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峰
丁俊峰和妈妈何桂云
他叫丁俊峰,河南省社旗县城人,2006年夏天被确诊为尿毒症。妈妈何桂云为他捐了一个肾,没几天就坏死了。当战斗机修理师的父亲丁汉中因他退役,再次为他捐了一个肾,第二天又在他的体内破了!
一家三口,两个肾,父亲又在一场意外中砸碎了头盖骨……苦难,就像狂风骤雨一次次扑过来。他们用力地抗争。8年过去了,丁俊峰的病友一个个去世,他仍然活着。2013年底,南阳附二医院得知他活着的奇迹,请他作报告。他微微地笑,搬出一摞“无肾人手记”,记载了他们全家和命运交战的过程——
“从西安科技学院毕业后,我和女友沁沁就进了广州增城雨点塑料厂,当质检员。2006年7月12日,我到广州第十天,突然浑身无力。妈妈让我回家检查检查。一到家,妈妈就陪我上县人民医院,医生诊断为双肾萎缩,尿毒症。我和妈妈都蒙了。”
这是丁俊峰补记的第一篇手记。他是一个生在1981年的独生子。父亲丁汉中是战斗机修理师,母亲何桂云在社旗县鞋厂工作。他和女友刚在广州安定。
“我在医院就昏迷了。醒来后,躺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的病床上。妈妈捏着一张纸,在抹眼泪。那张纸是病危通知书。我凄惶了一整夜,说出了让沁沁离开的话。沁沁默默地走了。我知道她不会回来了。”
这是补记的第二篇。经过抢救,脱离危险境地的丁俊峰担心拖累女友,“赶”走了她。尿毒症唯一的治愈办法是换肾。何桂云悲伤地把他接回家,一面透析,一面等待肾源。
不幸,如影随形。“妈妈所在的鞋厂被变卖,她每月只能拿1000元退休金。爸爸请假回家了。我每月的透析及药费超过了6000元!破败的现状,让我万念俱灰。我的身体急转直下,多次昏迷多次告急。肾源没有着落,爸爸妈妈的脸上写满了忧伤。”
他继续写道:“2007年4月17日,因为肺水肿,我一直透不过气来。妈妈坐在我的旁边,紧张地听我呼吸。”凌晨2点多钟,他忽然轻声呓语:“妈妈,你是不是不敢睡?你别这样……”何桂云的眼泪一下子掉下来。她已和丈夫商量好:因为迟迟等不来肾源,她割自己的给儿子!
“后来我才知道,2007年4月19日爸爸和妈妈做了配型,都配上了。医院建议妈妈捐。为了避免我担心,他们瞒住我,假装兴奋地说是找到肾源了。”
“2007年6月2日,手术即将开始。我插完尿管出来,发现不见妈妈,忍不住问爸爸:我要换的到底是谁的肾?爸爸没吱声,但眼圈红红的。我明白了,从病床上坐起来:不要推我进去!我不要妈妈的肾!爸爸摁住我说,治不好你,你妈怎么活下去?”
手术完成第三天,何桂云可以下地。丁汉中搀着她小心翼翼去看儿子。丁俊峰正剧痛难忍,见到妈妈,立刻比出一个胜利手势。母子隔窗相望,以为新生活从此展开,怎料是一幕悲剧:“6月5日下午,我痛得无法忍受,医生重新打开刀口检查。6月8日,我的导尿管里出来的全是血,第三次被推入手术室。医生再次打开刀口,发现刚刚移植的肾已被血液憋坏了,只能摘除了!”手记的结尾,有几个大大的惊叹号,和一大片干涸的泪痕。
丁俊峰绝望了。丁汉中也如遭雷击。亲友都不敢告诉何桂云。“妈妈出院那天,高兴地对爸爸说:送礼的亲友都请到家里吃个饭。爸爸不敢再瞒:移植给他的肾,坏死了……妈妈一下瘫倒在地。”
7月14日,一家子拖着沉甸甸的脚步出院。
“手术后,妈妈站久了也腰疼,并且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家中积蓄早就花光了,经济来源全靠爸爸的工资,不得不四处借钱……慢慢地,有些亲友开始躲我们。爸爸在2007年底递交退伍申请,分到县运输公司。谁知2008年底,公司倒闭,爸爸的社保都没办,只能到处找零活儿干,换来每月1000多元酬劳。他们节衣缩食,维持家中的生活,维持着我的生命。”
接二连三的打击中,丁汉中只能疯狂地干活,可无论他多么努力,薪水微薄,入不敷出。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他捐肾的念头不是没有犹豫过。
丁俊峰去买信纸给同学写信。丁汉中用轮椅推他到小超市。结账时,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清清秀秀的,丁俊峰一直小心地看着她。走出超市,还回头看她。路上有小石头,磕磕噔噔,儿子单薄的身体在轮椅里颤抖,丁汉中也颤抖起来:正常的生活、美好的爱情、努力带来的自信、奉献带来的满足……儿子都没了。
儿子只有26岁啊!
