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声豪
摘要:简要阐述了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临床特点;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36-01
猪伪狂犬病危害严重,除猪之外,其他动物感染疫病后大都死亡,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导致死胎、流产、种猪不育等,15日龄仔猪死亡率达100%,育猪肥感染后出现增重缓慢、生长停滞等。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经间接或直接接触,感染;接触猪、鼠等感染动物尸体后也可感染;还可经胎盘、皮肤黏膜、哺乳和皮肤伤口等感染。
1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特点
1.1 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20日龄内仔猪及新生仔猪发病比较突然,气喘,体温较高,达41~42 ℃,呼吸加快,厌食,精神沉郁,部分病猪出现腹泻、呕吐等。发病后期,病猪表现为无法饮水,完全拒食,出现程度不同的精神症状,以间歇性抽搐为主,抽搐可达数分钟。病猪发作时歪颈,仰头,偶有兴奋不安和间歇性转圈等;少数猪头抵墙或头触地,呆立不动,症状可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病猪步态摇晃,站立不稳,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无法站立、四肢麻痹、极度衰弱、两肢交叉和声带麻痹等。少数猪患病后侧卧,头向后仰,作“划船动作”;癫痫发作,肌肉呈痉挛性收缩,鼻镜向一侧稍偏;瞳孔散大,视力明显减弱。
病死猪剖检时病变较轻微,不典型,可见纤维坏死性浆液性鼻炎、角膜结膜炎、气管炎、坏死性扁桃体炎和咽炎等。下呼吸道病变主要为肺小叶散在性坏死、肺炎、肺水肿和出血等,脾和肾脏出现直径2~3 mm黄白色坏死灶,肾出血,呈针尖样。病猪脑膜水肿、出血、瘀血、脑脊液明显增多,仔猪回肠及空肠后段坏死性肠炎。
1.2 诊断
诊断猪伪狂犬病时,应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等联合确诊。诊断时,呼吸道症状应与猪链球菌病、猪蓝耳病、猪肺疫、猪瘟、猪流感等相互鉴别;神经症状应与食盐中毒、先天性震颤、链球菌脑膜炎、仔猪水肿病等相互鉴别;死胎及流产应与猪蓝耳病、细小病毒病、布氏杆菌病、乙型脑炎等相互鉴别。采用病毒gE抗体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检查,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判断是否发生病毒感染;采集病猪扁桃体,通过免疫荧光检测伪狂犬病及猪瘟病毒抗原。
2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2.1 疫情控制
当疫病发生后,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疫情,防治疫情暴发,避免严重后果。①对病猪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猪场全部猪进行免疫接种,间隔4~6周后强化免疫1次,提高免疫效果[1]。对于发病仔猪,应使用弱毒活疫苗进行滴鼻免疫。②做好猪场内部消毒工作,使用2%NaoH溶液对猪场内的场地、栏舍和道路等进行严格消毒。对于饲养员的日常鞋、帽、工作服等应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或消毒液浸泡。③做好生物保护,保证生物安全猪场内做好灭鼠工作及驱杀蚊蝇,并严禁各类动物进入,如猫、犬、鸟类等。制定相关制度及规定,限制外来车辆及人员进入猪场。对于死胎、病死猪尸体、排泄物、流产物及污染物等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有条件的猪场应严格按照处理规范进行深埋处理。
2.2 综合预防
管理者必须坚持“防重于治”原则,加强对疫病的重视程度,做好综合预防。①做好对仔猪及种猪的定期免疫,实现对疫病的根除及控制。接受免疫的母猪通过哺乳保护仔猪,使仔猪自身获得特异性抗体。②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消毒工作,通过堆积发酵对猪舍内的粪便进行处理。引种前,需对猪进行血清学检测,确保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引入,对引入猪进行隔离饲养,共28 d。
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多样,对养猪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应提高对猪伪狂犬病的重视,正确认识疫病,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病,做到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