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静
(乌鲁木齐市文化馆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关于乌鲁木齐市广场舞活动的调研报告
徐雯静
(乌鲁木齐市文化馆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广场舞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且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近年来已成为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以广场舞团队负责人、广场舞参与人群、各区县文化馆专兼干以及基层群众管理组织等作为调查对象,对乌鲁木齐市广场舞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总结和探索广场舞活动开展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举措,为文化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从而引导乌鲁木齐市广场文化活动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广场舞广场文化活动发展
1.广场舞参与人群构成分析。(1)参与者的性别特征。广场舞参与和爱好者绝大多数为女性占74.78%,男性仅占25.22%。(2)参与者的年龄特征。参加广场舞的人群中,年龄在51到60岁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33.91%,其次是61岁以上的人,占18.26%,排第三位的是41至50岁的人,占16.52%。同时参与最多的是退休人员,占总人数的68.69%,基本与年龄分布相符,这说明参与广场舞的主要人群就是51岁到70岁的离退休人员,也从侧面反映了广场舞是许多离退休人员的休闲方式。(3)参与者的学历特征。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最多,达到总人数的38.26%,其次是高中学历的占21.74%,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35.65%。
2.广场舞参与者行为分析。(1)参与动机。在参加广场舞的动机(原因)中,选择最多的是“出于锻炼身体、增进健康、预防疾病”,达到66.09%,选择“丰富生活、愉悦身心”的占26.96%。选择“锻炼胆量、提高自信”的占23.48%,选择“广场舞经济、易学”的达到22.61%,选择“感觉融入集体、有归属感”以及“体现自我、展示个性”的均分别占21.74%,而选择“广场舞随意性大”和“广场舞人多热闹”的则都占到了20.87%。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身心健康,追求精神生活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可以发现广场舞的众多优点。(2)喜爱程度与大众整体评价。多数人对广场舞呈现喜欢的态度,表示“非常喜欢”的最多,达到41.74%,“较喜欢”的达到30.43%,“一般”的占26.09%,只有少数人(1.74%)明确指出不喜欢广场舞。对广场舞的看法和评价中,60.87%的人表示非常支持,23.48%的人表示支持,13.04%的人表示不支持也不反对。整体而言,人们对于广场舞的态度还是比较正面的。在“是否有必要举办广场舞比赛”方面,45.22%的人表示“很有必要”,30.43%的人表示“有必要”,17.39%的人表示“无所谓”;在“是否会参加广场舞比赛”方面,高达78.26%的人表示“会参加”,10.43%的人表示“不一定”,反映出大众对广场舞展演赛事活动的参与热情极高、需求较为迫切。
3.广场舞组织与形式分析。在调研中,32.17%的人是由社区组织参加广场舞的,30.43%是自发参加,19.13%是由朋友带动,18.26%是由家人带动开始学习的。在参加形式中,个人行动最多,占38.26%,其次为结伴而行,达到33.91%,其余的以社区为单位,占27.83%。
4.时间安排和场地情况。调研发现,乌鲁木齐市各族群众参加广场舞的时间基本不太固定,晚饭后参加的最多,占43.48%,下午参加的次之,占34.78%,早晨参加的占17.39%,中午参加的最少,仅占4.35%。活动场地方面,以社区提供的健身活动场地居多,占32.17%;广场和公园均达到22.61%,路边空地和街边宽敞地带占20%,而选择收费健身场所的人非常少,只有1.74%。从对广场舞场地的要求来看,希望场地平稳的占40.87%,希望增加铺装形式的占36.52%。此外,参加广场舞每月的消费也较少,绝大多数为100元以下,占85.22%,月消费100元至150元的占9.57%,150元至200元的仅为1.74%。
5.设备和服装情况。调研发现,乌鲁木齐市广场舞团队开展活动主要采用便携式录音机、拉杆式音箱或简易扩音器等比较简陋的设备,并且都是自筹资金或团队队员集资购置的,普遍缺乏灯光照明设施(冬春季室外无法练习)、音响设备、排练墙镜、把杆和LED音乐显示屏、休息椅凳等设施设备。同时,开展活动没有专业、统一的服装,以随便穿为主(占65.22%)。大家普遍反映,在代表区县、单位或社区参加大赛及展演活动时,希望能在集体服装的购置和道具的配备上给予支持和解决。
6.培训与管理情况分析。调研发现,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大多数人是有临时义务人员指导,占36.52%;其次是无人指导,以自学为主,占28.7%;有居委会或社区文艺骨干指导的占15.65%;有兼职社会指导员的占11.3%。影响参加广场舞的因素中,选择“缺乏培训”项的最多,达到21.74%,其后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没有时间”20.87%,“没有场地”20%,“组织不力”12.17%,“宣传不足”10.43%,“怕受嘲笑”2.61%。可见乌鲁木齐市广场舞活动存在需求与培训、组织的巨大落差。
广场舞活动主要以团队负责人管理为主,占50.43%,由社区文化馆专、兼干管理的占27.83%,由社区活动中心管理的占16.52%,根本无人管理的占5.22%。
