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10月《爸爸去哪儿》风潮后,“奶爸萌娃”迅速受到观众及电视台热捧。《爸爸去哪儿》第二季6月20日开始每周五晚22:00在湖南卫视与观众见面,并在原来12集的基础上增加至16集,“加量”显示出其市场企图心的加大。浙江卫视之前也“趁热打铁”,在今年4月下旬推出了明星亲子节目《爸爸回来了》。两档节目虽不在同一时段播出,却延续了亲子节目“父爱牌”的热度。
“异样”真人秀
《爸爸去哪儿》与《爸爸回来了》虽然名字颇为相像,但这一“去”一“来”,无论是版权模式、节目形态,还是拍摄规模等方面都有着不小差别。
《爸爸去哪儿》的版权直接购买自韩国MBC电视台,与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节目团队有着深入合作,而《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因为团队经过第一季的打磨已经很成熟,所以韩国团队没有太多介入。”与《爸爸去哪儿》不同,《爸爸回来了》并没有直接购买韩国版权,而是“聘请韩国KBS《超人回来了》团队进行联合研发。”浙江卫视策划推广部主任王征宇表示,因为国情的差异,《爸爸回来了》做了大量本土化改进,KBS除了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还参与了节目的整体策划和设计。
从节目形态上来说,无论是《爸爸去哪儿》第一季还是第二季,都是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时户外体验中,单独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共同完成节目组设置的一系列任务,属于“任务”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节目形态,并进一步加重了“任务”环节的设计。由于需要完成节目设定的各种任务,《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的孩子年龄在3—8岁之间,都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中的孩子从5个增加到了6个,曹格带来了自己的一双儿女。6个孩子当中,杨阳洋性格沉默内向但是爆发力极强,黄多多颇有文艺少女范儿,陆毅的女儿贝儿特别古灵精怪,吴镇宇的儿子费曼可谓坚毅的代表,Joe和Grace兄妹俩则让人赞叹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兄妹关系叫“哥哥和姐姐”。五位爸爸同样性格鲜明,各有特色,没有重复——萌爸杨威、多爸黄磊、帅爸陆毅、酷爸吴镇宇、仙爸曹格。
相比之下,《爸爸回来了》不特意设置节目流程或任务,所有的冲突故事都随事件自然发展,突出爸爸和孩子的单独相处,更倾向于“观察”真人秀。
《爸爸回来了》中的“萌娃”由1岁半、2岁半、3岁半以及8岁4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组成。“正因为不需要完成任务,所以孩子有没有认知能力并不重要,和爸爸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王征宇说。
从拍摄规模来看,《爸爸去哪儿》是五个家庭共同在户外活动,所以动用了40多台机位,72小时不间断拍摄,多机位、大片比,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才能剪出一期节目。而《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拍摄规模又有增加,节目组人员坦言,“制作难点很多,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困难都不同,只能说碰到困难解决困难。”
与《爸爸去哪儿》在户外集体大规模拍摄不同,《爸爸回来了》是对每个家庭进行单独拍摄,拍摄规模相对要小得多,有14台摄像机,32小时不间断拍摄,每次拍摄剪辑成两期,成片比例大约300比1。另外, 《爸爸回来了》不用明星配合节目组的档期,而是节目组配合他们的档期。
“一样”父子情
《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虽然是两家卫视的两档不同真人秀,却有着一些明显的共性——主打亲情牌、求“真”,以及对价值观的体现都是不谋而合。
这两档节目都是以“父爱”为基调。《爸爸去哪儿》的主线是用镜头记录下父亲和孩子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节目的主线在第一季沟通与融合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共同成长的内容。总导演谢涤葵表示,“父爱深沉而浓烈,是一种常常会被忽略的情感,以往对这一题材的涉猎比较少,应该会打动观众。”
《爸爸回来了》以明星爸爸们与孩子相处为主线,真实呈现老爸们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状况。节目邀请王中磊、吴尊、贾乃亮、李小鹏等奶爸以及他们的子女加盟,记录“妈妈出门,爸爸在家带娃”的48小时。爸爸们与各自宝贝之间或温情或搞笑甚至是无奈的互动中,折射了当今很多家庭父亲在亲子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在备受呵护“温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诸多问题。
王征宇表示,“在中国父爱是缺失的,我们的这档节目更注重呼吁父亲回归家庭,让观众看到父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比如Boss老爸王中磊的家庭充分体现了中国“男主外女主内”式家庭的社会形态,反映了中国多数这样的家庭存在的问题。
