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燕 朱瑞涛
要想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进行科学化的班级管理,老师和学生就必须设定合理的要求和原则,并且不断调整和协调已经确立的奋斗目标。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的发展,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探究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性方案,对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具有促进作用。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经验,笔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管理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中,班主任管理意愿的主观性过强,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少班主任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同样也是围绕学生成绩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更重视的是应该智育教育,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无法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管理没有形成统一化、模式化。另外,班级管理没有一定的目标,使得形式过于随意化,许多学生缺乏指引的机会,心理素质变差,思想素质下降,也导致了班级的两极化现象十分严重。
2、管理内容不够全面
(1)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
文化课学习是升学考试的主要保证,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班级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还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会积极思考,乐于钻研。但在学习管理中,一些班主任并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学习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常常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培养。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无法受到成效。
(2)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
真正的人才应该是个人综合能力比较显著,如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而不是单单的学习成绩好。而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这种素质,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就是要学习书本知识,另一方面是班级管理经验的缺乏,班主任仅仅重视维持班级运转的常规管理,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自然而然也就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3、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化
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大量的管理工作,如家访、同学生谈心、座谈会等,但教育成果并不是很显著。对此种问题,班主任要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一份调查显示,59%的班主任以批评教育为主进行班级管理,而所在班集体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发展情况也非常一般。因此,实践证明,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的管理方法并不可行。多数教师爱用批评、讽刺乃至惩罚的手段去教育孩子,而很少与他们进行情感沟通,更不用提进行心理疏导。长久下去,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最后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二、班级管理中的策略性探究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管理观念的落后,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具体工作中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另一方面,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欠缺,管理经验还不是十分充足,尚未形成对班级工作科学的管理体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性策略。
一、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十分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对一些表面问题才能做出深层次的判断。做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十多年,我认为要想对学生施加正确的教育,在与学生交流时必须放下架子,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个人认为倾听是一个交流的好习惯,班主任不需要一味地要求学生,平时应该更多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学生就会信任与支持你。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才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二、坚持以爱动其心,德育教育为主
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难免会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或举动。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对学生保持深厚的爱。爱是教师工作的原动力,是师德的核心,是师魂。好老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和教育好学生为目的,对学生保持足够的责任感。“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关爱他们,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同时学生好的发展也是对老师工作的一种认可。
三、科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在开展班级工作时,班主任要恩威并施,坚持应有的纪律原则,提倡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我们班的班规是:卫生方面,同学们要保持好个人卫生,主动做好值日活动,维护整个班集体的形象;同学关系相处方面,大家是一个集体,相互之间要团结互相照顾,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争当学校优秀班集体;课堂方面,不许乱讲话,不许做小动作,不许抄袭作业;课下五不准:不准迟到、早退,不准吸烟、喝酒,不准结帮结派,不准打架、骂人,不准缺课、旷课。
总之,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