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
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刘锋
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就是参与职业培训,当前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是职业培训供给不足和职业培训需求不旺,这种情况所带来的市场培训情况是不理想的,通过对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职业培训市场需要增加培训供给、激发培训需求以使得更多的农民工参与到职业培训,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供给
(一)职业培训有效供给不足
职业培训市场的供给方主要有企业,政府,培训机构。首先,企业大多采用成本较低的学徒制方式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不愿承担全部培训成本,因此难以独立承担企业内农民工培训的任务;其次,部分农民工不能够或不愿意参加政府公共机构提供的培训,而且这一培训尚未完全覆盖到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培训的内容大多是“通用性”技能,专业性不高,与市场及农民工的需求尚存在距离。国家对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培训政策显得滞后,或是有政策但因缺乏有效地实施而流于形式化的执行。再者,市场上的机构培训,由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加上政策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市场上存在大量以次充好的培训机构。因此,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有效供给是不足的,这对职业培训市场来说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不能使农民工长期受益,也不能给社会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
(二)职业培训外在需求不旺
从个人需求来看,进城农民工大多是具有接受培训的愿望的,虽然他们的教育背景要稍微好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但相对于城市用工企业的需求来讲,技能储备还明显不足,特别是当个人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时,这种对培训的需求更为强烈,尽管潜在需求巨大,但在现实中,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并没有像所想的那样旺盛,大多数农民工的潜在需求没有被激发出来。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职业培训的“经济门槛”过高,而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又很低;第二,职业培训的“预期收益”不明朗,让农民工无法清楚的看到自己未来的收益;第三,户籍制度的限制,种种不确定性、不明朗性限制了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由此导致的短期化现象明显,难以对农民工进行长期高效的培训。
因此可以说,当前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在数量和培训的效果方面都不是很理想,存在外在需求不旺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现象。农民工偏低受职业培训的比例,不仅成为制约农民工生存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加速的重要障碍。
我国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低,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水平偏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73。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在相同时间内生产率高,其收入自然也就高。而当前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渴望改变低收入的状况,摆脱困境,内心里乐意接受职业培训。职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是对农民工的一种再教育,对增加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水平,改善农民工的处境,缩小社会的收入差距作用很大。因此,农民工渴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内心对职业培训的需求非常大。
但现实中,大多农民工又迫于种种原因而放弃参与职业培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就像一场梦一样虚无飘渺。原因在于职业培训过高的“经济门槛”阻碍了农民工接受再教育的过程,低收入使得农民工没有这种支付能力,没有多余的钱去对自己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去接受职业培训。再者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与形式的不合理抑制了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需求。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需求。
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需求主要与其费用有关,我们假设把职业培训看做一种“商品”,农民工为这种“商品”的消费者,那么“商品”的价格波动必然会引起农民工对其需求数量的变动,即需求价格弹性,记Ed=职业培训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这里我们的Ed为绝对值数,若Ed>1的话,该“商品”对农民工来说富有弹性;Ed=1的话,该“商品”对农民工来说单位需求弹性;Ed<1的话,该“商品”对农民工来说缺乏弹性。
影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因素有很多,如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等。我们知道,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低,靠体力吃饭,收入水平更是低下,且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也很少。可见,职业培训作为一种“商品”,农民工对其的消费少之又少,那么职业培训这种“商品”就不是农民工的必需品,而是一种正常商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可以说,职业培训的高费用门槛阻挡了农民工对其的需求,职业培训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富有弹性的,即Ed>1,培训机构应降低费用,这样获取的利润更多,农民工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职业培训。
市场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供给,农民工是职业培训市场的需求主体,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的供给者主要有政府、企业、培训机构。
政府为了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生产力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对农民工组织进行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上岗就业。政府职业培训的优点:政府为了吸引农民工前来培训,往往是不收取费用的;其次,发放的职业证书是官方的,社会承认的。缺点:政府办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是垄断的,要不不生产,要不生产不够;其次,培训的技能专业性不高,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兼容性”不是很好。
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报酬,为了在竞争中击败对手,不被社会淘汰,就得想办法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企业农民工的劳动力素质。而企业对农民工的再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增加高技能员工供给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员工劳动力素质和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手段。企业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优点:在培训过程中,企业会承担一部分费用甚至全部费用;其次,企业提供的培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最后,培训完毕后,即可上岗。缺点:培训时间比较短,农民工较难熟练的掌握技能;其次,由于企业担心培训后的农民工可能会“跳槽”,而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不够重视,花费在这方面上的费用大幅缩水。
企业在确定要不要进行对农民工职业培训之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本—效益回报,如果边际效益高于边际成本,则企业愿意提供职业培训,且边际效益越高,边际成本越低,企业愿意提供的培训数量越多;相反企业则不愿意提供职业培训,而改为直接聘用有技能有经验的员工。
培训机构往往与政府、企业有合作关系,培训机构受政府或企业委托对受训者进行培训,培训经费由政府或企业提供等;除此外,培训学校也自主招生,收取学员学费等各种费用,这占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培训机构对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的优点:能够进行批量“生产”,可以吸纳众多受训者(农民工),规模效应大;其次,具有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基地优势、就业优势等,增强农民工培训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率。缺点:进入门槛高,“高”学费对农民工来说有点奢侈,抑制了农民工的培训热情;其次,有的培训学机构没有发放职业证书,要不发放的职业证书是非官方的,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最后,办学模式僵化,缺乏实践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培训学校提供的培训自然会随着市场价格的提高而增大供给量。
总之,由政府、企业、培训学校等提供的供给加总便得到了培训市场上的总供给。由于政府,企业提供的供给与价格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的总供给表现比较刚性,缺乏弹性。
在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广大的农民工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再单纯依靠体力劳动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否则,一方面存在“技工荒”,另一方面存在农民工“失业者”的现象会持续恶化。农民工提升技术水平的捷径就是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市场的潜力很大,但是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健全,监管的不到位,信息的不完全,职业培训的费用高等等原因导致了当前职业培训市场“需求不旺,供给不足”的现象,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职业培训。通过上述的分析,为了改善这种结果,就要同时增加需求,增加供给,两者缺一不可,在不使得培训价格上涨的前提下,使得市场培训数量增加,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参与职业培训。具体的对策建议有以下三条。
第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职业培训市场的监督管理,从制度上、法律上保护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权益。如此,只有职业培训市场规范了,农民工才会敢于参加职业培训,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需求方能有效增长。
第二,政府可以对参加了职业培训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补贴,以降低农民工培训的直接费用;政府还应该在农民工子女入学教育、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等方面施以扶持性政策,以降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间接费用,从而使得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增加。
第三,政府可以对培训机构施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如给予培训补贴,降低税率,放宽职业培训机构的审批条件等,以达到降低职业培训机构的成本,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到职业培训市场中来,从而使得职业培训市场的供给增加。如此在职业培训市场需求与供给都增加的情况下,且供给增加的幅度至少不落于需求增加幅度的情况下,可以让大量的农民工都能参与到职业培训中来。
[1]郑小琴.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和路径探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鲍海致.从人力资本角度看农民工问题[J].北方经济,2009,(11).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6-48.
[4]黎菲,张胜荣.农民工职业技能形成过程探讨[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03).
刘锋,男,湖南衡阳人,贵州师范学院助教,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政策。
F241
A
1008-4428(2015)01-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