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影视市场的两个关键词:互动 娱乐

2014-12-29 00:00:00陈丹
综艺报 2014年12期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成长速度有目共睹,但儿童片的创作却走入了低谷。《爸爸去哪儿》的火爆,使得少儿相关的媒体市场活跃度逐渐走高,以孩子为核心的亲子互动关系成为电视荧屏表现热点;但另一方面,真正面向孩子生产的优质影视作品仍是稀缺资源,面对新媒体冲击,少儿频道的经营也遇到困难。6月12日,“春耕儿童影视论坛”在上海电视节举行,与会学者、专家就中国儿童影视的市场空间与创作方向展开了讨论。

小儿童、大市场

2014年,中国0-14岁儿童人口将达到2.23亿,儿童人口渗透率将在16.2%左右。北京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预计,2014年中国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将在3600亿元左右,“这3600亿当中,影视娱乐所占的比重虽小,但对其他消费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侯涛分析儿童影视有三方面优势:第一,影视作品是培育和孵化IP非常重要的渠道和途径;第二,儿童影视产品,可理解为一个大的广告片,看完之后,消费并没有停止;第三,好的影视产品本身,也会成为现在很多中小型动画影视公司创业的一个首选产品和服务。

除商业电影外,国民教育体系中对儿童影视的需求常常被儿童影视从业者忽略。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会长刘军认为,巨大的教育市场给中国儿童影视业的发展吹来春风,儿童影视将迎来二次发展的春天。“电影进课堂,一直是我们的重头项目。在中小学生,甚至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里面推广应试教育有着巨大前景。”

刘军认为儿童影视教育应从三方面着手:首先需培养观众,除中国的儿童作品外,也应让观众看到更多海外的经典儿童电影;第二,要让孩子们懂得看电影的门道在哪里,看其他民族文化优秀、多元的特性在哪;第三,教会儿童用影像语言跟其他国家的孩子对话。这样才能把中华的文化用影视语言传达出去。

上海炫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炜华也看到了少儿电视节目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虽说近年来少儿频道经营相对困难,少儿观众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媒介分流,但孩子看影视的量并未减少,只是渠道增多了。另一方面,《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也让一家人回到客厅相聚于电视机前。”郭炜华认为,中国电视人目前开始集中打造以孩子为核心的亲子互动关系类节目,“因为只有以孩子为核心的家庭才是我们的核心观众。”

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也让“二八法则”效应更加凸显。“受众的注意力碎片化,一方面对于原来的广告经营模式是个挑战,电视的收视率不断下滑,广告不断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那些能够抓住观众注意力,或者把消费者的消费愿望聚集起来的作品,价值瞬间被放大,像《爸爸去哪儿》,一个节目就可能达到十几个亿的收入” 郭炜华说。

大电影《爸爸去哪儿》在年初贺岁档的超强表现也让人咋舌。侯涛认为,不能简单地将电影版《爸爸去哪儿》视作一部电影,它更多的是一种家庭互动的娱乐产品。这类作品的形态还有待持续开发,需处理好内容本身和用户互动环节的关系。“单就《爸爸去哪儿》这个作品系列来讲,未来还有一定的空间和机会。”

用喜剧包装儿童片

市场改变的同时,受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郭炜华认为现阶段儿童影视受众的一大特点是:儿童成人化,大人童萌化。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很多,很早就开始了解世界,成熟得早;而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成人们却对童年、青春的美好记忆更加重视。

郭炜华强调儿童影视节目的创作也应跟随这个变化。“孩子的成人化和大人的童萌化,是互相教育、互相保护、互相激励的关系,所以要更多强调互动,尤其面对今天的受众。在节目创作过程当中首先要尊重个体,用平等的姿态去创作,让他们更多地进入到我们节目的传播过程当中,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国外儿童影视发展历程较长,市场也更为成熟。在当天论坛中,来自国外的儿童影视创作者也分享了自己在本国的创作经验。新加坡导演梁智强表示,儿童片要用喜剧的形式来包装。“拍儿童的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是娱乐。如果忽略了娱乐,儿童的影视作品肯定没有办法传送到每个人的脑海里。”他以自己的作品《小孩不笨》为例说:这个电影系列虽然探讨的是严肃的教育理念,但用喜剧包装,在新加坡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观众接受度也比较高。“我想看你怎么表演,我笑了。笑的同时,发现原来你在讲我。所以说没有痕迹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英国动画编剧Rachel Merrell强调儿童影视节目的教育作用。“我在我很多节目中向孩子们灌输一些价值观,包括要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对人友善,不要过于贪婪。”Rachel表示,在西方的儿童节目当中,制作方、电视台会强调男女平等的概念。他们会确保在节目当中女孩也可以扮演和男孩同样重要的角色,会和男孩一样积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在担任本届上海电视节动画片评委的过程中,Rachel发现几乎所有参赛动画片的主角都是男孩子。

Rachel 非常重视自己所创造的动画世界的多元与包容。“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就要给你节目中注入一些不同的元素。当然这些角色首先要有意思,其次考虑是不是具备多样性和包容性。我认为动画的确可以改变世界,在我们创造的世界当中我们掌握着主动权。如果我们有一个女性角色,就要为她主张,表达她的一些观点。同时在我们节目制作当中也需要考虑到种族多样性,考虑是不是将一些残疾儿童的角色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