丁汉中决定,想一切办法借钱,捐肾给儿子。
亲友都激烈反对:一旦他也丧失劳动能力,这个家肯定垮了。2009年1月,丁俊峰的病情加重,整日昏睡。何桂云心如刀绞,终于同意了丈夫捐肾。丁俊峰已经说不出话,听着父母商讨,凄惶地看着父亲,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往下淌。
1月22日,丁汉中东拼西凑10万元,来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检查。他的两个肾脏分别90克和140克,把大的捐给儿子,自身有风险。捐小的给儿子,又怕不够用。丁汉中果断地说:“捐大的给他。”
但医生不敢。丁汉中执意要求。医院打印了一份特别协议:“丁汉中强烈要求将140克的左肾无偿移植给丁俊峰,由此造成的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丁汉中和何桂云郑重地签下了名字。
2009年2月11日,手术完成。第二天早上,何桂云惊惶地发现,像上次一样,儿子的尿袋全是血!医院立刻手术,发现这颗肾脏在丁俊峰体内破裂了,必须摘除……何桂云哭得背过气去。丁汉中因为术后并发症仍然在昏迷当中。
丁俊峰的76岁的奶奶听说这个消息,一病不起,查出了脑血栓偏瘫,也住进了县医院。
下午5点多钟,丁俊峰完全清醒过来,听说又把父亲的肾浪费了,他先是浑身颤抖,继而猛地扯下了手腕上的滞留针。何桂云哭着摁住他:“你要是没了,我们怎么活?”丈夫、儿子、婆婆都在一家医院。何桂云不得不拖着孱弱的身体照顾他们三个。因为没有力气端水,打水给他们洗脸时她要把盆放在病床边,用塑料杯去卫生间一遍遍把温水盛来……
他们是单肾,活着已经够艰难,最难的还是无肾的儿子。一天何桂云帮儿子擦完身体,把湿毛巾搭在床头。一会儿她回来,看到丁俊峰在拼命吸湿毛巾上的水!没有肾,他不但不能喝水,连饮食都要分外地谨慎。何桂云大吃一惊,气愤地抢过了毛巾。丁俊峰虚弱地说:“妈妈,我真的太渴了。”何桂云踉踉跄跄地往外走,心里窒息地痛。其间,丁俊峰的奶奶因为并发症去世。办完后事,何桂云借来的钱很快用光了,医院又催交住院押金。何桂云没办法,来到同样贫困的娘家哭求。母亲拿出卖猪的两千元钱塞到她手里,何桂云攥着钱一路哭回家:这点钱必须留给丁俊峰做透析,他们父子无法继续住院了。
丁俊峰的情况不妙,医院不敢让他出院,只好让何桂云签署《自愿要求离院责任书》。病友们都沉默地看着她。一个护士跑来帮忙,小声地说:“阿姨,不是我们不帮你,你欠的住院费都是我们给你凑的,可欠多了我们扛不住。”丁俊峰把头低到胸口,闷闷地说:“对不起。”何桂云一万次地把眼泪咽进肚子里!
无肾人活着就像在走钢丝,每一步都异常惊险。丁俊峰开始出现肾性骨病,疼得噬心。他像干柴支在轮椅上,何桂云给他剪趾甲,趾甲像粉末一样往下掉。何桂云肝肠寸断,怕儿子随时离开,干脆和他睡一起,眯一会儿,就赶紧看看儿子是不是在出气……
一家人做饭是个天大的难题。她的糖尿病严重,必须少油少盐。丁俊峰不能喝水、不能吃含水分多的东西。何桂云变着法子做给父子俩吃,全家人的饭也分别煮。给他们的今天是蔬菜盖饭,明天是粉丝饺子,给自己的是米饭拌青菜或盐。丈夫和儿子多吃一点,对她来说,又是一次很大的胜仗。
最焦心的,还是没钱。透析的日期一到,何桂云就急得转圈。为了省钱给儿子做透析,何桂云把自己药停了,后来又把丈夫的药也停了。丁俊峰耷着脑袋坐在床上:“我每天都盼着死,我活着你们负担重,我死了又对不起你们。”何桂云与丈夫含泪对视,她费了这么大劲儿保住儿子的生命,难道就是为了这么没有质量的生活吗?何桂云幡然醒悟,身在苦难滔天中,也必须要让一家三口活出质量!
