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技术“3+4”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探索

2014-12-30 12:32吴倩
教师·中 2014年12期

吴倩

课题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中高职课程衔接案例研究——以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课题编号:2013119]。

摘 要:应用电子技术“3+4”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的结构主要从中高职合作制定专业课程,避免专业理论课程的重复设置;专业技能考证的统一规划;中高职院校师资的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更为紧密的合作,更趋合理地确定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优化探索。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应用电子技术

一、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一致

中职和高职虽然都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是,在两者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中职所定位的一般技术人才与高职所定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完全不同,其培养方案涉及文化、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

2.教学内容重复

由于前面所说的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不一致,从而造成教学内容、课程规划的重复等问题。虽然中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关注方面问题,但很多时候还是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致使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实训项目重复训练,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中高职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思路

1.中高职合作制定专业课程,避免专业理论课程的重复设置

要避免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课程重复设置的情况出现,必须是中职学校与当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一起制订合理的、系统性的专业课程体系。要使得中职和高职“3+4”分段专业课程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明确中高职教材的专业内容的连续性、一贯性。要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将中职和高职共性的专业特点和要求进行有效整合,制定出具有统一性、整体性、连贯性的专业课程标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真正做到中高职的有效、合理、科学衔接。这必须以全局的角度来统筹构建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应该由浅入深地设置,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如可以将中职的“3”中的电子基础知识与高职“4”中的较难知识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专业技能考证的统一规划

中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理论课程目标的衔接的情况之下,同时还要以专业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技能的训练进行合理的配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可以将理论知识相对简单的“无线电装配与调试”“维修电工”放在“3”的中职阶段,而在“4”的高职阶段,可以直接根据学生所选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相关技师的技能考证。这样避免了重复训练,也为后面“4”阶段的其他技能实训,留下了更多的训练时间。

3.师资的合理配置,有效整合

中职学校的特点,本身就限制了其专业教师对其专业方向的把握。而高职专业教师有更加丰富的教科研资源和更多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其两者构建的不同平台,往往使两类学校在贴近市场,接轨企业,专业发展方向的把握上相差较大。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两类学校师资的实际情况,在前“3”的中职阶段,开设了实训较强的“维修电工”课程,对于实训相对较弱的“单片机”课程,放到了后“4”的高职阶段开设。在“3+4”中高职衔接这一模式下,扬长避短。同时,在这一模式下,中职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高职教师交流、学习,到高职院校进行短期的专业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在近几年的技能大赛中,甚至于将“3”中职阶段的技能水平较高的小部分同学,送到高职院校,提高技能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更为紧密的合作,更趋合理地确定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电子技术“3+4”的设立,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更加清楚认识自己“知识+技能”所要达到的层次和要求,更早地让学生进入高级技术人才的职业角色,使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职业性”特点更加明显。

总之,只有真正让中职和高职院校整合在一起,共同制定具有连贯性、一致性的课程,才能避免以往的学制上的“3”+“4”,才能真正做到“3+4”的中高职衔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