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概念的“顾名思义”教学法

2014-12-30 00:00卢锦宏
教师·中 2014年12期
关键词:顾名思义电学概念

作者简介:卢锦宏(1971—),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电类专业的教学。

摘 要:怎样对电学概念进行教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电学概念教学中的“顾名思义”教学法:顾:看;义:意义、含义,即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具体理念就是:根据电学概念的名称直接思考它的涵义,对概念中的名词和术语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得出其如此命名的原因从而把握住电学概念的本质与规律,达到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关键词:电学;概念;顾名思义;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电学概念教学存在一些不足:①缺乏对概念术语、名称含义的具体解释、分析,学生很难理解概念的具体含义。②缺乏讨论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强调概念的思维过程,而只是让学生把概念牢牢记住,其后果是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知识规律了解甚少,过后很容易遗忘。③缺乏对有关概念进行联系和对相近概念进行区别。

针对以上问题,怎样对电学概念进行教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电学概念教学中的“顾名思义”教学法。

下面通过几个教学实例来具体介绍“顾名思义”教学法在电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从字面上加强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概念的名称就是对概念内容的提炼和高度的概括,因此我们可以用“顾名思义”这种办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概念。比如,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可以理解为容纳电荷的容器。这就是从字面上直接把握概念的内在含义。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分别是:截止状态、放大状态和饱和状态。学生对放大状态和截止状态比较好理解,但对于饱和状态理解就不是很透彻。这时可运用“顾名思义”,加强对饱和状态的理解。所谓“饱和”,表示“充满、充足”,泛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高限度。在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流IC=βIB,但IC不会一直增大下去,IC增大UCE减小,当UCE=0时IC达到最大值。这时三极管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也就是说IC值已经达到最大限度了,即所谓的“饱和”了。公式IC=βIB不再成立,因为IC已经“饱和”了。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饱和状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

再比如:在学习直接耦合放大器时里面有个零点漂移问题。当放大电路的环境温度和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随之发生变化,即在输入信号为零时,直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也会出现缓慢的不规则变动,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从字面上看:零点漂移不是写成零点飘移。漂移和飘移有多大区别呢?顾名思义,漂: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飘:随风飞动。这时你可以想象:一口池塘上面浮着一木块,这木块可能很久或半天才移动一点距离,位置变化非常缓慢,这是漂移的含义。飘移呢,想象一下,如果空中飘浮着一个塑料袋,风稍微一吹,这塑料袋可能就飞出很远,距离可能是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而且移动速度非常快。这就是零点漂移而不是写为零点飘移的道理,它突出了变化的缓慢和不规则的道理。通过这么一个对漂移和飘移的“顾名思义”,学生就对零点漂移现象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逻辑电路时,“与门电路”和“或门电路”的逻辑符号,有的学生经常会把它们混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它们区分清楚呢?“与”逻辑是说:当决定一件事情的几个条件全部具备之后,这件事情才能发生,否则不发生。顾名思义,先看看汉字“与”有哪些含义呢?“与”的一个意思是和。前面说的“几个条件全部具备”这里面就含有条件之“和”的意思,所有的条件全部必须得到满足,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满足,事情就不会发生。所以明白了“与”有“和”的意思就知道“与”逻辑的含义。“或”逻辑是说:当决定一件事情的几个条件中只要一个条件得到满足,这就事情就会发生。“或”,顾名思义,它有选择的意思,即所有的条件中只要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满足,结果就会发生。顾名思义,不仅可以对文字进行顾名思义还可以对符号进行顾名思义。“与”逻辑符号图里面有个标记符“&”,可以这样顾名思义:“&”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绳子,把所有的条件都串起来了,事情才会发生。“或”逻辑符号图里面有一个符号“≧”,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只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得到满足,事情就会发生。综上所述,通过对文字“与”和“或”,符号“&”和“≧”的顾名思义,就可以加深对“与”逻辑、“或”逻辑的理解,并且能清楚地区分它们的逻辑符号图。

二、加深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把握本质属性的规律

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死记硬背,这样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记不住且易混淆。比如在学习逻辑电路时,异或门、同或门电路,它们就相差一个字,很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我们先看异或门的逻辑函数表达式:Y=B+A,项B里是是反变量,B是原变量,它们是相异的;项A里是反变量,A是原变量,它们也是相异的。B+A是两项相或的意思。所以Y=B+A可以这样理解:先是项里的变量A、B相异,然后再两项相或,先异再或,这就是异或门名称的由来。知道了这个过程,异或门,以后就可以像上面所说的对异或进行顾名思义,从字眼里看出它们内在的含义。

