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2015-01-01 19:59刘华芹
国际商务财会 2015年2期
关键词:走出去一带区域

刘华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内外背景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基于多重国际与国内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际环境

1.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秩序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的经济利益边界已延展到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大区域。未来通过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维护并拓展自身利益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一带一路”将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依托,有助于我国在全球事务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从而确立我国在世界经济新格局中的地位。

2.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

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掀起了“TPP”和“TTIP”等区域贸易安排新浪潮,合作地域之广、合作领域之宽,合作水平之高前所未有。而广大欧亚地区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基于地缘和发展水平的限制难以加入到如此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之中。与此同时,他们迫切希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以激活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迅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扩大开放为契机,促进与“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建立相互融合,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为各国发展创造新机遇,也为其参与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时提出“搭车论”,希望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带动其发展,以此将有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内环境

1.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2014年4月,我国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也应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目标进行调整。2014年5月,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指出,中国面临十分复杂的海洋安全环境,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和非洲输出石油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约80%的能源进口及进出口货物需经过马六甲海峡,此地水路狭窄,极易封锁,我国在两处海峡的航路安全完全受制于人。虽然我国已开通了中哈、中俄和中缅石油管道,加强了我国从中亚、东北亚和海上石油的进口安全,但通过上述通道进口的原油仅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左右,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维护海上咽喉通畅的实力亟待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尤其“一带”建设将有利于提升我国陆路运输通道的能力,降低海上运输通道的压力,从而实现陆海运输的平衡发展,增强国家安全保障。

2.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

2014年5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一文指出,过去3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主要在沿海地区,内陆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尽管我国实施了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不平衡仍在加剧。2013年宁夏、青海、甘肃、贵州、新疆、云南和重庆7个省区的GDP总和仍低于山东省的GDP。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可激活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扩大开放的区域和回旋余地,利用全球市场为我国创造的机会,全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内涵,即在对外开放的方向上东西并重,陆海连动;在对象国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重:在对外开放的方式上“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方对“一带一路”的主张,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目前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并非简单地复制古丝绸之路线路,而要承袭其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功能,发扬“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在更广阔范围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此前推进的各类区域经济合作不同,“一带一路”战略在拓展经贸合作同时,还强调扩大人文交流,二者构成了“一带一路”的两大支柱,也成为其重要内涵。

(一)经贸合作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硬因素,它将古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功能拓展为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及贸易投资便利化四大合作方向。

一是加强贸易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二是扩大相互投资。“一带一路”将突出投资引领合作并带动贸易发展的作用,充实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推动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各参与方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各方应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加强货币流通。各国应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合作,力争实现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二)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软因素,它将古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提升为政府与民间两个层次,

一是政府层面,即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应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二是扩大民间往来,即加强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各个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两大支柱将有机结合,人文交流为经贸合作提供保障,经贸合作又为人文交流提供支撑,两者互为因果、互为前提,相互促进,支撑“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协调发展。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模式及实施路径

(一)开放式多元化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以互动式、互利共赢式共同发展的理念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在新一轮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中赢得了话语权。与发达国家采用高标准、排他性区域贸易安排不同,“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以“五通”的方式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泛区域经济合作范式。以建立利益共同体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开创了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将形成多元化的国际经济合作格局。

(二)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涵盖区域广阔。丝绸之路经济带延展的欧亚大陆包含四大区域,即中亚、南亚、西亚和中东欧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延展至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以至于东非。其中南亚和西亚是“一带一路”的交汇部。“一带一路”建设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其中“点”应体现为国家和各国的重点城市、“线”应包括各种通道及经济走廊,“片”体现为不同的区域。次区域合作可以成为点、线、片连接的载体,它将区域内的国家、城市及通道与经济走廊连接起来,同时各次区域之间又首尾相连,最终形成完整的经济带。

在2014年APEC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将实现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

四、“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前景

根据初步测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仅丝绸之路经济带囊括了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部分地区,连接亚洲和欧洲两大经济圈。该区域涵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总计36.3亿,占全球人口总量的51.4%;2013年各国GDP总计19.7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总额的27%;与中国的贸易额为5 138.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4%,相当于中美贸易额的规模,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1个国家参与共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时筹建丝路基金,为推动合作创造重要前提条件。