为了让爸爸和孩子更好地相处,《爸爸回来了》拍摄中每个家庭都配备了教育专家现场指导。同时《爸爸回来了》在整体叙事方法上,比如对白和串词上,也都加入了更多阐述父亲回归家庭的生活意义。王征宇表示,“除了一直都足够称职的全能男神吴尊之外,其他几位爸爸的成长速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参加了节目,“我和孩子更亲了”,是四位老爸共同的心声。
教育专家陶思璇表示,在中国现有的社会形态下,“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让人深思,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如果仅仅依靠妈妈,那么其实是缺位的。无论是孩子的认知还是成长,必须有“父亲”角色的陪伴。
两档节目另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求“真”。“这类节目要传递的理念必须通过内容自然呈现,如果生硬填充注定失败。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捕捉真实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兴奋点,能敏感地抓住录制过程中有趣和感动的地方。”谢涤葵认为,要有收视竞争力,就要做出趣味性。
《爸爸回来了》同样注重体现“原生态”。为了更好地体现嘉宾的原生态,节目组甚至要求12期的节目拍摄不能更换摄像人员。“观察类真人秀的原则就是导演不干预,一旦经过设计,就无法呈现出真实的东西。为了让嘉宾能把摄像人员当成家里的一分子,以便更自然地面对摄像机,12期的摄像人员都未做变动。”对于网友批判第一期贾乃亮包饺子那部分看起来“太假”,王征宇回应,“其实为了抹去贾乃亮作为一个演员的镜头感,节目组做了大量工作,不是演员的李小鹏和其他嘉宾面对镜头反而会很自然。”
无论在中国还是韩国,《爸爸去哪儿》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任何一档‘现象级’的节目,一定包含了一定的价值观在里面,能与现实发生勾连,与大多数人引起话题的共鸣。”北京乐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张建珍认为《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在于,它选择了一个非常容易切入的情感点,就是亲子;它是领先的节目形态,它让观众看到了明星在公共场合之外的另一面,满足了观众对明星隐私的窥探;而且它的价值导向特别主流,传递的是正能量。未来节目价值观与现实关联度的界定将会越来越精准。必须找到一个精准的点打动观众,从根本的价值观上,而不仅仅是外在形态。
而《爸爸回来了》无论从节目形态,还是价值导向来说,都与《爸爸去哪儿》异曲同工。但要取得《爸爸去哪儿》那样“惊人”的成绩,尚需“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
谁更具商业价值
从商业价值来看,《爸爸去哪儿》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多屏综艺品牌。去年12月份,伊利QQ星以3.1199亿元的投标价拿下《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总冠名权,刷新了综艺节目冠名纪录。而《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票房累计7亿元,超过《让子弹飞》位列华语片票房第八位。大电影拍摄时间为5天,取得了7亿票房,平均每拍摄一天转化为1.4亿元收益,堪称“史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除此之外,《爸爸去哪儿》还开发了同名手游,出版了书籍。《爸爸去哪儿》已经成为横跨手机、电视屏和电影银幕的多屏文化品牌。
《爸爸去哪儿》如此优异的成绩,让《爸爸回来了》有些望尘莫及。王征宇透露,《爸爸回来了》的小样乳酸菌冠名费大约在四五千万元。“除了硬广,还有7个广告客户。因为收视率表现不错,所以也较受广告商欢迎。”他表示,《爸爸回来了》目前没打算做电影,但相关游戏和图书正在洽谈中。虽然相比“引领者”《爸爸去哪儿》,“追随者”《爸爸回来了》还相差甚远,但是王征宇对未来颇有信心,他甚至表示,《爸爸回来了》想做成可以连续记录这4个家庭十年左右时间的季播节目,以更好地记录每个孩子的成长。
同时,也有一批“粉丝”力挺《爸爸回来了》。有网友称,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第二季缺乏创意,反响平平。相比之下,《超人回来了》前几期收视率很不乐观,但它一直在发展在改进,后几期收视率已经上升为第一。甚至有人表示,“《爸爸去哪儿》是个夕阳节目,《爸爸回来了》是个朝阳节目。”
但是《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节目组显然并不这么认为。相比第一季,《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有多处升级,外景地从6个升到8站,并有可能到海外取景。同时加入了新的“X”元素,也就是说除了5个星爸和6个孩子的标准配置不变以外,还会加入很多一线嘉宾阵容。另外,仍会有手游等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过这次前所未有的、前期庞大和紧锣密鼓的在全国五大城市六场开播见面会的宣传,我们很有信心赶超第一季。第二季节目可以说每一期都是亮点,除了神秘嘉宾以外,六个孩子也是本季最大的看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