顾名思义不仅可以对文字进行解释还可以对相应的图形符号展开想象,因为一些概念不仅仅是文字形式还有相对应的公式、图形符号等。比如,在讲授RLC交流电路时,讲到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哪个超前,哪个滞后,书本上没有详细阐述其中的道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就很容易遗忘,也容易混淆掉。这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1)对电感线圈图形符号(图1)进行顾名思义,展开丰富的想象。电感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这时让学生观察一下电感线圈的图形符号,好像一条高低起伏不平的道路,可以这样的想象:一个人或一辆车走这样起伏的道路肯定困难重重、阻力很大,要费很大的劲才能通过。同理,高频交流电流要通过电感元件这段电路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很难通过,所以电流相位是滞后于电压的。对于纯电感,电流滞后电压90°。

(2)对于交流电流通过电容器,这时让学生观察一下电容器的图形符号(图2),两竖就好像两块板,它可以容纳电荷(电容可以理解为容纳电荷的容器),所以电流必须先对电容进行充电,通过充电电容两端才有电压,可见电压相位是滞后于电流的。对于纯电容元件,电压滞后电流90°。通过这样对电感和电容图形符号的想象,可以直观自然地得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哪个超前,哪个滞后。

图1

图2

总之,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研究教材,了解概念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不拘泥于形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而且还能使课程的教学有所突破。“顾名思义”法学概念就是对电工电子教学进行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志扬.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顾名思义”教学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7).endprint

作者简介:卢锦宏(1971—),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电类专业的教学。

摘 要:怎样对电学概念进行教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电学概念教学中的“顾名思义”教学法:顾:看;义:意义、含义,即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具体理念就是:根据电学概念的名称直接思考它的涵义,对概念中的名词和术语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得出其如此命名的原因从而把握住电学概念的本质与规律,达到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关键词:电学;概念;顾名思义;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电学概念教学存在一些不足:①缺乏对概念术语、名称含义的具体解释、分析,学生很难理解概念的具体含义。②缺乏讨论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强调概念的思维过程,而只是让学生把概念牢牢记住,其后果是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知识规律了解甚少,过后很容易遗忘。③缺乏对有关概念进行联系和对相近概念进行区别。

针对以上问题,怎样对电学概念进行教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电学概念教学中的“顾名思义”教学法。

下面通过几个教学实例来具体介绍“顾名思义”教学法在电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从字面上加强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概念的名称就是对概念内容的提炼和高度的概括,因此我们可以用“顾名思义”这种办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概念。比如,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可以理解为容纳电荷的容器。这就是从字面上直接把握概念的内在含义。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分别是:截止状态、放大状态和饱和状态。学生对放大状态和截止状态比较好理解,但对于饱和状态理解就不是很透彻。这时可运用“顾名思义”,加强对饱和状态的理解。所谓“饱和”,表示“充满、充足”,泛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高限度。在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流IC=βIB,但IC不会一直增大下去,IC增大UCE减小,当UCE=0时IC达到最大值。这时三极管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也就是说IC值已经达到最大限度了,即所谓的“饱和”了。公式IC=βIB不再成立,因为IC已经“饱和”了。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饱和状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

再比如:在学习直接耦合放大器时里面有个零点漂移问题。当放大电路的环境温度和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随之发生变化,即在输入信号为零时,直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也会出现缓慢的不规则变动,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从字面上看:零点漂移不是写成零点飘移。漂移和飘移有多大区别呢?顾名思义,漂: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飘:随风飞动。这时你可以想象:一口池塘上面浮着一木块,这木块可能很久或半天才移动一点距离,位置变化非常缓慢,这是漂移的含义。飘移呢,想象一下,如果空中飘浮着一个塑料袋,风稍微一吹,这塑料袋可能就飞出很远,距离可能是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而且移动速度非常快。这就是零点漂移而不是写为零点飘移的道理,它突出了变化的缓慢和不规则的道理。通过这么一个对漂移和飘移的“顾名思义”,学生就对零点漂移现象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逻辑电路时,“与门电路”和“或门电路”的逻辑符号,有的学生经常会把它们混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它们区分清楚呢?“与”逻辑是说:当决定一件事情的几个条件全部具备之后,这件事情才能发生,否则不发生。顾名思义,先看看汉字“与”有哪些含义呢?“与”的一个意思是和。前面说的“几个条件全部具备”这里面就含有条件之“和”的意思,所有的条件全部必须得到满足,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满足,事情就不会发生。所以明白了“与”有“和”的意思就知道“与”逻辑的含义。“或”逻辑是说:当决定一件事情的几个条件中只要一个条件得到满足,这就事情就会发生。“或”,顾名思义,它有选择的意思,即所有的条件中只要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满足,结果就会发生。顾名思义,不仅可以对文字进行顾名思义还可以对符号进行顾名思义。“与”逻辑符号图里面有个标记符“&”,可以这样顾名思义:“&”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绳子,把所有的条件都串起来了,事情才会发生。“或”逻辑符号图里面有一个符号“≧”,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只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得到满足,事情就会发生。综上所述,通过对文字“与”和“或”,符号“&”和“≧”的顾名思义,就可以加深对“与”逻辑、“或”逻辑的理解,并且能清楚地区分它们的逻辑符号图。

