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的相关关系探析

2015-01-01 03:10王立平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安徽省区域

李 玲,王立平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230042;2.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230009)

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信息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载体。安徽省的工业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发展的支撑作用,但安徽省各地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程度差异比较大,笔者通过统计数据对安徽省各地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梳理,并与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此推断出安徽省各地市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安徽省各地市信息化水平的差异程度,以及对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通过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及相关行业支撑,努力缩小安徽省各地市信息化差异,以促进安徽省经济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这对安徽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安徽各市信息化数据

信息化指标的选取力求全面、客观反映该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状况。从遵循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和研究问题的简化角度,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信息量,包括邮电业务量;第二信息装备,包括本地电话用户、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第三信息主体,包括高校在校生数、专业技术人员数以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其中信息量、信息装备、信息主体属于一级指标,邮电业务量、本地电话用户、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高校在校生数、专业技术人员数以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7项指标属于二级指标。表1是安徽省16市7项指标的数值,从表中数据显示安徽省各地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单就各市的信息化数据很难看出规律,因为各市的人口规模都差异很大,人口多的地区应该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比较大,理论上是人均信息化数据与人均GDP数据比较。然而这2项指标都含人均,所以为了研究问题的简化就采用了总量指标。

由于3个一类指标的不同质,从数据的可比性及简化的角度出发,各项指标均以合肥为基准,用各地市的该指标与合肥市的该指标相比较,各项指标的处理均采取简单平均数处理。首先取得每个地市各项二级指标的指数,再将各项二级指标值指数求平均数,就得到该地市的3项一级指标指数,再对3个一级指标求平均,即为该地市的近似信息化指数(各地市信息化指数参见表1)。

二、安徽各市经济与信息化的相关分析

(一)安徽省各地市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资料整理如表2。

(二)安徽省各市国内生产总值与信息化的相关关系

根据表1、表2数据,对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与信息化指数进行相关关系分析,从而得出国内生产总指数与信息化指数(表3),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者之间呈相关关系。不妨以此数据为依据作出2者之间的相关图(图2)。

表1 安徽16市信息化指数

表2 安徽省16市国民生产总值数据与指数

表3 安徽省16市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与信息化指数

图1 安徽省16市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与信息化指数折线图

图2 安徽省16市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与信息化指数相关关系图

从图2可以看出2者之间不但相关,而且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0.94,说明2者之间呈高度线性正相关。

图2以及相关系数数值达0.94均表明区域生产总值指数与区域信息化指数2者之间相关程度非常高。为了进一步研究区域信息化指数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指数2者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信息化程度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式中,Y—安徽省16市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X—安徽省16市信息化指数

a,b——回归系数

利用Excel软件求解回归系数得参数如表4所示。

表4 回归输出关键参数

由参数输出部分可以得到安徽省地区经济发展与区域信息化水平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Y=-0.029 8+0.964 5x,回归系数b=0.964 536,表示安徽省各地市信息化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地区GDP指数就会提高0.964 5个单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信息化水平高低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回归直线的拟合度较高,信息化指数可以很好地解释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变动,因为变量之间经过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873,表明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变动中有87.3%的部分可以用信息化指数来决定。

根据方差分析表,Significance F值为7.41E-08,远远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即回归方程具有极高的显著性。再有信息化指数X的检验结果,t检验显著,P-value值为7.41E-08,说明自变量X的作用是显著的,由此证明了此模型的拟合度较高,并且回归统计中标准误差值很小,为0.076 658。因此,可以以此模型来预测2者之间的关系,即地区信息化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显著的。

当然,区域信息化指数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相互影响。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和企业有资金实力改善当地的信息化条件,当地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信息化程度建设较高的地区信息化反过来又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2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说发展地区信息化是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安徽各地市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该省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增强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性意义。

三、加快安徽信息化进程,促进安徽区域经济发展

安徽省各地市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且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安徽省各地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参差不齐,如合肥、芜湖、阜阳、安庆等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应用水平较高。偏远地区如淮北、宿州等地市经济发展缓慢,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相对滞后。通过以下措施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安徽省信息化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安徽省各地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桥梁,应加大对信息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经验,通过政府行为来推动信息化发展。如加强信息基础网络建设。要重点扶持一批信息技术产品企业,带动区域信息化的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齐全,信息资源共享,使有限的区域内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决策的优化,改变区域内投资的盲目性、短期性和重复性。推进区域信息化可以促进资源有效合理配置,消除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各地区信息技术人才是区域信息化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信息化指数高的地区合肥、芜湖由于其政治、地理优势,具有安徽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势,具有信息化发展优势。然而安徽省不少中、小城市在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居于劣势。如何在落后地区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成为提高该区域信息化水平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于信息化发展程度落后的地市,要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化人才的作用,同时政府加大对落后地区人才引进政策的倾斜力度,帮助落后地区建立信息化人才储备库,多途径、多形式地改变信息化落后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善该地区信息资源劣势。

(三)制定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

信息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如何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立良性的信息化、工业化的互动效应,政府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安徽省各地市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基于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把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信息化行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于高新信息技术企业政府可给予税收、融资、资金奖励等政策方面的支持,引导资源向信息产业倾斜,鼓励信息产业优先发展,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发展进而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跨越式大发展。

总之,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地区经济的促进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各地区在发展本地区信息化进程中,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优势和自身经济特点以及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抓住问题重点和要害,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信息化规划,才能在信息化浪潮中有效利用信息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和经济跨越式发展。

[1]戴芸,徐强.江苏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关系分析[J].情报杂志,2003(1):105-106.

[2]李旭阳,程刚.安徽省区域信息化实证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1(3):83-85.

[3]卢丽娜,孙淑丽.谈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1):55-56.

[4]张志慧.系统视角下区域信息化差异比较研究——以粤、桂、滇、黔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沙利杰.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谭拓.信息化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安徽省区域
成长相册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分割区域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本地生产总值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