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主体现状研究及效能提升策略

2015-01-01 05:51袁一峰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0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宁波市科技成果

袁一峰/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市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主体现状研究及效能提升策略

袁一峰/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本文将以宁波市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各个主体为分析对象,着重分析其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系统性的提出通过提升各参与主体的效能来提升宁波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策略。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 效能提升

一、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各参与主体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高校科研院所支撑力不强

1.宁波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在整个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被边缘化。宁波市高校研院所坐拥最好的人才资源和科研设备,但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其地位是远远不配的。从11年的数据看,甚至不及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一半。

2.没有形成对宁波产业升级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机构。虽然服务地方、产学研结合一直是各个高校努力方向。但是目前为止,宁波市各类高校科研院所,除了个别学科之外,绝大多数的高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对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方向与应用偏离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目前国内承担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和科技研发。而科技研发方面高校科研院所更关注学术理论前沿的研究。从高校而言,无论是武书连的高校排名还是教育部门的考核指标,甚至是申报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指标,主要考核学校的学术论文发表、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情况,而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又偏重于理论研究。因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更为理论化,如果其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往往还需要产品应用性测试,项目成本核算等多个环节。

(2)科研人员职称考核制度不利其投入应用研发

以高校为例,在高级职称的评定过程中,主要考察其重视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教学成果,至于其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作为了非常次要的考核指标。而目前国内高校科研对学术成果的评定又以理论研究和理论文章作为主要考核依据,严重影响了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应用研究的积极性。

(3)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不畅

从目前的我市的人才分布情况来看,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而科研环境,导致这部分高层次人次与市场需求、与企业需求脱钩的。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光以博士教授技术下企业和挂职等模式的高技术人才的流动缺乏针对性,过于泛化效果不佳。

(二)企业对科技战略不重视

1.中小型企业技术吸纳意愿不强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科技附加值低但价格低廉的产品依然具有一部分市场,因而很多中小型企业宁愿追求较低的利润率也不愿承担技术提升可能会来带的风险。政府对企业转型的引导还没有真正触动中小企业。不少企业缺乏市场的前瞻性,因而很多企业都没有明晰的知识产权战略。还有部分企业对于自身技术需求缺乏有效表达,或者缺乏对市场的有效调研,使得发布的技术需求难度远超出目前技术水平。

2.宁波企业容纳高级技术人才能力有限

因而出现了宁波市技能人才总量不到全市产业工人的40%的尴尬局面。在一些行业领域,例如软件、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待遇普遍低于邻近的杭州、上海等地,因而造成了大面积人才流失。同时因为没有形成有特色的高科技行业的产业聚集,科技人才更愿前往本行业发展良好机遇更多城市。高新人才的外流又进一步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下降,利润率的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下面几个方面:

(1)大部分企业缺乏整体科技战略及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目前企业大部分是实行经济责任制,这种制度的最大弊端是企业家受到任期、产量、产值、利税和职工收入水平等硬指标的约束,加上企业负担过重,企业内部制度调整遇到的各种矛盾,使企业家对企业难以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自然上不去。另一方面,部分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缺乏技术成果经营经验,甚至对于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为企业带来额外营收没有过任何战略规划。

(2)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必须有足够的财力作为保证,由于技术开发带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企业能否提供足够的资金直接关系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程度。目前,我市很多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负债率较高,对技术进步的资金投入能力严重不足,尽管企业留利已有大幅度增长,但由于“税、费、集、摊”以及增加企业职工工资、提高福利待遇的压力,尤其金融危机以来企业利润下降融资成本的加大,难以对技术进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3)产业集群的技术溢出效应差

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步伐已经远不及市场更新变化。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良性的技术成果和高技术人才流通渠道,没有形成大企业带动下各等级企业技术互惠协调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缺乏行业协会,或者行业技术服务组织对行业内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成果进行整合,提供技术成果资源的二次配置。

(三)政府引导效果不明显

1.部分政策不够完善,存在重申报轻产出现象

目前,宁波市虽然出台了《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实施办法。但是就目前而言一些政策,尤其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重立项、轻监控、产出低的现状。现有政策缺乏对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实际转化情况的监督。

2.技术产业园区重复建设严重、县域之间政策无序竞争

宁波技园区与原有区域的产业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各个园区普遍缺乏特色,没有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存在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等情况。同时由于各个园区间缺乏信息共享,和统一的工作机制,使得部分企业,在各个园区间轮流享受政策优惠,使得科技园区很大程度上间接沦为“保税区”。

3.相关事业单位专业程度低服务能力差

对市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其最主要职责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且政府每年都投入了较大的财政资金给予支持,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直接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比较少,大部分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沦为项目申报的平台。虽然个别事业单位也承担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营职责,但是效果差强人意,技术成果供需双方直接通过平台获得信息达成项目对接比较少。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