二、加深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把握本质属性的规律

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死记硬背,这样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记不住且易混淆。比如在学习逻辑电路时,异或门、同或门电路,它们就相差一个字,很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我们先看异或门的逻辑函数表达式:Y=B+A,项B里是是反变量,B是原变量,它们是相异的;项A里是反变量,A是原变量,它们也是相异的。B+A是两项相或的意思。所以Y=B+A可以这样理解:先是项里的变量A、B相异,然后再两项相或,先异再或,这就是异或门名称的由来。知道了这个过程,异或门,以后就可以像上面所说的对异或进行顾名思义,从字眼里看出它们内在的含义。

顾名思义不仅可以对文字进行解释还可以对相应的图形符号展开想象,因为一些概念不仅仅是文字形式还有相对应的公式、图形符号等。比如,在讲授RLC交流电路时,讲到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哪个超前,哪个滞后,书本上没有详细阐述其中的道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就很容易遗忘,也容易混淆掉。这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1)对电感线圈图形符号(图1)进行顾名思义,展开丰富的想象。电感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这时让学生观察一下电感线圈的图形符号,好像一条高低起伏不平的道路,可以这样的想象:一个人或一辆车走这样起伏的道路肯定困难重重、阻力很大,要费很大的劲才能通过。同理,高频交流电流要通过电感元件这段电路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很难通过,所以电流相位是滞后于电压的。对于纯电感,电流滞后电压90°。

(2)对于交流电流通过电容器,这时让学生观察一下电容器的图形符号(图2),两竖就好像两块板,它可以容纳电荷(电容可以理解为容纳电荷的容器),所以电流必须先对电容进行充电,通过充电电容两端才有电压,可见电压相位是滞后于电流的。对于纯电容元件,电压滞后电流90°。通过这样对电感和电容图形符号的想象,可以直观自然地得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哪个超前,哪个滞后。

图1

图2

总之,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研究教材,了解概念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不拘泥于形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而且还能使课程的教学有所突破。“顾名思义”法学概念就是对电工电子教学进行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志扬.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顾名思义”教学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7).endprint

作者简介:卢锦宏(1971—),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电类专业的教学。

摘 要:怎样对电学概念进行教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电学概念教学中的“顾名思义”教学法:顾:看;义:意义、含义,即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具体理念就是:根据电学概念的名称直接思考它的涵义,对概念中的名词和术语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得出其如此命名的原因从而把握住电学概念的本质与规律,达到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关键词:电学;概念;顾名思义;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电学概念教学存在一些不足:①缺乏对概念术语、名称含义的具体解释、分析,学生很难理解概念的具体含义。②缺乏讨论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强调概念的思维过程,而只是让学生把概念牢牢记住,其后果是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知识规律了解甚少,过后很容易遗忘。③缺乏对有关概念进行联系和对相近概念进行区别。

针对以上问题,怎样对电学概念进行教学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电学概念教学中的“顾名思义”教学法。

下面通过几个教学实例来具体介绍“顾名思义”教学法在电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从字面上加强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概念的名称就是对概念内容的提炼和高度的概括,因此我们可以用“顾名思义”这种办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概念。比如,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可以理解为容纳电荷的容器。这就是从字面上直接把握概念的内在含义。

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分别是:截止状态、放大状态和饱和状态。学生对放大状态和截止状态比较好理解,但对于饱和状态理解就不是很透彻。这时可运用“顾名思义”,加强对饱和状态的理解。所谓“饱和”,表示“充满、充足”,泛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高限度。在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流IC=βIB,但IC不会一直增大下去,IC增大UCE减小,当UCE=0时IC达到最大值。这时三极管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也就是说IC值已经达到最大限度了,即所谓的“饱和”了。公式IC=βIB不再成立,因为IC已经“饱和”了。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饱和状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

