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有些人虽然年岁已大,却老有童心,经常做出些像天真儿童一样的行为。这种“老小孩”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返童现象”,也有人唤作“第二次儿童期”。
从积极方面看,这是一种符合正常人心理规律的自然现象。生活中就有不少老年人保持一颗童心,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猜谜语、聊天说笑话等,过得轻松愉快,生活充满阳光。这些童心未泯的老年人不但精神愉快,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非常健康。
从消极方面看,有些“老小孩”心理则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主要是大脑结构改变和脑功能退化的结果。病变发生在大脑额叶时,会出现记忆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以及行为幼稚和怪异等;发生在颞叶时,会出现语言迟钝、听力减退、视力下降等。
长留童心,常存童趣
一是追忆童年。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新的痕迹逐渐淡化消失,而最清晰的记忆就是童年的光阴。老年人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的乐事,比如捉迷藏、放风筝、捉蝈蝈等。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回到童年时居住生活的地方,故地重游,使童心再度焕发。
二是保持童趣。童趣的表现之一是富于幻想。童年的幻想鼓励着孩子探索求知,老年的幻想多是经验积累的反应。这些充满童趣的积极幻想,可以激发老年人的创造灵感,让生活充满活力。
三是多交童友。喜欢小孩的言谈举止,喜欢和小孩一起嬉戏玩耍,这几乎是老年人的天性。老年人应多交“童友”,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一次次地重温童年的时光,既能消除心理压抑,又能驱散老年人的烦恼,使心灵上感到极大的快慰,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心理。
四是多看童话。一则简单的童话或寓言,往往极富哲理和幽默感,老年人经常阅读,不仅可以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情感,充实生活。有兴趣时还可以把看过的童话讲给孙辈们听,一切疲劳和烦恼,都会在孙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有益于健康长寿。
五是寻找童乐。孩子心中最容易留住快乐时光,即使不愉快也会转瞬即逝,泪珠还挂在脸上就破涕为笑了。人到老年,也应像孩子一样,多寻找快乐,对生活要知足常乐,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甚至不妨学做一个“老顽童”,让自己多多生活在孩子般的快乐时光里。
减缓避免“老小孩”的消极现象
一般说来,越是家庭环境安逸,老伴关系融洽,子女倍加照顾,这种“老小孩”行为可能越明显,其实是依赖心理在起作用。作为子女,应当宽待这样的老人。碰到有意见分歧时,应尽量不计较他们的态度,而用温柔的语言去帮助老年人控制情绪,使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坚持说理,使老人保持应有的理智。对老人不必过分照顾,凡老人自已能做的,最好让其自己动手。
老年人自己也应积极自我调控,注意适当用脑,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一般说来,有文化修养的人,好学上进的人,性格坚强的人,其智能活动的衰退一般很晚,很少出现“老小孩”消极现象。
夫妻之间
作者按:如果你是一位正在遭受不孕困扰的女性,四处奔波求医却找不到不孕原因时,有没有回过头来想一想,你是真的不孕还是假的不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