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浩 王国华
摘 要:文章从文化和安全文化的概念导入,阐述了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从校园安全文化对高校安全管理的导向作用、提升高校人文素质、促进安全文化发展以及协调高校安全系统有效运行等方面论述了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功能。同时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分析。从文化的精神和灵魂层面去激发高校师生的自发安全意识,才能确立长效的校园安全运行机制,实现校园的长治久安,形成有效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关键词:校园; 安全; 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5-0117-03
文化源自生活与生产实践,是历史的传承与文明的沉淀。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和不断积累的。《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治为“太平”,久安和长治指的是一种安全、无事故的形势,是一种“安”的状态。二者并无因果关系,旨在形容国家、社会长期安定、太平。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朴素的安全思想。哲学观点认为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所谓安全文化在精神层面的实质应属于安全思想体系。
一、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
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报告书第四页中提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初,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安全文化取决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1]我国一般将安全文化归结为安全理念与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与风气等的复合体,是保护人们的身体、心理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鲁茗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2]高等教育开放性办学模式使高校成为多元化的小社会,校园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在各高校并无统一明确的概念。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从属于安全文化,又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体现,包括被师生员工所认可并自觉遵守的有关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思想作风和价值观,以及校园安全设施等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呈现出与安全息息相关的文化氛围。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构建安全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大前提下,校园安全与师生息息相关。唤醒师生员工内心的安全意识,与时俱进更新安全理念,形成安全价值观,提高人文素质,使安全思想与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有机融合是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安全文化逐步渗透到高校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生安全管理、师生员工生活及学校其他各项管理实践中,经不断升华完善积淀成校园安全文化,从而起到保护校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安全的作用。
二、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功能
1.对高校安全管理的导向功能
文化的基本特性是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渗透力,会对人的灵魂产生绵绵不绝的滋养作用。一般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关注的是教育感化和环境影响,安全文化是从人的身心需要出发,注重爱校如家的人文精神的形成与扩散。校园文化的“教而化之”、安全文化的“文而化之”,贯穿于高校管理实践过程,又对管理的实践过程有指导作用。在全校师生中倡导“安全责任高于一切”的安全观是大势所趋。这种校园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使大家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安全思想,外化于安全行为,对校园师生安全行为的产生具有指导性意义。借助于校园文化精神氛围的烘托,人们在安全价值观、学校安全目标等方面逐步达成共识,进而将校园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安全制度,进行自我约束与控制。高校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受到校园安全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安全素质、修养,增强安全意识;自觉学习与遵守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而获得保护自身安全的自觉性、警惕性以及保护公共财产安全的自发性、主动性。
2.提高师生人文素质的育人功能
中国文化历来十分重视“创新”,如“革故鼎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集散地,是先进文化的孵化器。这里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各种图书和科技前沿信息,更利于安全思想、理念以及科技成果的孕育发展。高校师生都面临“终身学习”的课题,不仅要提高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协作能力,还要提高人文素质。开展安全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已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师生群体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不仅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态度、风气,而且能够促进世界观和良好人文素质的构建。胡锦涛在参加清华大学校庆活动时曾明确提出文化的育人功能。文化能约束人的行为,从心态上形成一种思想的战略,文化育人是精神层面的功能,诸如责任、感恩、使命等。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对理想的不断追求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内容。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以校园师生为载体和主体。安全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德育工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安全文化决定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决定安全观念,安全观念主导安全行为。良好的安全信念和安全价值观能催生校园人的安全责任感、使命感,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实现安全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促进安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3.对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协调功能
