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实习记者 金慧慧
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模式,要向集约型、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王海运
中国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
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也将近20年,过去有过辉煌也有过彷徨。而今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中亚的能源合作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局势中,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常态下中国—中亚能源合作?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王海运和中国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两位专家将为我们答疑解惑。
中国石油石化:首先感谢二位百忙之中的耐心解答。您认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在整个对外能源合作中处于什么地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曾兴球: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是能源企业“走出去”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发展势头喜人。
双方未来的合作潜力很大。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合作组织持乐观支持的态度,积极参与。这对推动中亚下一步的能源合作很有好处。
未来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要巩固现有成果,扩大开放合作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利益命运共同体。改变我们的义利观,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能源应成为重头戏,把能源合作项目发展成开发区,再逐步扩大开发区形成片。由点到面,逐步拓展,真正形成经济带。西北方向往欧洲延伸;向西,朝西亚延伸;往南也可以合作。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打击三股势力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共识。
王海运: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在中亚地区尤其如此。其他地区的能源合作,要根据具体条件审慎、稳妥地推进。中东海湾地区是世界主要油气产区,我们当然不能放弃。但中东海湾地区的动荡恐怕会持续很长时间,在大国关系中也最为敏感。因此参与此地的油气开发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海上运输可能会遇到麻烦,因此,扩大陆上周边稳定的油气供给就变得更加重要。从经略海洋角度讲,中国必须建立陆上战略纵深,这就凸显了经略中亚的重要性。从化解风险的能力来看,相比中东海湾,我们在中亚地区手段更多一些。
中国石油石化:我们都知道国际形势对国际能源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二位觉得我们在中亚的能源合作存在着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
王海运:美欧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限制了俄罗斯油气的西输,原本通过中央管道到俄罗斯、再到欧洲的天然气将部分失去销路,这是北边;西边,阿塞拜疆同欧洲达成天然气管道协议;南边,阿富汗战争的影响还将持续,美国将要撤军,塔利班有可能卷土重来,地区安定遥遥无期,商讨中的土阿巴印输气线路很不现实。因此,扩大东输成为中亚国家的现实选择。中国是个稳定的油气大市场。所以,中亚同中国合作的积极性提高。
曾兴球:不能忽视美国的干扰,美国一直在暗中与我国进行博弈。它在中亚拉拢队伍,遏制中国的发展。我国提出丝绸之路,美国就提出新丝绸之路,阻止我国同欧洲开展合作。美国还干涉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出口,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劝说土库曼斯坦将天然气通过巴基斯坦运往印度。我们一定要认清,中美分不开,但也和不好,争斗始终存在,斗而不破。
嘉宾小传
王海运,中国驻俄罗斯前陆海空武官,少将军衔。现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研究会中心高级顾问、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暨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观点集锦
从经略海洋角度讲,中国必须建立陆上战略纵深,这就凸显了经略中亚的重要性。
收购区块就能解决能源问题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长期存在。
中亚国家希望摆脱纯粹的原料输出国地位,我们可以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同他们展开合作。
在打击三股势力的问题上,我们要加强与对象国的合作,更多地依托对象国来解决安全防范问题。
中国石油石化:6月12日,中国石油企业的一名中方人员在伊拉克被绑架。资料显示,近年来发生了好几起中方员工在海外遭遇绑架的事件。请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风险增大了呢?
王海运:是的。风险增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政治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在中东海湾及中亚地区活动猖獗;二是能源富集、易开发、安全环境相对较好的油气区块,大多已经被国际大公司所瓜分。我国企业只能去一些边缘、动荡地区,安全环境较为严峻;三是随着我国能源合作“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麻烦也随之增多。
我们会遇到很多风险,包括人员、资产和管道系统的安全。漫长的跨国管道要经过多个国家,经过一些偏僻地区,安全保障难度较大。还有自然灾害问题,如山体滑坡、雪崩和洪水等。
曾兴球:十多年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们被绑架的人员已经有几十个了,哪个国家都有坏分子,不能说现在风险变大了。究其原因不是政治不稳定,而是社会落后造成的。绑匪的目的是为了要钱,而不是伤人。中亚现在还管拦路抢劫的强盗叫响马。这是中国19世纪的称呼。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意外状况更容易发生。
中国石油石化:遇到这样的事件,我们该如何应对?
