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卒中患者莫要太“周到”

2014-12-30 21:54夏昱
家庭医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致残率刘先生脑梗塞

夏昱

过分照顾影响患者康复

70多岁的刘先生突发脑梗塞,在医院经过系统治疗后出院。全家人把刘先生当作重点照顾对象,老伴、保姆、子女齐上阵,对他的起居饮食照顾得无微不至,基本不让他动手。但事与愿违,刘先生出院三个多月了,情况没有任何好转,连一些简单的生活动作都难以完成,比如吃饭、洗脸等。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包括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脑卒中发生后应早期康复、科学康复、持续康复。但是,有些患者在亲人的过度照顾下,反而恢复得不好,就像前述的刘先生。这是因为家人细致的照顾往往剥夺了患者自己动手的机会,如果形成习惯,会导致患者的康复意识降低,生活无法自理,甚至会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多种并发症。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与家庭人数呈反比。在人口多的家庭,对患者的照顾会更细致、周到一些,但患者的恢复反而更差。其原因就如同上述。

锻炼有助于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患者卒中后要进行持续、稳定的康复治疗,家属要舍得让患者“吃苦”。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健康人习以为常的起床、吃饭、刷牙、系鞋带等,可能都是困难的考验,患者也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但家属一定要“狠”下心来,让他们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实际上,脑卒中患者只要有一侧肢体可以活动,经过简单训练,完全可以完成简单的生活动作,例如吃饭、洗脸、穿衣脱衣等。这对患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能帮助患侧肢体血液流通,防止肌肉萎缩,甚至恢复肢体功能。患者自己也要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参与康复,多努力一分,就多一分康复的希望。

脑梗塞病人康复治疗开始得越早越好。患者住院期间就应该开始康复训练,家属可以帮助病人做被动活动,避免引起偏瘫病人肢体障碍的许多不良姿态;病情稳定后,应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练习翻身、坐起、站立、走路,为以后的功能康复打下基础。

持之以恒的锻炼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再好的医生,再好的条件,都是战胜疾病的外部条件。要使疾病尽快康复,还需要患者自己不懈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致残率刘先生脑梗塞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旧事
投 宿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