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项目化《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校本课程开发实例

2014-12-26 16:42何立志汤红军
科技资讯 2014年28期

何立志 汤红军

摘 要: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出发,按照该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从开发主体、开发思路与流程、开发成果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具体阐述了该校本课程的典型性工作任务、课程目标、项目化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设计以及课程考核设计,最后对课程的教学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开发主体 开发思路与流程 开发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a)-0168-02

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校本课程开发需求分析

1.1 建筑施工基层技术管理型岗位提升职业能力的需要

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规定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基层技术管理岗位(括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九大员),《标准》(简称)对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的工作职责、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要有较强的建筑构造知识、建筑施工工艺的理解与决策能力、建筑施工质量的检查能力、建筑安全隐患的检查与排除能力等。砌体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砌体施工属于上述要求之列。

1.2 建筑施工企业基层技术管理型岗位工作的需要

课题组成员对湖南长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望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湖南省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企业对施工现场基层技术管理型岗位(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的职责要求,分析后发现,上述岗位都要求掌握砌体结构的施工工艺,有较强的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检查、质量问题处理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砌体结构施工安全管理的能力。

1.3 建筑施工类专业建设的需要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作为高职学院建筑施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建设是建筑施工类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开发建设对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2.1 开发主体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校本课程开发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与湖南长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望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骨干人员合作,共同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等进行开发与管理;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前期调研、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设计,部分人员参与后期的课程授课与考核管理。

2.2 开发思路与流程

校企人员共同进行施工企业基层技术管理型岗位调研,获取砌体结构施工课程典型性工作任务;分析典型性工作任务,分解出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而确定课程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能力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技能抽查标准、结合最新的砌体结构节能知识等(括最新砌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设计出项目化的课程结构(课程情境);然后进行课程教学实施设计;最后进行课程考核设计。

2.3 开发成果

校企人员共同工作,按照既定的开发思路与流程,基本完成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包括:课程典型性工作任务、课程目标、项目化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实施设计、课程考核设计等。

2.3.1 课程典型性工作任务

对湖南长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望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的32个大中型施工项目的现场基层技术管理型人员(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得出《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4个典型性工作任务:搭设脚手架、编制砌体砌筑施工方案、砌体砌筑施工组织、砌体施工质量管理。

2.3.2 课程目标

对课程典型性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晰对应的知识、技能(能力)与素质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本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能对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进行技术交底;能合理选择砌筑施工材料;能正确使用砌筑施工机械、工具;能准确选择砌筑施工工艺;能依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验收砌筑施工质量。

(2)知识目標。理解工程施工中砌体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建筑工程砌体施工的基本施工工艺流程。了解施工安全知识;掌握砌体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以及了解现行行业规范标准的运用。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安全生产,遵守法律,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案制作、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3.3 项目化课程结构

按照“实用、够用、适用”的原则,以课程典型性工作任务为基础,以砌体结构项目施工过程为顺序,考虑砌体材料对施工工艺的不同要求,综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形成了项目化的课程结构。

2.3.4 课程实施设计

依据真实砌体施工职业情境,结合学校现有的硬件条件,按照教学基本规律,实现课程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施工任务对接、课程实践标准与施工作业标准对接。

2.3.5 课程考核设计

本校本课程考核改革了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1)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考核与综合理论考试相结合综合考核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操作进度、成果。

(3)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3 结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专业教师参与是核心、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是重点,要充分调动上述人员的开发积极性;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应以必要的硬件准备为前提,否则只会停留在纸面层次;同时,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不能停留在参与学校与企业层面,要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殷尧.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问题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112-114.

[2] 张思禹.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J].天津电大学报,2006(3),1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