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文/滕朝
从“万物生长三部曲”开始,读者开始注意到冯唐这个名字。作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万物生长》的出版过程历经坎坷。这部小说,冯唐写了三年,直到2000年底才最终完成。当时二十几家出版社的编辑看过成稿都叫好,但是之后又都摇摇头说,“想骟成太监都不行,浑身都是小鸡鸡”。由于小说内容太过于重口味,二十多家出版社走了一圈以后,一半以上的编辑写信,说,“真遗憾,下本书,收敛些,我们一定合作。”最终出版差不多又过了一年,但是,“删改得尼姑不象尼姑,和尚不象和尚,封面为了掩人耳目,做得好像教导群众如何施肥养花的科普读物。”
冯唐医学专业出身,是一名医学博士;之后他去美国学习工商管理,做了麦肯锡公司的合伙人;现在的他供职于一家国企,是一名商人;他在新浪微博的唯一身份认是诗人,出过一本诗集《冯唐诗百首》。他身上携带着众多的社会标签,但是,真正让大众熟知的还是作为“作家”的冯唐。
2013年底,李玉导演看了冯唐的《万物生长》,觉得小说中的重口味风格完全与自己气味相投,于是,想改编成电影。其实,说到底,还是小说中那肆意挥洒的任性青春打动了李玉,因为这与她之前看到的小清新式校园青春完全不同。用冯唐的话说,“青春,就是姑娘教会你很多人生道理”。
对于这次小说改编,冯唐完全放手交给了导演李玉,没有参与剧本创作,他认为,女性导演的细腻可能会更好地还原小说的气质。为了鼓励导演,他还在微博隔空为导演打气:“小说听我的,电影听导演的,期望不高,拍得比《阳光灿烂的日子》强些就好。”
《电影》:《万物生长》小说中描述的环境和人物经历与您的背景很像,有您个人的影子在么?
冯唐:算是半自传体吧。小说的背景就是我出生生长的地方,人物都是自己、周围的人、听周围的人说起的人。秋水这个人物身上,肯定有一部分我的影子。
《电影》:您看过李玉导演之前的作品吗?怎么评价?
冯唐:实话说,我看的电影不多,和李玉导演,也是因为要合作,才去看了她之前的《苹果》以及《二次曝光》。我觉得她的个人风格很鲜明。就像我们作家写作一样,文风确定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儿,能在以往的电影中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我觉得这个挺不容易,需要悟性。
《电影》:能说下这次合作的机缘吗?
冯唐:其实,李玉最早是看了我的另一部小说《天下卵》,她很喜欢这个题材,就和我商量《天下卵》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但是后来,可能这个题材在电影审批和立项上没那么快。这时候,她又看了《万物生长》,也非常喜欢,就先拍了《万物生长》。李玉是一个很有韧性的人,我很欣赏她工作中的这种气质。
《电影》:在李玉改编的过程中,您给过她一些建议吗?
冯唐:电影改编不是我的专业,我就充当李玉导演的“活字典”,她有什么情节、细节上面不太清楚的,我就给她捋捋。还有一些医疗专业的事情,我虽然也不会全记得,但是基本一些我还是可以给些建议的。
《电影》:您还写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冯唐:对,导演邀请我写了这部片子的主题曲。这首主题曲来源于我之前写的一首诗歌《沉溺》,我再发挥了一下,给了导演,第二稿导演就说可以了。至于其他创作方面的就很少了,因为我当时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所以这个戏的确参与的较少,但是常常在微信里面给导演加油打气。
《电影》:据说,当时您想在电影中客串一个重口味角色的,最后为什么没有出演?
冯唐:当时我是准备客串,演一个“车震”的男性,然后秋水他们把人家车震的好事打断了,大致这么一个角色。但是,因为我没在国内的原因,就没有出演。稍稍剧透一下,据说这个角色被老方(制片人方励)演了。
《电影》:你希望李玉最后拍出来的片子是什么样的?
冯唐:电影说到底是导演的,导演说了算。如果非要从我的角度来谈期望,有三个。第一,拍出“理想”,这个故事里的年轻人不只是泡妞、打架,他们还努力学习,希望通过努力,世界更美好,哪怕会幻灭。第二,拍出“人体”。人体是世间伟大的存在,和草木一样。从人体洞观人性,我用文字试了,导演可以用光和影试一试。第三,拍出“诗意”。
《电影》:近几年,大部分国产青春片都流行小清新风格,《万物生长》这部电影延续了你小说中的“重口味”青春,你认为真实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冯唐:青春,就是你的姑娘会教会你很多人生道理。
《电影》:您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国内外的青春片?
冯唐:我看过的不多,《阳光灿烂的日子》算是喜欢的一部。
《电影》:现在很多作家都拍电影,并且市场反应都不错,像韩寒、郭敬明,您将来有没有这个打算?
冯唐:我是一个作家,还是先好好写书吧。
《电影》:现在有没有其他导演和您联系,想改编您其他小说的?
冯唐:都有。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遇上好导演,换一种介质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