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仲周
亚投行,保持亚洲乃至世界增长活力不可或缺
AIIB, Indispensable for Dynamic Growth of Asia and World at Large
文|李仲周
近日来,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共同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引起全球经济界热议和激辩,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虽然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美国不反对亚投行。但亚投行筹备初期却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和责难,称亚投行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庭抗礼,破坏现行国际经济规则,并要求其盟国不得加入亚投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原定职责是保障全球经济货币的稳定,但是由于美国在该组织握有独家否决权,IMF逐渐沦为实行美国政策和利益的工具。最明显的就是颇受非议的“华盛顿共识”。何为华盛顿共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师斯蒂格里兹所著《全球化及其招怨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一书有很客观的陈述。所谓“华盛顿共识”是指,凡向国际金融机构求助借款的国家,必须先满足三项基本条件即 (1)不顾一切实行财政紧缩;(2)不顾国情无条件实行私有化;(3)不顾国内经济和社会现实如何,无条件实行贸易自由化,资本市场自由化。
实践证明,凡接受IMF这种条件借款的国家,其结果往往都陷入深重危机。可以想象,发展中国家所需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借款国家若通过财政紧缩就能渡过难关,何必向IMF借款?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和社会结构改革就匆忙实行私有化,势必造成国家经济生活的动乱。私有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牵涉到社会结构的根本改革和建立健全的公众监督机制,必须兼顾到社会公平公正和公共福利。前苏联休克疗法的失败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其私有化的结果是公有资产流失,落入一些政治寡头或外国企业手中。
实践证明,凡接受IMF这种条件借款的国家,其结果往往都陷入深重危机。可以想象,发展中国家所需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借款国家若通过财政紧缩就能渡过难关,何必向IMF借款?
短短的十年间,世界爆发了两场金融危机,即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者的主要受害者是亚洲发展中国家。这场危机来势凶猛,险些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和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样的全球经济大萧条。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危机最大的受害者,马来西亚因拒绝华盛顿共识,幸免于难。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很快波及全球,并引发经济衰退,至今已近十年,全球经济仍未全面复苏。
事实上,2008年危机爆发后不久,20国集团首脑就举行会晤,寻求抵御危机方案,达成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共识,包括提高新兴国家的投票权,但由于美国反悔至今未能实施。几个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大发牢骚,戏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应该迁往中国。
当今世界是个全球化的“经济体”,各国高度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全球经济应该实行全球民主管理的呼声甚高。世界经济长期衰退,社会矛盾日积月累,发展中国家贫困加剧,动乱频生,单靠武力不能平息,反而危害世界和谐发展。寻求全球经济早日复苏,实行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帮助贫困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才是解决之道。
如果亚洲再次发生金融危机就不可能指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救援,只能自求生计。亚投行问世就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连美国的盟国也不顾美国的反对,选择加入亚投行,也是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
既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力寻求解决方案,各国共同寻求新路,增加选择性便理所当然。亚投行确立的宗旨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目标很单纯,就是帮助有需求的国家筹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亚欧非国家人员、货物、服务、资金、技术的互联互通,增强地区经济活力,也为亚投行成员国的企业提供巨大的商机。这是各种生产要素最有效的结合,为全球经济提供新的增长活力,并大规模扩张全球需求总量,加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为什么说亚投行是亚洲乃至全球增长活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亚洲人口和资源禀赋多样化,有的国家已经走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有的正在急起直追;有的是过渡性经济,正在千方百计寻求融入全球价值链之路,华盛顿共识未能有效帮助它们顺利过渡到市场经济制度。亚洲的增长活力必然会带动全球经济增长,这符合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来的任务就是保障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来实现其目标,很多新兴国家都有愿望增加参与,为实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来的宗旨做贡献,但是美国一家有独断权,而美国所关心的是美国金融家和银行家的利益,美国不打算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现行政策。在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首先关心的是救援放款企业,保障他们不受损失。美国政府花千亿美元救助那些制造危机的企业,救援企业拿到数百亿美元后,扬长而去,却没有着力解决美国国内的失业和民生问题,更谈不上帮助他国消除贫困。因此,如果亚洲再次发生金融危机就不可能指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救援,只能自求生计。亚投行问世就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连美国的盟国也不顾美国的反对,选择加入亚投行,也是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美国也可以加入亚投行,它可以参与决策,美国企业会在其中发挥巨大影响。还是那句老话,美国接受全球共管,放弃陈旧的美国霸权观念,有百利而无一害。
中国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中国虽然没有接受华盛顿共识,但同这两个机构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本人也曾参与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度磋商,耐心解释我们的市场化改革一直进展顺利。记得世行曾发布报告,世行和中国的发展合作项目是最成功的。所以,亚投行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分庭抗礼之说是无稽之谈。
编辑|赵丽芳 lifang.zhao@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