中方提出,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合作的突破口。一项经济学研究显示,基础设施投资会产生“乘数效应”,即每1美元基础设施投资就将拉动3-4美元其他产业投资的需求。如果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10亿美元的话,就能创造出18 000个就业机会。中国政府预测,未来5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 000亿美元,这为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与此同时,欧亚地区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经济发展空间较大,相对于中美贸易,未来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经贸合作前景更为广阔。

五、扩大对外投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经济工作五大重点之一是要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对外投资将成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式。

根据商务部的初步统计,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FDI)约为1 196亿美元,增长1.7%;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1 029亿美元,增长14.1%。如果考虑我国企业在国(境)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标志着我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扩大对外投资将成为未来我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我国应邀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我们不仅要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更应成为对外投资强国。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13年底,我国在境外设立直接投资企业2.54万家,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地区),境外总资产近3万亿美元。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直接投资的效益难以令人满意。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收益逆差599亿美元,比2012年扩大70%。2005年至2012年间,我国对外投资收益均值仅为3.3%,大大低于同期FDI在中国获得的收益利差平均22%(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课题组的测算)。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不足,产业层级低,导致我国对外投资成功率相对较低,也使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收益与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差异。

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集中在大型跨境基础设施项目上,这些领域具有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特点,如何提高对外投资效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防范投资风险助力“一带一路”稳步前行

有效防范风险是提高投资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一带一路”所涵盖国家的情况,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安全风险

欧亚大陆是国际安全形势最为复杂的区域,大国在这一地区角逐异常激烈。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东局势依然动荡不定,北约撤离阿富汗后中亚安全形势也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恐怖活动与毒品走私问题将变得更加猖獗。以乌克兰事件为代表的地缘政治冲突所引发的区域政治安全形势扑朔迷离,而中亚大国面临领导人更迭,政局稳定存在诸多变数,上述因素对该区域内开展经贸合作构成巨大挑战。

(二)经营风险

“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营环境相对不稳定,投资风险比较高。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中,中亚、南亚以及西亚主要国家均排在100名之后,其营商环境现状不利于开展投资活动。中国本土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发布,发展中国家面临国际资本流动方向逆转、利率上调压力以及全球总需求持续低迷等负面因素,主权信用风险将增大,发展中国家内部分化将加剧。印度、印尼、巴西、阿根廷、埃及、南非、越南、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匈牙利等国家即将直面外部环境剧变带来的冲击,很多国家的主权信用风险将快速上升,而且经济形势的恶化也可能加剧这些国家政局稳定的压力,加大了经营活动的风险。

(三)制度风险

“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环境及管理体制差异较大,这一区域存在由不同国家主导的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各国投资的法律基础、市场准入规则以及标准千差万别,我国企业应认真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以保证投资效率。目前虽然我国已同10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税收协定(安排),但因我国还未形成有效的跨境税收管理体制,上述协定缺少实施细则,所以企业被迫重复纳税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也提高了其投资风险。此外,我国的会计规则与国际规则存在一定差异,而国际会计规则又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需要熟悉并掌握投资对象国的会计规则,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我国境外投资项目屡屡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缺少对当地规则及标准的了解,以国内通行的、不规范的操作模式开展对外投资,导致项目难以中标或半途折戟,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

七、加强规制互联互通,保证对外投资健康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更需要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其中包括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规范化、法制化、增强透明度等。对于以互联互通为突破口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应实现管理体制的互联互通,其中包括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及审计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使其符合市场规则的要求。更为迫切的是尽快建立跨境税收管理体制,制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的实施细则,为企业合法经营并获取合法收益奠定重要的法律基础,从而既从国家层面,又从企业层面为我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一定的安全保障为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利益“走出去”,相应的安全保障也应“走出去”,应探讨与国际组织和投资对象国建立多边或双边安全保障机制,降低企业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及经营风险,使我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得好,走得远。

猜你喜欢
走出去一带区域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分割区域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区域发展篇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