1.缺乏政府主导和支持,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维稳形势严峻,出于安全考虑,政府和相关部门取消了各大广场的开放,在各类公共场所严格实行安检和避免人员大规模聚集,使得广场舞参与者处于自娱自乐、无人关注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由于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和领导对于广场舞的社会价值及重要意义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忽视了群众日益高涨的广场文化需求,对广场舞活动的开展表现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等接到相关活动任务和赛事安排时,才组织广场舞团队突击排练、代表当地(部门)参加赛事活动,这样的“拿来主义”往往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既不利于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也挫伤了广场舞团队的积极性。
2.场地和设施等硬件条件不足。尽管广场舞在逐渐普及,但是场地匮乏和硬件不完善,大部分的中老年人只能在露天跳舞,加之新疆冬季较长不适宜开展室外活动的气候特点,导致一半的广场舞团队往往无处排练、广场舞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硬件设施不能及时跟上,活动设施设备都相对简陋,诸如音质奇差等,使广场舞在一些区、县不仅没办法正常开展,舞者无法享受跳舞的乐趣还要承担扰民的风险。调研发现,很多参与跳舞的中老年人都希望现状有所改善,希望有合适的场地和设备让他们的饭后生活更丰富,但是有关部门对于这种呼声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回复会尽快解决,但迟迟没看到具体措施。
3.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目前乌鲁木齐市基层部门对广场舞的管理都较为散漫,普遍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以及制度。包括排练时间,场地挑选,播放曲种,学习步骤等等都没有很有效、合理及标准化的安排,基本都是大家自己组织、自己管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这种现状不利于广场舞的普及和发展。
4.缺少专业指导员和培训。目前,广场舞专业指导员的缺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团队都是靠上网、看视频或者向别人请教来进行学习,所以很多动作都不到位,达不到预期的健身效果。基层文化馆(站)没有相关辅导员,文化专、兼干都是身兼数职,既无精力也不愿从事这份工作,因为它既劳累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可图,由此造成了广场舞培训辅导方面人力储备的断层。尽管参与者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但由于教学的不合理与不系统,完全学会一套舞蹈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而且就算学会动作也不是很标准,没有舞蹈所呈现出来的美感,大大打击了他们学习和参与广场舞的热情。
1.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加强对广场舞蹈的健康引导和扶持。建议由政府主导,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整合善用公共资源,落实城市公共空间的用地,明确其功能、规模、出入口、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方式、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另外,可以把闲置的场所稍加改造,变成市民需要的活动场地,也可以对已有活动场地的地区进行改造,使之更利于市民活动。
2.加大对广场舞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加大开放基层文化场地力度。将空闲的室内体育场馆和文化场地(如:剧场、剧院、活动中心)向市民更广泛开放。在街道办和社区内设立舞蹈室,并使用隔音玻璃及设备减少噪音。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广场舞蹈音响设施,为基层配备灯光照明设施、音乐播放设备、LED音乐显示屏、增设存包锁柜、休息椅凳等服务设施。
3.加大对软件的投入。如:推动人才队伍培养,抽调人员培养一支水平较高、带动性较强的领舞者队伍;文化馆、站,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各乡镇村文艺骨干等广场舞蹈专业技术人员要积极发挥业务优势,层层带动、加强指导培训,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广场舞蹈整体水平。
4.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打造品牌。建议政府各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成立广场舞协会,致力于将广场舞蹈作为广场文化的特色项目来做,满足群众“建文化”需求。统筹管理广场舞资源,将民间的广场舞团队进行整合,定期举办各类广场舞交流、展演赛事。以公益性为主导,对广场舞进行有效引导,使舞蹈在类型和题材上突出民族区域特色、彰显民族文化优势;根据广场舞者的年龄层次、舞蹈基础、需求爱好等,编排不同类型、难度各异、适宜多种需求的广场舞蹈动作与节目;广泛了解“群星奖”和各地广场舞赛事活动动态与发展趋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作广场舞节目,使样式和曲目积极向上,体现正能量。
5.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区空地、公园以及街边场地的环境管理工作,为广大群众参加广场舞提供较为便利的条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落实管理部门,明确管理措施和责任,并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广场文化建设与管理机制,对现在的广场文化进行引导,使之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借取先进地区管理经验和做法,各部门统筹配合,尽快把群众文化建设纳入新的城镇建设规划,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对广场舞团队负责人(领舞者)进行培训,采用集中管理的方法进行科学管理,避免扰民等矛盾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