(1)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机制

目前从县域行政体制来看,各个科技部门主要对各县域地方政府负责,而地方行政长官实行任期制。因而在“政绩冲动”趋势下,个别地方往往比较重视发展“高、新、尖”行业,对于本县域以及周边县域、市域的产业布局、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缺乏调研和了解。从政府职能上看,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涉及各个政府职能部门。但是除了个别部门,科技成果转化对大多数部门来说,并非其工作重中心,但是却需要他们大力配合。因而如何发挥相关部门的能动性也至关重要。

(2)政府角色定位尚显模糊

政府必须转变思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供需关系为导向,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各个参与主体,建立一个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政府更多作用体现在,政策配套支持,相关环境的营造中来,在一些领域适度放权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四)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尚不成熟

1.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发展不容乐观

从整体数字上看,宁波市科技服务产业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如果具体分析相关数据,我们就会发现在与科技成果转化密切相关的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发展形式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而且我们经过对部分区县的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调查,发现实际情况更为糟糕。因为大多数企业主营业务在于帮助企业进行项目申报,提供科技政策咨询,而非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市场还未成型

可以说目前宁波市的技术交易市场还是较为繁荣的。但是透过这份荣光我们必须分析耐下心来详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技术成果供需双方,信息发布的针对性,有效性略显不足,实际对接比例较低。以鄞州区企业发布技术难题为例,每年最终解决能够帮企业解决的技术难题不足发布数的15%,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的技术需求没有进行客观有效评估,技术难题的可解决性,研发费用投入的公允性 都存在较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有组织对供需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并引导供需双方进行技术对接。

究其原因不外乎下面几个方面:

(1)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人才缺乏

西方国家的科技市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仅靠技术市场中的供需双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其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是十分低下。因而有一批成熟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经纪人团队在其中穿针引线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目前科技经纪人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但是实质开展工作却需要很多大量的知识储备。首先从业人员本身在相关技术领域有一定了解,要了解其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技术研发的龙头单位,其次还要了解当地产业分布情况,最后能对相关技术能够进行客观评估。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宁波市恰恰缺乏这一类的人才。

(2)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市场有待针对政策出台

与其他行业的中介服务市场相比,目前科技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市场,目前缺乏明确可实施性的政策对其进行规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科技经纪人队伍的职业准入,2、科技中介合同的规范化,3、科技中介服务的收费指导标准,4、科技中介和科技经纪人的监管。因而急需出台相关配套性政策,指导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相关从业人员的合法利益

(3)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竞争机制尚不完全

从目前情况看,宁波市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倚仗于宁波市本地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事业单位。但是过度保护政策,相反造成了这部分企业的惰性。因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其行业特殊性,更要求我们立足宁波,面向全世界找技术资源。因而我们既要引进各类技术服务中介机构,也要引进各类技术服务平台,让技术市场供需双方有更多的选择。

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策略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各项政策和制度

科技成果转化往往需要全社会各个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协同推进体系。而政府应该发挥调动资源、组织推动的关键作用,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从业者各方积极性。

1.加强政府协调组织领导

在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合力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制。加强区域统筹,引导各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在强调市县两级科技政策衔接的同时,引导各区域科技政策之间实现差异化竞争。

2.强化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方面加强科技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进一步提升政策制定的效率。在高科技人才保障、科技经纪人等多个方面继续出台相关系列政策和实施意见。另一方面对于现有和即将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行梳理,修正目前政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瑕疵,提高对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过程监督和结果验收,提升政府投入效率。做到既要能够吸引到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级技术人才,更要能够使其扎根宁波长期服务宁波的科技创新。

(二)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提升科技成果的供给能力

除了进一步引导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条件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鼓励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外,还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项目为驱动,改革市属科研院所

加快市属科研院所的改革,针对宁波的产业基础和规划,打造应用型的研究院所,以台湾工研院的模式为蓝本,打造宁波应用技术研究院。 在定位上科研院所业务方向应调整为“产业科技研发、知识型服务、技术衍生价值”。在技术研发定位上,新的科研院进行的研发应注重与学术界、产业界错位融合。基础研究主要由学术界来承担, 生产技术及配合销售尽量由产业界完成, 应用研究院则关注前瞻性和共性应用技术的研发。并且三者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在资金来源上,改革原来的财政直接拨款形式,以“项目为驱动”模式通过政府委托项目经费和面向产业服务的企业委托项目经费,实现非营利机构的性质和企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

2.改革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人事考评体制,发挥其地方服务职能

针对高校人事考评体制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弊端。科技部门应会同教育、人事等部门改革职称评定体制,提高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政府通过专项财政拨款或人才补贴等形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特聘教授、低职高聘等形式提升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有卓越贡献的教师及科研人员的职称等级和待遇。

3.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

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支持从事技术研发、成果转让工作的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工作。经本单位同意,报人事部门备案,其人事关系5年内可保留在原单位,由原单位继续为其缴纳单位部分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允许其回原单位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其在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期间的业绩,可作为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依据;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事业单位人员,自愿到企业工作的,允许所在单位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整体效能