社会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需要和动机的影响和支配。在不同的校园安全文化背景下,师生员工所产生的需要和动机是不同的。校园师生的安全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受个体安全信念的支配。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更易被群体或组织的行为文化所感染和推动。“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个体对组织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其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系统是否有效地起作用。”[4]校园师生主体中无论个体或者群体、组织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安全思想以及安全价值观,因此能产生不同的需要和动机,表现出具有差异的安全教养、安全素质等深层次安全文化内涵。积极向上的安全理念、安全制度、行为准则可以持久地渗透到师生员工的精神和灵魂层面,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对校园人的行为起到强制或非强制的规范作用。用高校管理中积淀的安全文化规避风险、规范师生员工自身行为的自觉性也会随之增强,由此产生的对校园安全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能有效协调个体或群体间的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使之更加趋于一致。
三、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安全稳定、和谐你我”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校园安全管理在日益引进安全科技成果的同时,大力倡导校园安全文化的启迪、教育、熏陶、影响作用。从校园人的安全理念、安全责任意识等精神层面发挥文化的创新和育人功能,更好地规范、协调人们的安全行为,从而创造良好的校园秩序、优美的校园环境、安全健康的文化氛围。
1.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和安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说校园安全文化最终要服务于师生,服务于高校发展。“以师生为本,以安全为纲。”以师生身心安全为关注点,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用校园精神氛围投射下的校园安全文化塑造师生员工以期提高师生的安全感、满意度,才能为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一是要将师生的安全理念、安全道德规范、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与环境结合起来。二是从校园文化视角将安全信念、安全意识与学校的教育理念、规章制度等人文因素结合起来,为师生提供健康的安全思想向导。三是将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四是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科研成果创新与安全文化中的安全科技成果创新、安全理念革新结合起来。
2.以安全教育为先导,强化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指出,“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校园安全文化的积淀与形成离不开安全教育的长期开展。安全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校园安全文化的质量。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安全素质、修养,使师生员工获得安全感。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不仅包括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上的安全,还包括心理和精神上的安全防范意识。校园安全文化强调师生对安全的珍惜、重视,培养师生安全、健康的心态,营造积极、健康的安全氛围。一是要结合高校普法宣传教育,学习与高校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二是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防范意识,树立心理安全观念。创建高校安全咨询服务平台,配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全保卫部门与学生处联动开展安全及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来自学校、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及时疏导、化解心理危机,尽力预防因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的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三是要在高校中加大安全教育的普及开展工作。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安全保卫部门勇当排头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安全文化活动。利用校园媒体将学生公寓的安全问题、师生出行安全、社交安全及教学、科研、实验室安全、学校生产安全等专业安全知识转变为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常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教学计划,让学生掌握宿舍用电安全、出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社交安全等必备的安全知识。了解和熟悉实验室毒麻药品安全制度、实验室科研活动相关安全知识。让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四懂四会”、紧急避险、逃生技能等耳熟能详。
3.凝练安全文化精神,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校园人,从文化的精神和灵魂层面去激发个体“用心关注师生安全”的自发安全意识,提高每个师生员工对校园安全文化的情感认同,形成引领师生安全的校园安全文化精神。将发挥师生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作为重中之重,才能确立长效的校园安全运行机制,实现校园的长治久安,形成有效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首先,要注重校园安全保卫硬件建设。本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安定和谐促进发展”的原则,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以“校园监控系统”为主线的各级各类安全设施。上层建筑离不开经济基础,校园安全文化也必须以物质文化基础建设为依托。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能为师生的各种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进而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例如,规范校园交通秩序、经济秩序、治安秩序,及时检查更换学生和教师宿舍的老化线路、检查维修各楼层的灭火器,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要通过文化的渗透,弥补校园安全管理的不足,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和建章立制,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校园防火宣传画板、校园治安案件简报等形式加大校园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安全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建立学生会治安部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安全组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进而实现高校保卫部门与学生保卫组织的联防联动。在学生生活区开辟安全宣传栏,普及安全常识。将学生勤工俭学报刊亭赋予校园110接警功能,使学生能就近报警。借鉴街道派出所的管理经验,将校园110干警照片、联系电话张贴到各个建筑物内,让师生感受到校园110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从而形成和谐的安全氛围。
最后,要明确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校园安全文化的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不断传承与创新,完善安全道德规范、安全文化制度。
参考文献
[1] 朱翔天.从文化的内涵浅析校园安全文化及其建设[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7(5):24.
[2] 鲁茗.大学校园文化管理探析[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5):11.
[3] 葛高林.大学生安全知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4] 国际劳工局.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第二卷)[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