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车车
人说美国是个在车轮上转动的国家,这话一点不假。美国的汽车工业占年GDP的30%,平均每个家庭拥有约1.5辆汽车。
入乡随俗,1990年,我到爱达荷大学两个月后,我加入了有车阶层,花了1200美元买了一台二手别克车。
这辆别克车已有十年的车龄,深蓝色,六缸,骨架敦厚,车内宽敞舒适,虽然已经跑了8万英里,但在高速公路上依旧稳如松,行如风,虎虎而有生气。
自从有了这辆别克,着实让我激动了好几天。太太奚落我像包养了“小三”一样,整天神秘兮兮,魂不守舍地围着它转。也难怪,爱车是男人的天性。
我对车的确情有独钟,儿时就梦想有一辆玩具汽车,囿于经济局限,整日为全家温饱奔波的父母没有能力满足我这当时显得有点奢侈的“高消费”,买玩具车的事终成了一枕黄粱。
儿童是不能没有他们心爱的玩具的,那时的我,用稚嫩的小手将软泥搓揉成一个个零件,组装成一台台泥制汽车,也算过了一把有车族的瘾。
稍大一点,我不满足于玩泥汽车,打打敲敲做成了一台人力牵引的四轮木制小车,虽算不上什么创造发明,但敢想敢干的憨劲还是让同龄的伙伴们刮目相看。
如今有了真正的汽车,自然不敢怠慢它。我开始研究起它的结构,一本厚厚的别克车构造维修手册,从传动系统到油路,从电气到润滑系统,被我像读小说似地通读了一遍。
牛顿先生说过:读多少书,有多大胆。世上不守安份的大凡是那些读书喝过墨水的人。
汽车维修宝典壮了我的胆,我开始担当起别克的护理师来。先是试着换机油和变速箱油,然后加刹车油,方向盘转动液,冷却液和挡风玻璃清洗液。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换火花塞、配电器、电池、保险丝、前后大灯,最后连发动机的头盖骨也敢掀开探个究竟换基座垫片了。
这辆别克在我的细心调理下,油光发亮,神清气爽,时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本人会修车的消息不径而走,同在一所大学的“老中们”纷纷登门咨询求助,也算得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只不过彼此谈论的不是琴棋书画,而是福特、丰田和奔驰。
以车会友,给枯燥寂寞的留学生活注入了清新的活力。对登门求教者,我从不保留,大多亲自动手示范,不但分文不取,还提供香茶点心。同是天涯穷书生,在美国打拼都不容易。
这辆别克毕竟已有十年高龄,小灾小病在所难免,一些部件需要更换。每次送修,我都注意细心观察修理工的动作,“剽学”修车技能。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别克送修一次,我对车的认识就更深了一层。这叫做“曲线剽艺”。
技能的获得主要来自书本和实践,而宝贵经验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太太找到工作,需要配台车上下班。两人在报纸的广告中物色好对象后,直奔卖主家看车。
那是一台美日合资产的雪域牌车,四缸,自动挡,紫红色的车身给人喜庆的感觉。打开车盖细察了一遍,抽出发动机油尺看了下机油,油色微黑。问车主何时换的机油,答曰已有月余。我和太太试车后,砍下200美元价钱,以2800美元成交。
雪域开了不到一天,排气管冒出黑烟,打开车盖一看,发动机旁有一零件爆裂,卸下火花塞,一只塞头上沾满黑油。
雪域被送到修理厂,经仪器测试,它的发动机中的一个缸早就烧坏了,要花1800美元修理。
因买的是二手车,没有保修更不能退,找买主论理只会自讨没趣,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
这次买车轻易被骗,说明本人对车还只知其毛皮。不过我从这次受骗中细心观察分析,总结出了一个终身受益的买二手车的秘诀:“三查”,即查机油,查火花塞,查排气尾管。如果发现机油,火花塞和排气尾管壁严重发黑,就说明这车不是气缸烧坏,就是发动机燃烧有毛病,如果你真想买,最好拔下火花塞查看一下,如果塞头油糊糊的,千万不能买。
我遵循“三查”原则,又买了一台丰田跑车,帮朋友看车也不下10台,均皆大欢喜。
“三查”秘诀在小小的山城不胫而走,朋友们都恭敬地把它叫做“杨氏看车三诀。”
上门要我帮忙看车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当女生求助时,我常常还卖下关子:“杨氏秘诀,只传男,不传女”,当然,这是笑话。
驾驶园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