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翠霞
摘要:由于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有不同的状态,有很强的表现力与可塑性,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就被人们用在园林中进行美化生活的空间,迄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水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古典园林;传统理水手法;可持续性
一、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手法
(一)岸型的塑造
传统园林理水艺术还主要体现在岸型的塑造。苏州园林水景多曲池,绍兴等地则以方池具多,风格迥异。方池作法,不属于传统园林中理水的主流做法;曲池做法,在传统园林大有讲究。通常这种池岸,宜曲不宜平直。但曲要曲得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像牙齿一般,缺乏情趣。
(二)空间虚实划分方式
灵活多变的空间虚实划分方式。传统园林的理水艺术也比较重视空间的虚实划分。桥、堤、廊、轩、榭等园林要素通常被运用来塑造水景空间。园中空间,贵在层次,传统园林中体现水景层次基本上有两种手法,一是做“狭”,如无锡寄畅园之水池,南北狭长,故在中部的知鱼槛(半亭)处水面“狭”一下,使水面分成南北两部分。第二种手法是造桥(或筑堤)。园中之桥,固然为交通之需,但它也是分隔水面空间之物。用桥分隔水面,使水面有层次感,而且处理得更为含蓄。
(三)藏源,引流,诱寻
藏源,引流,诱寻也是传统理水艺术中常用的手法。“或藏或露,或深或浅”。“曲折变化,引导流线”。通常采用水体设计沟通内外空间,引导空间作序列延展,扩大丰富空间。寻源追流,引导人们在游历的过程中探索水的源头。《红楼梦》第十七回众人游大观园时有如此一段描述:“……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清溪前阻。众人诧异:‘这水又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这种诱寻手法,可谓妙趣横生,自然得体。其实园林中用得也较多。
(四)山石植物的巧妙运用
传统园林理水还常借助山石与植物来共同形成景观。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来,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显得有些单调、生硬,所以很难做得好。但也有一种做法是将黄石岸意象出水滩之形,也别有韵味。水景中也常搭配水生植物,主要运用的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水下植物几类。出现得最多的水生植物大概便是荷与莲,主要也因为它们的形态优美,也与它们的文化含义有一定关系。
二、现代水景的意义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来说,因改变工业化对人、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为己任。与古典园林相比在于,现代的景观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生存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现代水景正是通过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水”来营造环境,来实现其美学、生态、社会价值,服务于人类生活。它与传统的园林理水理念有一定的区别,它是人们在现代生活对自然元素的生理需求的物化。它包括以水为主题的景观,或是景观中将水作为提升景观品质的重要元素的景观,或是水景在整体景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环境景观设计。现代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中,我们队这一元素更是喜爱有加。我国的水景建设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水的造型能力及应用已是传统古典园林所无法比拟的。形式丰富了,应用灵活了,但问题也出现了。首先,有些地方一味追求大(气势大、规模大、场面大),结果很多水景却因后期高昂的管理费与运作费而运行不了几次,便成了枯燥的摆设,不仅没有起到美化作用,反而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这样的水景缺乏社会价值;其次,设计形式单调,艺术内涵不够,尤其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审美要求,并且没有持续观赏的生命力,这样的水景缺乏美学价值;再次,有些设计者缺乏充分的想象力和足够的文化底蕴,没有成熟而又独特的设计理念,只会照搬照抄,学了形式却没能得到神韵,出现了一些与环境不协调,而且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这样的水景缺乏生态价值。这些无疑都是中国出现水景发展中的憾事。这可能也是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可避免的阶段。
三、综合、平衡的水景空间设计在生活中的价值
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审视不能仅仅只是对水景设计做一个固有的伦理和美学价值体系的描述性回顾,而且需要在这种回顾和思考中,得出对教育和实践的一些哪怕是些微的规范性指导。水景设计中美学的、社会的和生态的价值在实践中并不能作为相互衡量的标准,并不存在某种共同的尺度可以使这些价值得以互相估量。例如我们不能用美学的满足来取代对社会性的评价,我们也不能完全要求在城市水景的设计中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化的形态与原则。同样,在风景名胜区中城市化、商业化倾向的设施建设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们有目的地去谈论项目中美学、社会或者环境价值的大小,或者对项目或设计之间作批评性的比较。承认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水景的多重价值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也不是说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与其他设计具有相同价值的。当然,每一个设计所体现的价值维度可以是多样的。
【参考文献】
[1]卡特琳·格鲁(Catherine Grout).艺术介入空间[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沈文璟,刘澎 .重新思考公共空间[N].地产观察,2004(12)
[3][美] 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Lan H.Thompson 《Ecology, Community and Delight》. Landscape Journal,(1992)
[5]Hubbard Kimball.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朱均珍.园林水景设计的传统理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7]凯文·林奇著.《城市意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1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