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刚,邰志娟,房 岩,毕语涵
各向异性是图案结构表面的基本特征之一,因其在固体润湿性、疏水性、自清洁性理论研究和工程制备中的重要作用而广受关注[1-2]。许多生物在长期演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体表粗糙结构,以有效地适应生存环境。昆虫是自然界中唯一能飞行的无脊椎动物,在地球上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昆虫为抵御尘埃、雾、雨、露等胁迫因子,形成了超疏水、自清洁、抗粘附等优异特性。蝴蝶作为昆虫中的一大类群,其翅表面具有隐身性、极速导热性、荧光性等,近年来成为仿生学研究的热点[3-6]。但是目前关于蝴蝶翅表面各向异性及其机理的研究仍很有限。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对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20种蛱蝶科蝴蝶翅表面的各向异性进行了定量研究,为制备纳米疏水和自清洁材料提供试验依据。
蝴蝶样品于2012年7-8月采自长春市南湖公园、动植物公园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隶属蛱蝶科(Nymphalidae)15属20种。将展翅后的蝴蝶翅标本剪成5 mm×5 mm片段,用双面胶粘在扫描电镜样品台上,经过离子溅射喷金处理后,在扫描电镜(S-570型,HITACHI公司,日本)下观察拍照。使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OCA20型,Dataphysics公司,德国),采用座滴法(sessile drop)测量蝴蝶翅表面中室处的接触角。采用先滴后斜法测量翅表面的滚动角,包括正向滚动角(水滴从翅基部到翅游离端方向的滚动角)、逆向滚动角(水滴从翅游离端到翅基部方向的滚动角)、垂向滚动角(与翅主轴垂直方向的滚动角)。首先将斜板样本台调至水平位置,将水滴滴到蝴蝶翅表面,然后逐渐增加(每次1°)样本台的角度直至水滴滚落,记录样本台的倾斜角度作为蝴蝶翅表面在该方向的滚动角。进样器与样本间的距离为3 cm,每个样本测量5次,取平均值。水滴体积为7.0μl。整个试验在室温(22~25℃)下进行。
图1 蝴蝶(云粉蝶,Pontia daplidice)翅表面微观结构的各向异性
在扫描电镜下,蝴蝶翅表面呈现复杂的等级结构。微米级鳞片为一级结构,呈覆瓦状排列,与翅表面之间有一定倾斜角度(图1)。
微米级鳞片表面的亚微米级纵肋和横桥为二级结构,纵肋沿着鳞片长轴方向排列,横桥基本与纵肋垂直。亚微米级纵肋和横桥上的纳米级突起为三级结构,纳米级突起具有方向性的规则分布。蝴蝶翅表面的各级微观结构均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这是翅表面疏水性、润湿性和自清洁性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基础。
蝴蝶翅表面不同方向的滚动角不同,正向滚动角为1~3°,逆向滚动角为5~16°,垂向滚动角为4~11°,正向滚动角<垂向滚动角<逆向滚动角,表明蝴蝶翅表面的液滴滚动行为及自清洁性具有各向异性(表1)。由于蝴蝶翅表面独特的微观结构,水滴从身体中心向末端滚动,比水滴从身体末端向中心滚动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水滴的三相接触线跨越鳞片表面有序排列的突起时需要的能量,小于在突起外的区域移动需要的能量。水滴在蝴蝶翅表面极不稳定,稍微抖动就快速滑落。对去除鳞片翅表面的滚动角进行测量发现,正向、逆向、垂向滚动角均大于65°(样本台的最大倾斜角度为65°)(图2),由此可见,鳞片对蝴蝶翅表面自清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界的蝴蝶借助上下扇动翅而快速去除翅表面污染物,从而减轻负重,提高飞行效率,增加生存机会,保证种族繁衍。蝴蝶翅表面可以作为纳米自清洁表面的设计和制备模板。
液滴在蝴蝶翅表面的滚动行为和自清洁性具有各向异性,正向滚动角<垂向滚动角<逆向滚动角,这是由具有各向异性的蝴蝶翅表面复合微观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决定的。鳞片对蝴蝶翅表面自清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去除鳞片翅表面的正向、逆向、垂向滚动角均大于65°。蝴蝶翅表面可作为纳米自清洁表面的仿生制备模板。翅表面的各向异性是蝴蝶长期进化的结果,对于蝴蝶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表1 蝴蝶翅表面的水滴滚动角
图2 去除鳞片的蝴蝶(福蛱蝶,Fabriciana noibe)翅表面水滴滚动角(>65°)
[1]Higgins A M,Jones R A L.Anisotropic spinodal dewetting as a route to self-assembly of patterned surfaces[J].Nature,2000,404(6777),476-478.
[2]Zheng Y M,Gao X F,Jiang L.Directional adhesion of superhydrophobic butterfly wings[J].Soft Matter,2007,3(2):178-182.
[3]Vukusic P,Sambles JR,Lawrence C R.Colour mixing in wing scales of a butterfly[J].Nature,2000,404(6777):457.
[4]Lawrence CR,Vukusic P,Sambles JR.Grazing-incidence iridescence from a butterfly wing[J].Applied Optics,2002,41(3):437-441.
[5]Fang Y,Sun G,Wang T Q,et al.Hydrophobicity mechanism of non-smooth pattern on surface of butterfly wing[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52(5):711-716.
[6]Fang Y,Sun G,Cong Q,et al.Effects of methanol on wettability of the non-smooth surface on butterfly wing[J].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2008,5(2),: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