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 100029)
P2P(Peer-to-Peer Lending),国内译为人人贷,也被称为P2P网络借贷。P2P网贷服务机构是指依法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民间借贷双方提供个人对个人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理财咨询等一整套信贷风险咨询和管理服务的第三方信息咨询服务机构。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2011年开始,我国P2P网贷市场开始大规模爆发,平台数量和年度总交易额每年增速高达4-5倍,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前所未有的新活力。截至2015年2月,全国各类P2P网贷平台已达2093家,2014年全年累计成交量高达2528亿元,已经具备可观的发展规模。
然而,在P2P业务快速增长的背后,整个行业暴露出大量风险。据统计,跑路或倒闭的P2P网贷公司,在2013年高达74家,而在2014年上半年则高达46家。从经营模式上看,我国不同于国外传统的P2P网贷公司,出现了债权转让、抵押担保、线下线上结合等经营模式的异化,为P2P网贷行业带来盈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目前我国P2P网贷公司主要的两大风险管理方式,分别为风险准备金模式和担保公司担保模式。然而这两种风险管理方式分别受到风险准备金和担保比例的额度限制,同时业内又存在着担保资质不明、超额担保等不良现象,使得行业存在大量潜在风险,为P2P网络借贷公司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行业有序发展迫在眉睫。
ERM框架,也称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是2004年9月由美国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是一个集合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过程、配套设施建设与外部保障机制的全企业管理框架,需要企业从上至下的各个部门与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同时需要内部企业管理与外部行业监管相结合,才能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科学、有效控制。P2P网贷行业若想进一步扩大规模,维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急需转变风险管理观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建立起一套基于ERM的P2P网贷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
目标设定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完成的重心和前提。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GARP在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解读中也将明确目标放在了一切工作开展的首位,随后,管理层才能识别、评估、管理可能会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
战略目标:其他三项目标的核心,企业通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来支撑公司完成使命和愿景。
经营目标:1.稳定性目标:P2P网贷公司的高风险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将稳定性目标放在首位,将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避免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等恶性事件的发生。2.成长性目标:成长性目标是经营中的高级目标,P2P网贷公司经营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持续的盈利和业务增长,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整体业绩快速增长。
报告目标:建立严密的审计和报告制度,比如企业资信评估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风险分析报告等;建立符合内部公司管理、外部行业自律或监管要求的报告披露制度。
合规目标:公司各项活动应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等等。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风险管理部门能正确判断风险的类型,对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同时可以洞察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阶段,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各种风险都了如指掌,也为之后的风险评估、处理和监控奠定基础。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列举法、“SWOT”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现场检测法等。
(1)平台经营性风险评估
平台经营性风险来自自身和合作方两个方面。为了吸引客户,许多平台逐渐加入本金保障制度,将自身卷入借贷方资金流转中,承担除了信息中介之外的信用和资金中介职责,这会为平台带来较大风险;同时,许多P2P网贷平台选择与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合作,通过他们获取用户资源,进行初步项目审核评估,合作方的担保资质、项目质量也成为平台经营中会面临的风险。
(2)平台参与者风险评估
一方面,应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评估。优秀的借款人风险评估应该由借款人信用评级和借款风险评价两个部分组成。通过借款人信用评级应该从个人信息、工作信息、经济实力、相关认证、借款还清次数、借款逾期次数、借款最大逾期天数这些方面进行评估;而项目风险评价则应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估,比如借款的用途及结构、对保证人及抵押品的评估等。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打分法来赋予权重,完成打分,最终评定等级。
另一方面,还应对投资人投资分散度进行评估。借鉴国外的行业风险评估经验,出借人分散投资的思想应该引入风险评估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投资借款列表数(即投资笔数)和每笔贷款平均投资数额来衡量投资分散度。在总投资额数目确定的前提下,出借人投资的借款列表数目越多、每笔平均投资额越小,则投资的分散程度越高,投资风险越小。
风险处理是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在对风险全面的识别和准确的评估的基础上,P2P网贷公司应基于所获得信息选取最优的风险处理方案,从而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1)风险抑制
