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将军李聚奎

2014-12-26 16:12叶介甫
红岩春秋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一师乌江敌人

叶介甫

许多人都能背诵毛泽东“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诗句,却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战斗中身为红军团长的李聚奎;许多人听过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故事,也许不知道参加那些战斗的红一师的师长就是李聚奎;很少人不知道四野,但不一定晓得李聚奎是四野的副参谋长。李聚奎这位被中央军委誉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的开国上将,曾被称为红军、八路、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将圣”。

率部两次活捉敌师长

1904年12月31日,李聚奎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西坪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1926年8月报名参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唐生智第八军工兵营一连,后编入彭德怀团。1930年10月,红一军团攻克赣西重镇吉安后,李聚奎任第二十七团团长。12月,蒋介石集中了7个师约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一次“围剿”。12月28日天刚放亮,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亲自率领第十八师的先头部队戴岳旅,由龙岗向五门岭进犯。就在敌尖兵连刚进入被雾雨笼罩的红军潜伏地王竹岭附近时,红三军第八、第九师分别从左、右两翼发起猛烈攻击。李聚奎带第二十七团从两山之间的山沟里向敌人发起了攻击。战况激烈,第二十五团团长王玉洪不幸负伤,李聚奎挺身而出,指挥两个团部队与敌人继续战斗。不久,红军吃掉了张辉瓒师的戴岳旅全部和张辉瓒派来增援的一个团,一鼓作气直奔龙岗张辉瓒的指挥部。

张辉瓒的指挥部及其残部已陷入红军的包围之中,成瓮中之鳖,却仍负隅顽抗,集中火力向李聚奎所在的红九师方向猛烈冲击,妄图打开一个口子突出包围。敌人的一颗子弹打进了李聚奎的右大腿,鲜血直流。第九师政治委员朱良才赶到,命令李聚奎下去疗伤。临行时李聚奎向师长、政委建议:“让预备队二十六团上,就可结束战斗了。”最后,歼灭战以全歼敌军第十八师两个旅及师部共9000余人,活捉师长张辉瓒及第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取得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的黄斯渡、浒湾战役后,李聚奎调任红九师师长。1933年2月26日,敌军五十二师和一个旅集结在大龙圩。红一军团首长面授任务给李聚奎:“你带九师直插大龙圩,动作要快,袭击敌人师部,争取活捉敌师长。”

李聚奎接受命令后,立即指挥红九师部队奔袭大龙圩之敌。到距大龙圩约半公里处,李聚奎停住脚步,用望远镜向敌人方向眺望,只见大龙圩村边的小河桥上有一个敌指挥官,穿着雨衣,正拿着望远镜向有枪声的胶湖方向张望,身后有一匹马和牵马的马弁,再后有10余名提兜、带包的军官。李聚奎判断,那个拿望远镜的人就算不是二十五师师长李明,也应该是敌军一个较高级的指挥官。

于是,李聚奎命令部队一线摆开,以急袭战法向大龙圩包抄猛袭。通常情况下,机枪连只做火力掩护,不打冲锋。这一次,李聚奎为了增强火力达到突击效果,命令机枪连跟步兵连一起冲上去。仅仅40分钟,就把敌人的一个旅和师部消灭了,俘虏敌师长李明及部下官兵300余人。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听了报告后,非常高兴。由于红九师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英勇善战,战绩显著,李聚奎被授予二级金质红星奖章。

长征中担任“开路先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一师担负掩护中央机关进行转移的任务,李聚奎指挥一师部队连续作战,连续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

新田,是敌人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的一个重要阵地,守敌为国民党军广东的一个团。1934年10月21日,李聚奎遵照红一军团首长的命令,指挥部队袭占新田。红军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后继续西进。11月3日,红一方面军在城口附近突破敌人重兵防守的第二道封锁线,进入乐昌地区的深山密林。大部队在窄挤的山区小道行进,速度缓慢。这时,湖南、广东的敌军从两侧夹击红军,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尾追迫近。由于敌人三面紧逼,情况非常危急。

李聚奎这时正率红一师在粤汉路以东与敌人战斗,红一军团首长突然电令李聚奎带领一个团为开路先锋,保护整个部队通过粤汉路,不得延误。李聚奎当即令一、二两团继续抗击敌人进攻,率领三团撤出阵地,迅速赶到全军的前头,遇见了随中央纵队行进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没等李聚奎开口报告情况,周恩来就说:“你们来得好快呀!”随即周恩来摊开一张地图,指着图上画好的箭头,告诉李聚奎应该向哪里开进,前进中哪里要放一个排,哪里要放一个连,以担负两侧的警戒。然后,周恩来嘱咐道:“一定要保证全军安全通过!”