点、线、面结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点上,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生一批自主创新、具有实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在线上,以核心企业或主导产品为基点,推动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在面上,完善优化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具体举措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承接国家科技创新任务。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提升计划,鼓励企业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等国家级计划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配套支持。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对独立企业研究院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符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相关条件的,缩短折旧年限或实施加速折旧,进口研发仪器设备可参考科研院所进口设备享受免税优惠政策。

2.鼓励创新型企业利用知识战略,引导科技成果向周边流动

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企业创新权益的同时。引导企业综合利用知识产权战略,在引导企业对其科技成果进行分类管理,鼓励企业在保持其科技竞争力的同时,将部分闲置及被更新的科技成果以技术转让的形式流向行业内其他单位,实现产业集群内不同技术层次的企业协同升级。同时在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链条向中下游延伸拓展,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换代,提升产业链条的附加价值,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

3.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和发展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支持联盟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联盟成员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导联盟从技术和产品创新向标准创新迈进,以制定和推广技术标准为核心,在联盟成员内部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引导联盟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

4.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工程化开发服务。

在产业集群内面对共性技术问题,可以以行业协会为主导,企业科研院所参与,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形式,建立一部分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平台将集合各参与主体优势发挥其技术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孵化平台的作用。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研发资金匮乏的问题。

5.科技园区建设与产业基地升级紧密结合起来

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园区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区,结合各个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布局特点,发展各县域特色科技园区,例如北仑机械的产业园区,鄞州电子信息的产业园区,镇海材化的工业园区,象山海洋产业的园区。推动各个产业园区与周边产业带之间实现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进一步带动拓展和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空间,引领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四)进一步发展繁荣技术市场,发挥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作用。

1.进一步完善技术交易与转移平台

一方面继续发展宁波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市产学研平台,重点是利用其网络优势发挥网上技术市场在科技项目招投标中的作用,使网上技术市场成为宁波集聚境内外优势智力资源的重要联动发展,重点培育技术成果转让和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两大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合作等模式,尝试与其他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合作。

2.联动行业协会主办和参与技术成果交易会

继续办好中国浙江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针对行业特点可以不定期举行特定行业的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同时行业协会科技部门也可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参与全国各地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组织企业参观国内知名研发机构直接进行技术洽谈。

3.培育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经纪人

针对目前技术交易中,广泛存在的供需双方对接困难问题,应当引导建立职业科技经纪人队伍。由于目前宁波技术市场上缺乏专业素质过硬的科技经纪人,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进行解决:首先,可以引进北京上海等地的成熟的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经纪人;其次,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资源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企业技术需求、以及现有技术成果进行评估,提供科技中介服务。

4.加强科技信息加工能力和推送能力

一方面以科技信息研究院为基础,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信息内容服务企业,重点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的战略性信息服务企业,鼓励企业紧密结合宁波产业结构以及制造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分析,为制造企业提供市场动态预测、竞争性分析、客户分析、技术前瞻性分析等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鼓励信息服务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企业深化合作,及时将相关技术成果供需、知识产权、研发机构等信息向供需双方进行推送。

5.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宣传,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尤其强调例如美国的“337调查”等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于市场准入的重要性,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鉴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举证难等问题,联合司法机关、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并且对于相关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以进一步鼓励企业的创新意愿。

6.加强后续服务,提升科技成果附加值和转化效率

协调和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部门、用户等各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后续服务。例如,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承接科技成果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帮助企业提高对科技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直至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实现产业化生产。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创新环境

1.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创新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同时创新政府投入形式。政府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二是不断深化金融创新,成立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推进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科技融资服务。探索推进科技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鼓励开展面向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进一步发展创业投资,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业投资领域。

2.通过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等方式,推进自主创新产品的广泛应用。在财政科技预算中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支持力度。

3.完善以产业化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立项机制

与省级以上科研部门不同,在市属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时应充分考虑到科学上的可行性,工艺装备、配套技术和研究开发的可行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的可行性,强调应用性、市场性和前瞻性。

4.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软环境

首先,在各个科技园区的布局中,必须考虑人文因素,应当提供咖啡厅、茶室等配套场所,便于科研人员、企业家、风险投资者、科技经纪人交流想法洽谈实务。其次,定期组织沙龙、讲座等活动,营造技术与资本交流的软环境。

5.创造科技人才引进环境

对于区域创新能力提高而言,需要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我们不仅仅要通过“3315”等项目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同时也要人才公寓、科技人才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为改变宁波市科技人才流向上海、杭州等地局面。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用工环境。

[1]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 南京:河海大学,2005.

[2]闫傲霜.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产业,2010.

[3]高丽娜,高淑洁.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探讨[J] .改革与战略,2010.

[4]陈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项目来源:

宁波市软科学项目《宁波科技成果转化战略体系构建与能力提升路径选择》(2011A1021)。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宁波市科技成果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