风险抑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损失发生的频率来抑制风险,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提高借款人准入标准和P2P贷款项目审核标准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损失的程度和规模,也就是提高对风险的防御能力和重视程度来抑制风险,应完善公司内部管控制度、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各级工作人员权责明确,从而降低业务风险,比如建立多层审核制度,实现分级审核,各级间相互制衡等等。
(2)风险分散
公司的经营活动越集中,风险概率分布就越集中,风险越大。在P2P网贷行业中,最为常用的方式是分散安排贷款期限和贷款项目行业分布。首先,分散贷款项目的行业集中度,防止公司受到行业发展周期性和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其次,需要合理规划贷款项目到期时间,避免到期日过于集中,产生较大的违约风险,同时给平台带来较大资金流压力。
(3)风险转移
目前对于P2P网贷平台而言,有两种风险转移方式,其一为通过与小贷和担保公司合作转移风险,其二为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转移风险。
大部分O2O模式的P2P网贷平台通过与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合作来获取借款人。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负责借款人开发和资质审核,并承担项目连带担保责任,一旦项目发生违约,由小贷和担保公司承担违约赔偿责任,这样P2P网贷平台就成功的将项目风险转移给了小贷和担保公司。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去担保化”的监管浪潮下,P2P网贷公司正在寻找新的风险转移机构,而保险公司精湛的风险管理技术、丰富的保险产品、成熟的经营管理能力,成为P2P网贷公司合作的最佳选择。通过为贷款项目或借款人投保信用保证保险或履行保证保险,当借款方出现违约时,会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这样可以将风险转移给承保的保险公司。此种风险转移方式刚刚兴起,民安财险、国寿财险纷纷试水,未来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是利用风险升水提高投资回报率,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对于P2P网贷平台而言,风险补偿方式主要为提取风险保障金。通常的操作模式为,由P2P网贷公司从每笔贷款业务中提取一定比例费用作为风险保障金,有部分平台会匹配自有资金,当借款方出现违约时,使用风险保障金对投资人进行有条件的资金补偿。
P2P网贷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风险管理效果的监控,通过对风险管理效果的监控,对此段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和各部门的风险管理情况加以考评和分析,同时为接下来制定新一轮的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具体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在动态风险管理环境中,风险因素的发生以及产生的后果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随着P2P网贷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展与经营模式的变化,原本容易产生损失的风险可能会变成新的盈利增长点,原本由风险带来的机会也可能由于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而被企业抛弃。所以应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合理监控,不断重新识别风险因素、调整风险管理方法,对ERM框架进行优化。
P2P网贷行业发达的美国与英国都有着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通过客户的信用记录对客户的资质进行打分,从而评定利率,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贷后管理和还款催缴,同时,完善的征信体系还会大大提高客户的违约成本,从而降低违约率,这一切都为P2P网贷平台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保障。然而,国内个人征信体系的欠缺对我国P2P网贷公司的信用审核、贷款发放、还款催缴等工作环节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可以说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P2P网贷行业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必要条件。
纵观金融行业创新规律,往往经历监管空缺、行业自律、政府监管三个发展阶段,这一点在英国P2P网贷行业监管演进过程中也得到了证实。我国目前正处于行业自律为主的监管阶段,已经产生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上海网贷企业联盟、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等行业自律型组织。然而,我国行业自律组织地位较低,监管能力有限,往往发挥不了应有作用。我国应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公约,对P2P网贷公司风险管理、资金托管、信息披露、风险定价、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进行有效规定;同时提高自律组织的强制力与执行力;并维护自律组织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民间与政府监管各司其职,互为补充。
2008年,美国为了规范行业行为,控制行业风险,在P2P网贷市场迅速扩张时叫停了领头公司,勒令其遵照《证券法案》进行证券产品注册,后期又对P2P网贷公司信息披露与交易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为美国P2P网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我国目前对于P2P网贷行业的监管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没有专门针对P2P网贷的法律法规,这使得行业发展乱象丛生,企业为了追求利益频频触碰法律红线,为整个行业积累了大量风险。我国针对P2P网贷行业的监管应努力做到立法先行,明确经营红线,维护借贷双方的利益;同时适度监管,努力做到既维护行业的稳定安全又不影响行业创新发展,避免过度监管,影响金融体系活力,稳定行业发展的同时不干扰金融体系的创新。
[1]杜晓山,国内外P2P网贷机构发展及相关政策思考,西部金融,2013年第8期,29-32页.
[2]莫易娴,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2期,101-104页.
[3]张琴、陈柳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理论梳理和框架构建,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第7期,25-32页.
[4]王一佳、马浸、陈秉正,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39-40页.
[5]艾金娣,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中国金融,2012年第14期,79-81页。
本文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