曾兴球:我们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苏丹欢迎各国派军队去保护当地的工人作业,也欢迎我们过去。现在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基本上打破了海外不驻兵的做法。向联合国报告后,经两国政府协议,我们就可以派部队去保护本国工人的安全。
王海运:在风险发生时不能轻易撤离。因为我们的项目投入巨大,不能一走了之。在打击三股势力的问题上,我们要加强与对象国的合作,更多地依托对象国来解决安全防范问题。我们现在还很难派出军事力量直接去保护,更多地需要依靠对象国政府,包括警察和军队。
应对风险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必须具备预警能力。提前察知各种安全风险,为此必须加强对对象国宏观环境的研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二是提前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没有预案就会造成混乱。三是充分利用国家的外交资源,争取我国驻外外交机构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支持。四是增强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管理。
经历的事情多了,思考的问题多了,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但是要完全避免风险是很难做到的。不单我们,就连西方大国的海外企业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以什么风险都不会发生为前提来规划对外合作,恐怕是不可行的。
我国和美国不同的一点是,美国到处都有军事基地,可以随时派武装力量去干预、去保护。我们的利益逐渐向全球扩展,但保护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如今我国可以在联合国框架内派出维和部队,打击海盗,但是在海外建设军事基地仍然是个禁区,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一个军事基地可以为周边相当大的区域提供安全保护和安全威慑,使一些团伙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我们现在还做不到。
嘉宾小传
曾兴球,中国石油界资深油气田开发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新华通讯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顾问。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CNODC)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合作局局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合作经理部总经理,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地质师兼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
观点集锦
中亚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头戏、主平台,要在现有基础上,深化多边合作,释放发展动力,造福中亚各国人民。
要转变理念,解放思想,探索合作的新模式,新领域,实现互惠互利,提高合作水平。
注重防范风险,提高投资效益。要综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针对合作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风险防范的预案措施,确保安全。
现在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基本上打破了海外不驻兵的做法。向联合国报告后,经两国政府协议,就可以派部队去保护本国工人的安全。
中国石油石化:您认为我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主要存在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王海运:以为收购区块就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是一个误区。我不清楚这种方式对石油公司来讲是否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必须考虑开发过程中对象国的政治和安全环境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否会遇到法律风险。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购买区块时要考虑对方的国情,若对方疑虑重重,担心我们控制其经济命脉,就要小心从事。
目前的情况是,只有在取得区块碰壁时才会另选合作方式,这种做法未必可取。我们应该探究碰壁的原因是什么。有些问题不只是对方的原因,有时是我们的做法不当引起的。要强化互利共赢意识,急对方所急,想对方所想,先予后取,多予少取,不能只想多拿而不想付出。
此外,还应该积极寻找合作增长点,顺势而为。中亚国家希望摆脱纯原料输出国地位,我们可以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同他们展开合作。他们不仅希望输出原油,而且还想进行炼化加工,因为成品油输出的利润更高一些。这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不好。我们不能只盯着原油,而对其他方面的合作不感兴趣。
另外,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也需要拓宽。能源是种战略资源,国与国之间为争夺能源发动的战争源源不断。没有能源政治意识往往会带来很多问题。2003年中国石油收购某外国公司股票。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几家公司内部已经协调好了,转给谁、价格是多少都已经确定。但我们弃这些于不顾,执意参加竞标,结果可想而知。如果重视能源政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其中的政治背景、集团之间的关系,这些风险还是可以避免的。
中国石油石化: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变化?
曾兴球:没有国内的深化改革,对外合作将会一事无成。要从国内的改革开始,推动模式、理念的转变。促进国际合作水平的提高,还需本身的内在动力。
对外开展任何经济合作,必须考虑国内的经济需求。这是企业对外合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企业盈利的角度来讲,国内有需求,企业对外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利益。把握国内需求的方向很重要。新常态要求经济增长更注重质量而非规模。这就要求能源的增长告别粗放式的,更加注重能源的安全和质量。不是实现多大规模的进口就能保证安全,而是要求产品的结构和成本合理,合作稳定、可持续。这对能源合作和进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增长要讲究质量,能源合作也应该讲究质量。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模式,也要向集约型、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王海运:我国国内能源需求增长短期内达不到峰值,2035年之前会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还会持续增加。对外合作必须考虑到国内能源需求的这种增长趋势和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我们未来对煤炭的需求会逐步下降,石油需求的增长幅度也会逐步减小,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这就要求我们扩大清洁能源的进口。对外合作以这些变化作为依据,有助于制定更具有前瞻性的对外合作战略。
顺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需要,应将发展重心向西部移动,适当向西部倾斜。新疆毗邻中亚,未来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应多考虑新疆发展的需要。而新疆的发展,则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等因素。
中国已经到了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发展阶段。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低端徘徊的时期即将成为过去,需要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从环境可持续的角度来讲,也有必要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我们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也可支持周边国家的发展,对建设和谐周边很有意义,对于我们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大有益处。中亚国家也希望与我们在加工制造等领域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