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平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要想体现并贯彻这一理念,那么就必须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运用多种方式让其体验无限的生活。在教学中笔者不断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一、情境体验是体验教学的基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既要有文字描述,也要适当配以图片,开发相应的音像资源。教材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新教材的编写大量采用了不同的情境,运用趣味事例、故事、寓言等具有启发性的例子导入新课,课题的表现方式明了、活泼,图文并茂,颜色艳丽,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整个新教材鼓励教师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强化学生参与的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升华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情境的体验是采用得最多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视觉功能,增加其感官刺激,十分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反思。例如,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在讲《生命只有一次》这一课时,抛弃了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播放了汶川地震的一些视频资料,通过这样一些画面的不断刺激,学生的情绪开始被调动,表情开始变化,当学生完全沉浸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中,我不失时机地提出:“同学们,我们看到生命既是如此的脆弱又如此的坚强,我们对生命有什么样的看法?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呢?”在之前的体验下,学生不用看书就能说出很多关于生命的看法,基本满足学习的要求,并达成一致的看法,而且自己体验的会在记忆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另外,每年的《感动中国》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让学生观看,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主体感受,在主体参与中完成情感的升华。当然,学生的感悟和生成往往带有情绪化倾向,他们更多地是借助个体的情感来体验学习内容和其他因素。在经历了建构学习阶段之后,学生往往会有成功的体验、愉悦的心情和求知后的满足。当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仍处于浅层次的体会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更高的目标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感悟和情感。
二、生活体验是体验教学的根本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生活体验是指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最好办法是回归生活。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生活化的体验,抓住学生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事件,进行教育引导。
因此,我们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大胆地创新和实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是全国“雷锋车组”的实验基地,我们邀请“雷锋车”巡讲团,进行了“雷锋车”事迹的报告会,参观了市民广场的“雷锋车雕塑”,同学们感触颇深,萌发了当一次雷锋车手的想法,所以报告会结束后,有同学主动提出要去车站亲身体验“雷锋车手”,我们积极与车站方协商,轮流安排各班团员先进行这样的体验活动,回来后,让他们在升国旗的时候在进行宣传,利用学生的视角重新诠释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体现。利用这样的机会,在进行《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学时,我们将体验“雷锋车手”的事情再一次从他们的记忆中调出,配合图片、视频资料,用同学们自己的观察、体会、感悟所得来的宝贵的体验,充分展示了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这样比较难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的体会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重难点在实践体验中轻松地破解。并通过正面教育让同学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正确的价值观得以生成。
三、实践体验是体验教学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思想品德课要想在学生的心理和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即必须找到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方法;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方法;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方法。而实践就符合这一目标,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也成为了新课程推崇的先进理念之一。
令人高兴的是,江苏省教研室举行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更是全方位展现了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和成效。“公民培养方案”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参与,具体有六个步骤:①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②选择班级要研究的问题;③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④制订班级(行动)方案;⑤(向班级或社区)报告方案、接受听证;⑥总结(反思)学习经验。在这六个步骤的研究中,学生的研究、合作、交往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社区公共问题的决策,对公民素质的养成有极大效用,同时动员了相当的社会力量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使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正面形象得到了大大提升,而且使学校、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关系得到了友好沟通。endprint
笔者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完成的“关于市民闯红灯问题的研究”这个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从问题的确认到选择、研究、接受听证,到最后本次活动方案的形成,活动的开展这些环节,都让学生体会到了汗水、收获、伤心、喜悦,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成为项目课题的学习者、研究者,成为问题解决的亲历者、参与者。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工协作、合作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的策略意识、创新能力、演讲水平及思辨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也随之大大拓宽,学生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养成、增强和提升。无论是这些孩子,还是笔者自己,参加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过程中体验,在结果中反思。正是看到了这个活动的意义所在,连云港市为了推广“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让教师能真正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推广和研究。所以笔者坚信,这个活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给参与的学生以启发,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了课程设置的三维目标。这个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思想品德课中不断推广,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形式,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性。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理论精髓,不断开拓思维,设计和组织各种恰当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和发动学生投入其中、亲历体验的整个过程。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活动组织、人际沟通和主持变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体经历的不同,可能会得出与教学目的不相符合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妥善分析和恰当处理,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给予恰如其分的评点和指引。开展体验式教学特别要注意不能流于表面的感知和各种花俏的形式以及热闹的假象,在体验中思考和升华是体验式教学最后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把学生感知到的经验和情绪引导升华为理性层面的认知和情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式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探索和选择、判断、发现和创造,从学习的接受者变成学习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更重要的是在体验中渗透了三维目标,注重情感在生活中的升华和正确价值观的生成。现今,“体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彰显和日益突出。
本文系连云港市中长期教育规划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体验学习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C/2011/12/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