2010年春,何桂云从批发市场进了生活用品,让丈夫在岔道口摆摊,挣点糊口的钱。为了让儿子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每天中午让他坐轮椅给爸爸送饭。
2010年4月一天中午,何桂云正趴着擦地,忽然听儿子撕心裂肺地叫她。开门一看,丁汉中坐在轮椅上,满头是血!原来八楼墙体忽然脱落一块,丁汉中看到头上黑影一闪,连忙扑到儿子身上。丁俊峰安然无恙,丁汉中被墙体砸中,颅骨粉碎性骨折。
何桂云忽然吃惊地问:“是你把爸爸抱上轮椅推回来的?”丁俊峰羞涩地点点头。何桂云不敢相信,儿子平时连路都走不动,如何抱得起父亲?看来生命不是没有奇迹,迸发的源头,唯有爱。
丁汉中颅骨感染,不得不拿掉。由于赔偿的问题产生分歧,无法安装钛合金颅骨,他的头上从此空出一块。软塌塌的头皮下面,能清晰地看见皮下的脑汁轻轻地勃动。受伤后,丁汉中经常性头疼,身体特别虚。每次摆摊,要折腾多遍才能把东西全拿过去。丁俊峰没事就帮父亲揉揉太阳穴。一天陪母亲外出买菜,他捡了一块光溜溜的铁皮,自己动手,把它缝进父亲的帽子里。看着儿子默默做的一切,何桂云和丁汉中不禁挺起了脊背!他们终于明白,他们坚守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儿子反哺的信念。
三个人,两颗肾。血肉相拥的一家这样活着。
2011年何桂云在县食品厂找了一份工作,鉴于她情况特殊,厂里特批她坐着干活,检查送来的原料,每月2000元。何桂云还找到了一份手工活,做版画,夜里把油彩按要求涂好,每张能挣30多元……靠这些微薄收入,她把儿子送到县中医院康复理疗。丁俊峰在这儿又结识很多病友,也发现多位病友因为不注意饮食而去世。久病成医的他,决定详尽地记录下他们一家的护理手记,帮助更多的人。
他开始记录每天食谱,慢慢地,成为了随手记。7月12日,他写道:“上午十点,渴得太厉害,凉水漱口。水到嘴边真想咽下去,但含一会儿必须吐出来。活着太艰难,一万次想放弃,任何一个瞬间失去信念都将前功尽弃。但是我不能。我是父母的精神支柱,我肩负着他们最为深沉的爱和牺牲。”何桂云经常翻阅他的手记,读到这一页时,不禁泪流满面。
一天,两名病友来看丁俊峰。其中一位是天津的无肾人,听说丁俊峰活了几年非常吃惊,想来取经。丁俊峰讲了几个常识,他们如获至宝,赶紧拿纸记录。丁俊峰一下子特别自豪。
一天何桂云送丁俊峰去做透析。何桂云说口渴,一会儿,丁俊峰端了一杯水出来,很得意地说:“我对这儿熟,我知道医生的饮水机在哪儿。”见儿子开心的样子,何桂云特别欣慰。他从自己端杯水、送餐饭的价值中,已经逐渐找到自己的生活定位了。
2012年底,丁俊峰在母亲悉心照料下告别轮椅,尝试着缓慢地行走。一天透析,医生见丁俊峰的气色不错,赞赏他有一个好妈妈。丁俊峰很开心,第二次去,把护理手记复印一份让护士发给病友,希望病友在饮食和护理方面做好。没想到反响特别好。现存的肾病书籍中,还没有一个患者如此详细的记录。复印件很快被多次复印,并且被传上了网络。
2013年2月,何桂云在上班,忽然有个中年妇女找来:“你是何桂云?你是个伟大的母亲!”那人没留名字,塞给何桂云500元钱。何桂云这才知道儿子的事已经在许多肾病患者中传开,感动了不少人。
2013年11月,南阳附二医院专门邀请丁俊峰为肾病患者做报告。丁俊峰鼓励大家:“活着必须开心,何况医学在发展,美国已经能制造人工肾脏。我希望我能活到那一天,活到为父母养老送终的那一天……我严格恪守无肾人的生活准则,我的身体状况良好。所以,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说着,他搬出了已经多达50万字的一摞“无肾人手记”。掌声雷动。南阳附二医院副院长、教授库建伟夸赞:“这是最有价值的肾病患者护理经验谈。我们将对它进行整理,已经和河南人民出版社联系了出版事宜。”
绝望的生活像复苏的花儿一点点地舒展,何桂云充满欣慰。他们一家人都很孱弱,身体也有残缺,但今生今世,他们坚强地活着,又有什么遗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