周恩来布置完任务,毛泽东对李聚奎说:“你们师在前面开路,任务艰巨,动作要迅速,不然后面的队伍就会被堵塞住了。大方向就是向嘉禾、蓝山前进。你们在前进过程中能相机占领这两个县城或一个也好。具体道路由你们在前头决定。我们后面就跟着你们来。”他又嘱咐:“大路能走就走,不能走就走小路,如果小路也不能走就爬山。总之,你们在前面开路,由你们决定,不要等着指示,以免耽误时间。”

李聚奎师长率领红三团通过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进占宜章县城。这时,红一团、红二团也都赶上来了。红一师继续向嘉禾、蓝山前进。

李聚奎率领红一师为前锋,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潇水,向湘江挺进。蒋介石急忙调兵遣将,在湘江两岸部署了20个师的兵力,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

蒋介石令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和湖南军阀何键部集结于零陵、东安、全州,沿湘江布防;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部,布防于兴安、灌阳一带。中央红军的后面有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和湖南军阀李云杰部尾随追击。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红军主力消灭在湘江之滨。

红军与蒋介石湘江之战已成定局。关键时刻,李聚奎奉命带领红一师赶到了觉山。这时,敌人以两个师的兵力向红一师阵地发起了轮番进攻。李聚奎令红二团、红三团正面担任阻击。当时,红一师部队已昼夜兼程急行军两天两夜,十分疲劳,但枪声一响,红军战士们又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他们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阵地前遍布敌人尸体。

然而,敌人不甘心失败,又投入更多的兵力,在10余架飞机掩护下,轮番向红一师阵地猛轰、猛攻。红一师第三团在下坡田附近狙击敌人,先后击退敌人5、6次冲锋。第3天,敌人见正面进攻不能奏效,遂改变战术,一面继续加强正面兵力、火力压制,另以众多部队迂回红一师整个阵地后方和侧翼。守阵地的红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不少阵地是在战士全部阵亡之后才被敌人夺去的。

湘江一战,红军打得很苦,损失也很大,许多指战员血洒湘江及两岸。中央红军终于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顺利渡过了湘江。

1934年底,中央红军逼近乌江南岸。乌江是贵州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江面宽200多米,水深流急,滔滔江水翻起白浪,发出吼声。乌江两岸悬崖绝壁,素有“天险”之称。

防守乌江的是贵州军阀的军队,在沿江各渡口构筑江防工事,妄图凭借乌江天险阻拦红军于乌江南岸。这时,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也尾追红军进入贵州,已达黄平、三穗、镇远一带。任务紧迫,红军必须在蒋介石没有完成军事部署之前强渡乌江。

强渡乌江的先锋部队仍是李聚奎指挥的红一师。1935年1月1日,李聚奎率红一师进抵回龙场渡口。红一师在回龙场渡口强渡乌江,由第一团担任前卫。2日,指战员不顾风雨交加,在团长杨得志、政治委员黎林的带领下,于当日下午,以8名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乘竹筏偷渡失败。接着,又乘暗夜在乌江下游水势较缓的地方,由第一营营长孙继先带领突击队,跳上事先准备好的竹筏,冒雪再次强渡。3日上午,强渡乌江成功,全师及后续部队也随之安全渡过。接着,红军占领了遵义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里召开了。

在中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李聚奎率红一师于3月21日、22日“四渡赤水”,31日再渡乌江逼近贵阳,把数十万国民党军甩在乌江北岸。红军奉命直奔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又是红一师打先锋。大渡河为岷江最大支流,河水从崇山峻岭奔泻而下,白浪翻滚,涛声如雷,水急浪高,漩涡很多。红军到此,蒋介石叫嚣说:“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

李聚奎、谭政(时任一师政治委员)奉命率领红一师一天一夜冒雨行军70多公里,来到距安顺场仅5公里多的马鞍山。经过激战,歼灭守敌两个连,控制了河宽200余米的安顺场河段。

5月25日,李聚奎在大渡河岸边指挥红一团开始强渡。一营营长孙继先刚把组织渡河奋勇队的任务交给二连,红军战士们就围住孙继先,争先恐后地报名要求参加奋勇队。第二天一早,奋勇队在二连连长熊尚林带领下,登上了渡河第一船。与此同时,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命令:轻重机枪掩护,向对岸守敌射击!对岸敌人从工事里对红军的渡船进行火力封锁,但由于红军火力打得猛,射得准,密集度高,把敌人压得抬不起头来。勇士们乘坐的小船冲过了敌人重重火网,战胜了惊涛骇浪,终于登上大渡河的对岸,占领了滩头阵地。强渡大渡河成功了!占领滩头阵地的17勇士,掩护后续部队一船一船地渡过大渡河。

