直专业化比率的计算结果,实证分析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比率与工业部门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联系。徐毅和张二震(2008)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35个工业部门的外包比率,发现外包比率的上升对中国的工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分工在给予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技术转移升级自身技术和产业的机会的同时,也使得发达国家通过积累高素质劳动力、集中要素投入带动自身技术升级。

经过对全球生产网络与参与国贸易竞争力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虽然对全球生产网络中不同国家的技术及企业生产率等的提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还未能站在全球生产网络的整体层面对不同类型参与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提升自身贸易竞争力所推动的技术进步进行分析,也未针对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以及全球生产网络下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鉴于全球生产网络有效带动了发达国家技术升级,发展中国家谋求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提升自身价值地位的努力必须依靠更充分的技术模仿与创新,而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技术创新必会触及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因此,全球生产网络中技术创新与产权保护及其参与国竞争力的提升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1]Ernst D,Kim L: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Knowledge Diffusion,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J].Research Policy,2002(31).

[2]G Gereff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

[3]J Humphrey,H Schmitz: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2002(9).

[4]李国学、何帆:全球生产网络的性质[J].财经问题研究,2008(9).

[5]刘德学、付丹、卜国勤:全球生产网络、知识扩散与加工贸易升级[J].经济问题探索,2005(12).

(责任编辑:柯秋萍)

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北京开放经济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15JGB048),北京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5—2017)。)

猜你喜欢
价值链竞争力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贸易统计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