再比如:在学习直接耦合放大器时里面有个零点漂移问题。当放大电路的环境温度和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随之发生变化,即在输入信号为零时,直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也会出现缓慢的不规则变动,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从字面上看:零点漂移不是写成零点飘移。漂移和飘移有多大区别呢?顾名思义,漂: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飘:随风飞动。这时你可以想象:一口池塘上面浮着一木块,这木块可能很久或半天才移动一点距离,位置变化非常缓慢,这是漂移的含义。飘移呢,想象一下,如果空中飘浮着一个塑料袋,风稍微一吹,这塑料袋可能就飞出很远,距离可能是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而且移动速度非常快。这就是零点漂移而不是写为零点飘移的道理,它突出了变化的缓慢和不规则的道理。通过这么一个对漂移和飘移的“顾名思义”,学生就对零点漂移现象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逻辑电路时,“与门电路”和“或门电路”的逻辑符号,有的学生经常会把它们混淆。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它们区分清楚呢?“与”逻辑是说:当决定一件事情的几个条件全部具备之后,这件事情才能发生,否则不发生。顾名思义,先看看汉字“与”有哪些含义呢?“与”的一个意思是和。前面说的“几个条件全部具备”这里面就含有条件之“和”的意思,所有的条件全部必须得到满足,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满足,事情就不会发生。所以明白了“与”有“和”的意思就知道“与”逻辑的含义。“或”逻辑是说:当决定一件事情的几个条件中只要一个条件得到满足,这就事情就会发生。“或”,顾名思义,它有选择的意思,即所有的条件中只要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满足,结果就会发生。顾名思义,不仅可以对文字进行顾名思义还可以对符号进行顾名思义。“与”逻辑符号图里面有个标记符“&”,可以这样顾名思义:“&”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绳子,把所有的条件都串起来了,事情才会发生。“或”逻辑符号图里面有一个符号“≧”,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只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得到满足,事情就会发生。综上所述,通过对文字“与”和“或”,符号“&”和“≧”的顾名思义,就可以加深对“与”逻辑、“或”逻辑的理解,并且能清楚地区分它们的逻辑符号图。

二、加深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把握本质属性的规律

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死记硬背,这样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记不住且易混淆。比如在学习逻辑电路时,异或门、同或门电路,它们就相差一个字,很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我们先看异或门的逻辑函数表达式:Y=B+A,项B里是是反变量,B是原变量,它们是相异的;项A里是反变量,A是原变量,它们也是相异的。B+A是两项相或的意思。所以Y=B+A可以这样理解:先是项里的变量A、B相异,然后再两项相或,先异再或,这就是异或门名称的由来。知道了这个过程,异或门,以后就可以像上面所说的对异或进行顾名思义,从字眼里看出它们内在的含义。

顾名思义不仅可以对文字进行解释还可以对相应的图形符号展开想象,因为一些概念不仅仅是文字形式还有相对应的公式、图形符号等。比如,在讲授RLC交流电路时,讲到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哪个超前,哪个滞后,书本上没有详细阐述其中的道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就很容易遗忘,也容易混淆掉。这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1)对电感线圈图形符号(图1)进行顾名思义,展开丰富的想象。电感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这时让学生观察一下电感线圈的图形符号,好像一条高低起伏不平的道路,可以这样的想象:一个人或一辆车走这样起伏的道路肯定困难重重、阻力很大,要费很大的劲才能通过。同理,高频交流电流要通过电感元件这段电路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很难通过,所以电流相位是滞后于电压的。对于纯电感,电流滞后电压90°。

(2)对于交流电流通过电容器,这时让学生观察一下电容器的图形符号(图2),两竖就好像两块板,它可以容纳电荷(电容可以理解为容纳电荷的容器),所以电流必须先对电容进行充电,通过充电电容两端才有电压,可见电压相位是滞后于电流的。对于纯电容元件,电压滞后电流90°。通过这样对电感和电容图形符号的想象,可以直观自然地得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哪个超前,哪个滞后。

图1

图2

总之,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研究教材,了解概念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不拘泥于形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而且还能使课程的教学有所突破。“顾名思义”法学概念就是对电工电子教学进行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志扬.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顾名思义”教学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顾名思义电学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马尾藻海是个什么样的海?
西红柿
Lesson Seventy-four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of a typical arrhythmia
巧用电学知识 妙解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