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訪後效應”完善“民聲通道”

2014-12-26 18:10曾子龍
澳门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崔世安部門特首

曾子龍

行政長官崔世安作年度施政總結前夕,先後兩次微服落區,到訪本澳弱智人士服務協會屬下的心明治小食店,又到超市購物,與顧客話家常,調研物價。在這之前的六月中旬,也就是他痛風病情稍有好轉便“微服”走訪街區,瞭解民生民情。有市民將其與石排灣居民交流情景,用手機拍錄成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播放。八月競選關鍵時期,他也不忘低調“出巡”黑沙環公園聆聽民意。這樣前後加起來,其微服私訪,人所撞見的,應該有四、五次吧?崔世安對記者說:“出任行政長官五年來,與傳媒講我去走訪,但產生不少意見話會擾民,故改為我自己去。人太多未必聽得清楚訴求,若自己去靜靜聽,反而聽到好多。”

的確。還記得八月中旬,崔世安到北區宣講政綱,數十名安保人員築起人牆“護駕”,把市民、隨行人員、傳媒等數百人擋在“牆”外,以至面對眾多陳情,他無法一一回應;市民七嘴八舌的訴說,他也沒能聽出個端詳。理解的,心知他並不想這樣;不解的,則認為他在作秀,包括他“微服私訪”,讓幾個民主人士“感到噁心”。這裡不說他們對特首是否偏見,僅從特首多次落區均遇大批居民訴說、陳情,我們不是也看出現時的官民溝通渠道不暢,甚至不正常嗎?澳門小城,設置五大司和那麼多部門崗位,自然不是用來給特首服務的,特首亦不能天天到社區去收集民意,那些部門負責人和基層官員就承擔著聽取最真切民意的職責和便利。居民呼聲和反映的問題,該哪一級解決就哪一級解決,實在需要特首知情的,再綜合協調解決,這才是一個正常的民意表達渠道。然而,由於如今的民意很容易觸及一些人的利益,那些本該給高層傳遞真實民意的部門和社團,於是成了攔路虎,欺上瞞下,這就“逼”得行政長官時常要跳過一些部門或傳統社團高層,去直接找尋基層的真正民意何在。

於是微服私訪。從以前民眾只能遠遠遙望,或乾脆被交通管制,到現在每每能在街頭巷尾“偶遇”,驚喜了民眾,還為改變作風、政風,給各司局官員於表率作用。但也必須明白,“微服私訪”不在“訪”,在乎“訪”過之後要解決實際問題與亂象得到改變,不能總是外甥打燈籠,一切照舅(舊)。如本澳積年的乘車難,上樓難,看病難,入託難等現狀,至今都不見明顯改善,也不知幾次三番的“微服私訪”,訪什麼聽什麼?就連是次“私訪”回來,緊接著在立法會所作的年度總結報告也鮮有對上述問題進行檢討、反思,更別說提出什麼針對性改變措施了。倒是成績講了一大堆,惹來各界爭議,人又難免要質疑其“微服私訪”有何意義?“出巡”是否在“走馬觀花”?哪有像湖南長沙市委書記那樣,暗訪、體驗乘坐公交後,果斷調整線路,降低票價,彰顯“微服私訪”的“效應”和“結果”。不然,無果而終,解決不了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這樣的“微服私訪”不要也罷,即便不擾民亦無多大意思。

何況吸納真正民意,於當今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年代,渠道眾多,“網絡問政”早已成時代潮流。可是,政府網站自2011年開設“獻言獻策”以來,截至今年十一月,頁面瀏覽僅五千多次,留言百多條,回復十三條,可見成效如何!“強化聽取民意”,“付諸解決問題”又落到何處!因而,各社團群體表達意見、建議,仍趨向至部門遞送信與意見書,得到的回復也多是會仔細研究云云,便輒幾沒了下文,這對政府的公信力無疑是種命傷。希望即將到來的新屆政府施政,儘快完善民聲通道,無縫對接,讓官意與民意的交集之處多起來,達到良性互動互通互聯,如此才能真正取信於民,又有責任擔當。

澳門回歸祖國

十五周年紀念

猜你喜欢
崔世安部門特首
李家超宣布参选香港特首
香港女特首的育儿观
定南縣長談全民招商
本期导读
崔世安:把自己打造成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