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东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循环经济是一种追求“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快速的向社会主义迈进。但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问题的影响和阻碍,促使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效果不佳。对此,笔者将参考相关资料,在下文中重点分析如何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被作为一种严格的经济发展理论,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所指出的。但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循环经济并未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使得循环经济的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但在1970年美国所举行的“地球日”大游行,促使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在此之后的第二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报告中说明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学技术进步之间有很大关系。随后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方面的联系,相应的“循环经济”这一发展理论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且使其逐渐成为多个国家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循环经济理念,随即获得环保人士及学者的高度关注。再加之对外国循环经济发展经验的了解,我国逐渐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逐步在各地区落实循环经济,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实际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模式,通过此模式的实施,将社会经济活动组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维和谐发展。相对于传统经济来说,循环经济的实施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其能够缓解资源日渐枯竭的状况,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有利于实现经济低成本发展
落实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消耗成本。由于成本消耗与经济效益是成反比关系的,即成本消耗多,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消耗少,经济效益提高。因此,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控制经济成本。我国注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可以尽可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相应的经济成本消耗较少,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
2.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的另一现实意义就是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使其日益严峻。此种状况下,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尽量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如此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尽可能的弥补生态环境的缺失,使生态环境逐渐处于平衡状态。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完整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将“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落实,如此促进我国尽快迈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因为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加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促使经济活动实施不单单是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人与人、自然、社会之间和谐相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参考我国现阶段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之所以说循环经济发展不到位,是因为我国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领域少,覆盖面小;输入端资金投入减量化弱;典范作用不明显。
1.涉及领域少,覆盖面小
因为我国对于循环经济的掌握和实施还处在初级研究阶段,受国家国情及诸多问题的影响和限制,使我国在落实循环经济方面上,以逐步试点运行为主。这一情况的存在,就直接导致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领域较少,相应循环经济的覆盖面积小,其作用将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社会良好发展。
2.输入端资源投入减量化弱
对我国实施循环经济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我国循环经济之所以未能充分发展起来,还与输入端资源投入减量化弱这一情况息息相关。因为当前所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的领域中废弃物综合治理和回收利用现象依旧存在,这就说明循环经济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那么,反过来说即便实施了循环经济模式,这些领域也没有降低资源的利用,即输入端资源投入减量化弱。
3.典范作用不明显
我国当前之所以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就是为了探索循环经济实施方法及其实施效果。但从当前我国循环经济试点情况来看,所取得的成功和掌握的经验并不是非常明显和充分。也就是,我国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基本停留在概念理解知识,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无相关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支撑和落实循环经济,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不佳。
循环经济的实施以期望利用最少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来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为了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应当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规模化,也就是经济活动规模化、废弃物排放规模化利用、资源成本规模最小化、生态环境利用规模最小化,如此整个循环经济将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进行,实现规模经济,尽可能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但目前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做出的努力还不足以促使循环经济规模化,那么相应的规模效益也就是不存在,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很多损失。因此,在我国经济、科技蓬勃发展之下,我国应当对循环经济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尽快的使循环经济形成规模效益。
致使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效果不佳的问题之一就是循环经济发展内外部动力不足。在我国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这一过程中,循环经济这一经济模式的提出和实施,可以改变我国传统经济模式,推动我国经济不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前提下不断促进经济发展。但实现循环经济模式的有效利用,需要对循环经济发展内外部动力不足予以处理,以此来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实施,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1.循环经济的发展外部动力不足
的确,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我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发展循环经济。但是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与民众以观望或漠视的态度来对待循环经济。此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得不到企业和广大群众的支持,那么诸多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将无法有效的、快速的落实,这将严重影响循环经济效益的提升,更不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客观说,以上情况就是循环经济发展外部动力不足的表现,如若不有效的解决这一情况,发展循环经济将难以取得显著成效。
2.循环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不足
循环经济成熟的形态是市场对其进行运作,使其可以是经济发展形势,又是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这一情况的实现,要求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内部动力,使其可以支撑循环经济持续、稳定的运行。就我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现状来看,循环经济内部动力不足。也就是我国一些领域实施的循环经济模式,所构建的循环系统并不完善,存在一些缺陷,促使循环经济内部动力低,无法发挥作用,促进循环经济效益增长。因此,有效解决循环经济发展内部动力不足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笔者认为实现循环经济形态成熟,良好发展循环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迅速、良好,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参考相关资料,认为可以实施以下优化措施。
我国经济活动实施之所以会消耗大量高能源,主要是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和不合理产业结构所致。这一现状的存在与发展循环经济不符,要想真正发展循环经济,那么,首要工作就是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具体的做法就是: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就是注意提高农业基础地位,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以自主创新为主,鼓励企业不断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经济实力;按照节约发展的要求,构建能源供应体系,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经济、清洁。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其他行业良好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我国政府应当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生态环境。而达成此目的则需要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促使循环经济中适当的、合理的运用绿色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的保护环境。对于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应当注意完善绿色技术,如绿色设计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产品再利用技术等;注意加强自主创新,通过借鉴外国经验或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科技等手段来促进循环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来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有法律法规作支撑,如此才能够避免循环经济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不法行为、恶意毁坏等情况的影响,致使循环经济效果不佳。对于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完善,应当建立健全的、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具体的做法是:明确循环经济的立法目的、发展地位与目标、发展原则等;根据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情况来制定适合的激励政策和制度;清楚的说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强调发展循环经济主体的法律义务及则责任等,尽可能的完善法律体系,使其可以监管循环经济实施的方方面面,以确保循环经济可以顺利落实。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合理运用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良好发展,还可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循环经济。对此,应当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等措施来改善循环经济不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总之,在我国努力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的当下,我国加强循环经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1]张贡生.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特点、意义及对策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刘国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3).
[3]谢洪,任克秀.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
[4]朱庄瑞,田乃信.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
[5]侯渡舟,王建设,李慧民,张波.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要素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王立国,宋效中,孙斯亮.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20).
[7]诸大建.建设基于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全面小康社会[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
[8]高海林,陈立立.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
[9]王厚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实践[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