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文明”

2014-12-29 15:31徐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价值观文明

徐辉

摘 要:考查文明概念的渊源、经典作家及党的领导人对文明的论述,有助于正确而全面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它是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极大进步的精神文明的统一;它是先进的制度文明,也是先进的政治文明;它克服了文明的负面性,是旨在人类和谐发展的文明,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上。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与富强、民主、和谐一起为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提供了解答。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5-0055-03

“文明”一词在人类的思想史上久已有之,中外思想家对其多有阐述。而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把“文明”写到了国家发展目标中,党的十八大又把它放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上。如何理解文明,如何理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文明,这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明概念的渊源

“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乾》中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明的含义主要有“文采光明,文德辉耀”和“有文化的状态”两种解释。《周易》中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均强调观天象并以其作指导建立制度,以促使文化传承,文明形成。文明就是文采光明,文德辉耀。《尚书·舜典》出现的“文明”的字句是“濬哲文明,温恭永塞”,其疏解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在清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文明倾向于是“有文化的状态”的解释,“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辟草昧而至文明,不可得矣”。从字面上解释,李渔的文明是明指文章有文化,有光彩,但其可引申为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是与野蛮相对的,文明的状态不是轻易可得的,需要经历艰苦的探求。

在西方,“文明”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ivilis,此词为形容词,有“公民的、公共的、有礼貌的”的意思。对“文明”的具体产生时间,学术界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文明一词最早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有明确的文明概念是从霍布斯开始的,霍布斯在1651年出版的《利维坦》一书中提出了“文明社会”概念,以指代与战争状态相对立的和平状态。在这一点上,西方的文明概念与我国的文明概念含义上基本一致,是指与野蛮相对立的进步状态。

对文明概念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对文明发展的规律也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文明是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是人类智德的进步。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西洋文明是高级的文明形式,文明的发展应以西洋文明为目标。[1]而另有学者认为,文明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僵化阶段和没落阶段,是文化失去创造力和活力之后的一种状态,通过文明的这种状态,文化最终归于消灭,因而西方文明正走向没落。[2]还有学者认为,文明是历史的基本单位,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文明是一种状态,是一种运动,任何文明都有发展过程。从这个界定出发,把6000年的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中国文明和古代中国的文明都包含在这些成熟的文明中。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3]

二、经典作家及党的领导人对文明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对文明做明确的界定,他们为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而引入了“文明时代”这个概念,因而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历史中的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劳动是文明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正是实践活动促使人类创造了文明,同时又是实践活动推动文明不断进步。文明是从分工开始的,只有商品生产充分发展了,才能产生文明时代。文明一经产生,就和人类社会一样是不断发展的,经历了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此三种类型的文明是私有制社会或阶级社会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对先前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因而资本主义文明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的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既看到了文明的好处,也看到了文明的弊害,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文明,预测了文明的发展方向。“文明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运动,它所达到的结果总是和它希望达到或者佯言希望达到的相反。”[4]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只是片面的文明,并不是最好的文明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文明进行了批判,认为在资产阶级的文明中掩藏着野蛮,资本主义的文明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野蛮、对殖民地野蛮的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开创的共产主义文明将开始文明的新阶段。

列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文明,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文明实质是野蛮,容不得新东西存在[5],并发展了“政治文明”的概念。马克思于1844年拟定的《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最早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列宁在其晚年依据苏联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政治文明措施,如重视法制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建立权力监督体制、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等,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也都对文明进行了阐述,并依据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拓展文明的范围。毛泽东把文明作为进步的一种状态来理解,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中国的目标:“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要把我国建设成“文明先进的中国”。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把“文明”写到了国家发展目标中。文明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既要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早在1983年,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就提到:“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江泽民突出强调了政治文明,认为“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而胡锦涛把生态文明纳入科学发展观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强调文明建设,文明在国家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我们对文明的理解也越来越全面。“文明”一词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概念,这就为把文明上升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定了大众认同的心理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

在我国纲领性文件中文明最初是一种现实性目标,那么它是不是一种价值观呢?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文明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目前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价值观念体系;文明具有价值观的基本特点——民族性、意识形态性、稳定性和时代性等;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价值目标,成为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价值;人们已经把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和人们日常行为的评价标准。因而,文明已成为一种价值观,并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是与中华传统的文明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了中西方优秀的文明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是与富强、民主、和谐相统一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涵:

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这里所讲的文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文明形态,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一方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没有得到高度的发展,还存在贫富差距等不平等现象,因而此阶段的文明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测的新的文明形式——共产主义文明。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是依据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并把它赋予了时代精神的文明,是中国人自己的文明形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比如中华民族“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思想和理念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明,在今天仍有现实价值,不但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资源,而且可以为其他民族文明发展提供借鉴。

它是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指出,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中华文明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精神价值。

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极大进步的精神文明的统一。历届国家领导人都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体现了社会主义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追求。在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仍是重要而迫切的,并大有可为的。

它是先进的制度文明,也是先进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包含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文明是科学的、进步的,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优越性。与资本主义文明相比,社会主义文明是文明发展的更高级阶段,它超越了私有制制度的文明,是全体人民享有权力、利益和责任的文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社会主义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的优越性,有助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它克服了文明的负面性,是旨在实现人类和谐发展的文明,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上。文明具有两面性,不但能带来善果,也可能带来恶果。如果片面追求物质文明,势必造成人和自然的对立,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对文明恶果的积极的、理性的反思,它拓展了文明的内涵。追求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与富强、民主、和谐一起给我们要把我国建设成什么样的国家提供了解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统一的。富强是文明的基础,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使灾难深重的历史不再重演,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兴旺发展;民主是文明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对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提供了保障,同时民主促使人民群众发挥历史作用,激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谐是文明的体现和归宿,社会主义文明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体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文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体现为人与外部世界、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因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尽管文明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核心价值观,但其实现还要落实到个人层面上,需要每一位社会公民的努力。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倡导并践行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文明价值观将推动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日]福泽渝吉.文明论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德]奥斯瓦尔德·斯格勒.西方的没落[M].吴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3]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M].苟春生,朱继征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85.

[5] 列宁全集(第二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

[责任编辑:成方哲]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价值观文明
我的价值观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关系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生计变迁下旧州壮族的影响分析
对不文明说“不”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