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法的感念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肯定了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两个面,对立面的对立统一促进了事物的运动。正如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揭示了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哲学思想。
减,少也。少则得。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说:“Less is more。“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没有附加于作品至上任何多余的东西,有的只是简约和精致。这精简得到是的无限流通的空间。这也就是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方寸之地中见千山万水”的虚实关系,清笪重光《画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虚也是说的一种舍弃,只有舍弃有时才能成全另一种美。
二、 减法的功用
当代陶瓷雕塑因其材质媒介自身语言的独特性,明显区别于铸铜雕塑、木雕、石雕和其他材质的雕塑。这是一种束缚,也是一种途径。虽然限制了一些造型的实现,但遵照材质本身的属性来创作,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作为陶瓷艺术独特种类的当代陶瓷雕塑,在现代文明和中西文化的巨大碰撞下,打破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创作理念,不断挖掘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加大胆的创新观念,使当代陶瓷雕塑呈现出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
(一)高度概括的形体
形体作为作为陶瓷雕塑最主要的构成元素之一,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一件瓷塑作品上,形体即空间构图是首先吸引住接受者的眼球的要素。减法就是将原形体解构,经艺术的加工组合,而后得到高度概括的新形体。
减法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在当代瓷塑中以立体主义的几何块面灵活运用于创作中。
20世纪初世界顶尖的现代主义雕塑家布朗库西曾经说过:“东西外表的形象并不真实,真实的是东西内在的本质。”他的雕塑作品非常注重形体的统一性,尽力减少雕塑表面那些繁杂的细节,使作品更具有体量感,这种简练、夸张、注重神似的手法,使作品整体地表达着内在的精神性。
曹春生的《皇权霸业》(图一)塑造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天下霸业的恢弘气概。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灭六国,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作品一改传统瓷塑繁缛华丽的弊病,整体人物以大块面的高度整合,灵活运用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概括统一的形体展现了人物内在的精神面貌,可谓是意味深长,耐人推敲。再者,合理包容的雕塑形式,一变过去装饰痕迹的外露,将形体造型和材质媒介、思想感情相容一体,工艺美渗透于形体美,装饰美隐含于形体美,开启了陶瓷雕塑独立的雕塑精神之风气。
(二)彰显作品个性
布朗库西有一句名言 “在大树底下生长不出任何植物来”他毅然离开了雕塑大师罗丹的工作室,开创了自己的抽象,极简主义的雕塑风格。个性是一个艺术家却别于其他艺术家相对稳定性的明显特征的总和。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世界观和身心修养所形成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气质、审美理想和创作才能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为现实美的独特感受认识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减法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应运而生的。
李红斌的《圣君钟馗》(图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喜乐见闻的题材,钟馗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虽然相貌丑陋,却被人们视为质朴正义的象征,有“镇宅赐福圣君”的美誉。若按传统的思维,一个民间题材也许很难跳出新颖的旋律。但此作品吸取现代设计语言中简洁干练的纯几何块面,强调点线面的大关系。是多年平面设计实践所形成的审美观念在陶瓷雕塑中的反映。作品以一个立体扇面为基本形,即是魁梧的身躯之形,也是手中把扇之形,一语双关。中国历来有“制扇王国”的美誉,扇是中国文人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所以这样的减法设计独具匠心,别有一番韵味。相较于传统瓷塑的钟馗,绕过传统的具象传神表现手法,以减为主的个性造型语言,从而于其他艺术家区别开来。
为景德镇瓷塑做出过积极贡献的何波的《钟馗》,遵照中国传统雕塑重视传神写意的法则,是色釉点彩瓷塑的代表。两件作品同一题材,不同表现手法,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作品样式和个人风格语言。
(三)增强虚实节奏
陶瓷雕塑中的减法运用即空洞的经营,与中国画的留白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中国画向来讲究“留白”“留余”。《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这个虚白可以了理解为立体造型中的空间间架,所谓减化的虚,都是可见的实。
明画家李日华说:“绘画必以微茫惨淡为妙境,非性灵廓彻者非易证入,以虚淡中含意多耳。”苏东坡也有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纳万境与群动的即是虚,都是能转化和移动的最活泼的艺术生命的源泉。国外雕塑中,摩尔的洞常从贝壳、卵石、骨头、山洞等大自然的形体和空间中得到形式和内涵的启示,把空洞作为一种介于凸形和外围虚空之间的另一种造型因素引入到雕塑中,其内容包含了宇宙、自然、社会的种种意蕴。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颐和园中有个亭子叫画中游,不是讲亭子是一幅画,而是说亭子外面的打空间是一幅画。若置身于亭中,便是入画。所以韩美林的空洞亦是中国美学虚实节奏的一种表述。
《鱼》是韩美林“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代表作,通过简约的造型烘托出恢弘的气势,令人顿觉一种大气磅礴,挺拔向上之意。通过洞来演绎虚实节奏,作品中得到了自然宇宙的启发,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有某种内在契合的独立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四)符合当代人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主要是指人类在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以及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和叔本华都认为审美基于直觉,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所谓形象是指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大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它既是审美对象本身的形状和现象,也受到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河南陶瓷界中,黄克(景德镇陶瓷学院 现任于郑州雕塑研究所)是这个潮流中的典型。《回到内心》陶瓷艺术作品系列,简单大方的造型,鲜明的雕塑语言,从原始陶器中抽离的新概念,它已没有传统日用陶瓷涵盖的功能与意义。“由于任何外表下面都必定隐盖着内在内容,每一种形式也就有其内在内容,形式是对内在内容的表述。”所以,他以照见的直觉和直觉的作品诉说着这个时代大众的审美心理。
三、审美趋向
当代社会由于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尘嚣中,品种繁多、花样百出、外表新颖的物质欲念,构成巨大的吸引力。人们渴望一方净土来调试自己的精神灵魂。
另一方面生活的快节奏和宝贵的时间观念,愈来愈多的人在艺术的审美上也要求简洁明快。
四、结语
减法,用较少的语言,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的关照,而是要拓展对象更深更光的内涵,是当代陶瓷雕塑一个趋向。减法,就是不断筛选出精华,将物体形态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浓缩的抽象形态。我们应该敏锐的意识到当代世界艺术发展的转机,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创作更加崭新的艺术形式。
发挥好减法在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功用,才能迅捷的捕捉到社会时代的脉搏节奏,把握住当代人的审美心理。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