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兰英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 呼和浩特 010010
试论地质档案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裴兰英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 呼和浩特 010010
地质档案是地质工作者经历了百年的地质找矿过程中形成的完整记录,也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更是今日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和宝贵财富。如何保管好和利用好这些地质档案资料是我们从事地质档案管理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近年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档案资料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从也制度化、规范化向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纵深发展。地质档案信息化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地质档案,馆藏资料,信息化,网络化,矿政管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也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地质档案记录了百年地质工作者勘查找矿的全过程,件件地质档案资料都留下了一代又一代地质人员翻山越岭的足迹,凝聚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也沉淀了地质找矿的劳动结晶。时至今日也是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和宝贵财富。因此,保管好和利用好这些地质档案资料,对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以及对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自治区地质档案馆保存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在自治区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形成全部地质成果,最早的是1915年编著的《绥远土默特旗矿产地质报告》,最有影响的是1950年编著的举世闻名的白云鄂博稀土矿的地质档案资料。总之,自治区地质档案资料保存时限长、珍品多。目前馆藏地矿档案资料有1万多种,数十万件。不但数量可观,而且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震地质、物化遥等9个专业,包括综合普查、1/20万区调、1/5万区调、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稀有稀土及放射性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建材冶金辅助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燃料矿产、矿泉水、水文地质勘查、综合研究及邻省互换资料等20个大类。这些资料的取得是半个多世纪中,国家对自治区地矿工作投入资金近百亿元,其潜在价值达数十万亿元,这是全区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如何管理好这些地质档案资料,我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政府部门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和文件要求,做好相应的每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厅及其信息院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依据《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地质档案资料馆不仅每年向国家汇交各类地质资料100~200种,也接受全区各企、事业地勘单位的各类地质资料200余种。即为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源,也加强了自治区地质档案馆藏建设。同时又广泛服务于自治区的地质矿产勘查、地学研究、矿业开发及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等领域,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地质资料档案的需求。据统计每年接待借阅者2000人之多,提供借阅各类地质资料8千~1万余档、15万余件次,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基础成果资料数百套。地质资料利用率之高、用途之广从未有过,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自治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及繁荣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地质档案资料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使自治区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从制度化、规范化向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地质档案资料利用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们利用“数字国土工程”,积极加快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从2002年到2012年共累计完成馆藏数字化地质资料档案近5960份(地质勘查报告),截止到当年年底已全面完成已有馆藏地质档案资料的图文数字化;通过加强电子文件汇交工作,推进全区档案资料信息化;建立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实现网上查询服务,方便简捷,省时省力,很受社会各界欢迎;开展馆藏地质资料专项清理,加快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有地质资料目录、地质档案汇交、涉密档案管理等数据库;充分利用馆藏资料,开展全区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建设,为矿政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到了“十二五”,我们基于以网络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服务社会化为导向、以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利用”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构想,与北大合作开发了集地质档案汇交、地质档案管理、涉密档案管理、地质档案借阅、地质档案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地质档案数据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同时兼顾利用已完成的“全区地质档案资料图文数字化”项目形成的5960份电子档案资料和地质资料汇交人汇交的电子文档,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纸质资料。最终实现了地质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档案电子阅览的空白,极大地提升了档案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十五”期间,根据自治区矿政管理工作管理需求,我们充分利用馆藏地质档案资料,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区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系统应该是矿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基础性数据库,也是当时矿政管理工作中的又一个极为实用的数据库。它借助于计算机管理的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建立在统一、规范的坐标体系下展示馆藏地质档案中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图形的空间分布形态,实现了与探矿权登记数据库、采矿权登记数据库和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的整合,为矿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长期以来对我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业权设置、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核实以及矿产资源规划等工作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实际是对以往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补充和完善。首先,它实现了过去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信息的图形化表示,使得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更直观、更准确。其次,通过该系统可以发现过去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中数据的一些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例如,原储量表中的矿区坐标的错误问题;矿区因进一步勘查或开发多次进行分割后的相互关系问题等等。我区的许多煤矿区在进一步勘查后从原勘查区中单独划出上表,以往只能从资源储量的数量上作一定处理,无法从空间分布上表示相互间关系,难免造成一些混乱和重叠。这次建立了空间数据库系统后,就很容易发现煤矿(田井)的重叠现象。另外,该系统的建立将为下一步的资源储量核查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在后来开展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与矿山开发利用年度统计合二为一”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矿区与矿山“合二为一”的关键是解决矿区与矿山企业的归属问题。对于一个比较大的已查明矿产资源的上表矿区,可能有已开采的多座矿山,也有建设项目用地设置,同时也有已关闭的矿山。这时就需要《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将一个大矿区对应地分割成多个已占用矿产资源区、建设用地压覆区、关闭区。相反,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同时占用几个矿区,涉及矿区与矿山企业的归属问题。
2.在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核实评估工作中的应用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一直承担着全区建设用地选址压覆矿产资源可行性评估管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至2014年,我们先后完成的自治区上万之多项目建设用地选址是否压覆矿产资源核实评估管理工作,经核实约3500多个项目的建设用地选址压覆矿产资源。无论在核实工作还是完成具体的压覆评估报告均最大限度地应用了资源储量图形数据库的成果。在实际应用中,该数据库完全体现了省时、省力和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
例如:拟建的“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新地至麻黄沟高速公路”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工作,我们就应用了该数据库成果。拟建高速公路,位于乌海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线附近,只要把起点“新地”的坐标和终点“麻黄沟”的坐标录入空间数据库,界面出现拟建公路线段,并大致得出线路全长公里数及占地面积。若在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建立之前完成该项核实,首先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去查阅十几份勘查成果资料,而由于坐标系统的不规范或不统一,往往又很难准确地确定是否压覆矿产资源,而且仅翻阅每份报告进行核实就得花费几天时间,不仅实际工作量很大,难度也较大,工作效率也极低。而目前有了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就简单、方便多了。首先根据提供的拟建公路范围(地理位置)的主要拐点坐标,将其直接放置于储量空间数据库信息管理平台上的规划管理图层上,然后浏览图面很快就得出了其压覆三个煤矿区资源的结论,并对其压覆矿权设置情况也一目了然。
3.在矿业权审批核实工作中的应用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在办理矿业权审批时,必须进行以往国家出资进行勘查工作的情况核实工作,以便为矿业权价款处理提供依据。特别在地质市场火爆2005年前后,一年内受理探矿权申请材料3,000余份,50%的申请区块范围属国家出资的已探明矿产地。利用已建的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进行核实,即简捷方便、又及时准确,而且有效地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例如内蒙古煤田地质局一五三勘探队申请的《乌海煤田巴音陶勒亥渡口双清地质详查》项目,申请范围比较大。在此之前要进行该项核实,首先必须进行地质资料的目录检索。其中涉及桌子山煤田的8个矿区(白云乌素、公乌素、棋盘井、雀儿沟、摩尔沟、卡布其、老石旦及滴沥帮乌苏矿区),均有提交的资源储量。如果手工方式,首先需翻阅大量资料,而后再逐一圈定8个矿区的资源储量范围,同时进行坐标转换,最少得用三至五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而现利用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核实,直接把申请区块范围投影到资源储量图形管理平台上的规划管理图层上,很直观地就能看出申请区块与已查明储量各计算边界范围的相互关系。可也直接地确定出各报告的分割范围,进而可计算其相应的资源储量。
总而言之,保管好和利用好自治区地质资料档案之非常重要,而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