在鲁西北与日寇生死决斗

1938年10月,为了重振鲁西北的抗日斗争,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让李聚奎到鲁西北组建八路军一二九师抗日先遣纵队。从此,李聚奎指挥先遣纵队各部活动在黄河以北、津浦路以西的广阔地区,破袭日军铁路运输线,打击日伪顽反动势力,使抗战的旗帜在鲁西北大地上飘扬。

1939年的夏天,日军为了实施其“治安肃正”计划,开始对鲁西北地区实行频繁“扫荡”。

6月,顽军石友三趁日军“扫荡”冀鲁豫边区之机,指挥其一八一师、三十八师及孙良诚等部,进犯睽阳、淮县地区,沿途捕杀抗日工作人员,进攻八路军。大名、聊城、淮阳、璞县等地的日伪军也纷纷出动,策应石友三部。7月14日,国民党顽杂部队的特务营长马泽远率部队夜袭朝北的化庄,杀害了鲁西北地委书记张炳元,一时鲁西北的形势紧张起来。

12月12日,天刚蒙蒙亮,占据苹县的日伪军200余人,便携带山炮筒1个,轻重机枪各1挺,悄悄出了城,前往朝北区的位庄一带“扫荡”。

正住在位庄附近的李聚奎接到情报后,马上让政治部主任王幼平带直属队转移,负责组织担架队等支援战斗并安排临时救护伤员。他则带一个营火速赶赴位庄截击敌人。敌人进至位庄村边时,李聚奎指挥部队一阵猛打,把敌人堵在村子西北角的一个大坑内。住在位庄附近的筑先纵队第五营营长冯警涛,听到激烈的枪炮声,也率全营飞奔增援上来。激战竟日,敌人伤亡惨重。日军恼羞成怒,丧心病狂地使用了毒瓦斯。营长冯警涛被熏倒,用凉水浇醒后,仍继续指挥作战。

黄昏到来了。李聚奎一声令下,部队向敌人发起了总攻。全体指战员个个奋勇向前,英勇杀敌,枪声紧一阵慢一阵,一直持续到深夜。快到午夜时,敌人毫无目标地打了一阵枪,便夺路逃跑了。李聚奎指挥部队快速追击,一直追到敌占区方才退回。

这次战斗,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缴获大车8辆,步枪10余枝,山炮筒1个。这次战斗,在鲁西北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人们还传颂着李聚奎将军指挥位庄战斗的传奇故事。

一条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新中国刚刚成立,作为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的李聚奎,从东北长白山山下,一直随部队征战到海南岛。正当他将随着胜利拂去征尘之时,一个新的任务正等着他。

1950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按照军事常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何况这是我军第一次跨国作战,军需给养问题,自然成为首要问题。为此,毛泽东作出了“急如星火”的指示:要迅速成立朝鲜战争的后方保障供给基地,确定一位能担负此职的“粮草官”。

聂荣臻从全军的后勤领导干部中,选中了李聚奎,因为他不仅打仗勇敢,完成重任坚决,更领导并参与了保障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及战略追击的大兵团、正规化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聂荣臻将李聚奎的名字报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大笔一挥,一道抗美援朝战争的命令发出了!

1950年7月26日,东北军区后勤部成立,以此统一东北部队及边防军的后勤工作。李聚奎担任后勤部部长,不久,又兼任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一政委。

战争初期,志愿军前方和后方都没有空军掩护。敌人空军重点袭击我后方。由于敌人对我运输线的不间断轰炸,我军补充的物资只有60%-70%能到达前线。1951年3月,东北军区后勤部在一、三分部原来设置信号站的基础上,于运输干线上设防空哨兵,专门监视敌机活动。防空哨一建立,运输效率便大大提高,车辆损失明显减少。李聚奎建议在交通干线上广泛建立防空哨。这个建议很快就被志愿军领导采纳,调了9个团共2万人的兵力,在2800多公里的交通干线上,设置了1568个哨所,形成了一支防空专业大军。

普遍建立防空哨所,点线结合,我军汽车的损失率迅速下降,扭转了后方运输的被动局面。毛泽东曾赞扬道:“在汽车路两旁有那么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汽车藏起来……汽车的损失由开始时的百分之四十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这是个奇迹!”

防空哨的建立,粉碎了敌人迅速结束朝鲜战争的美梦。敌人也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白天铁路看上去是断的,可夜里火车跑得呼呼叫;公路桥白天看上去也是断的,可夜里汽车照常通行。我们的运输线真正成了一条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951年6月,美国远东空军副参谋长达尔·阿尔其尔准将在谈到我志愿军的后勤运输情况时说:“面临一切(空中袭击)阻碍,共军后勤部部长究竟是怎样保障补给品的运输,使之不致中断?这真是一个奇迹。他不顾我们的空中优势,火力优势,强大的兵力和勇猛的轰炸而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他不无钦佩地说:“在朝鲜的美军司令官们经常说,他们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能会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共军的后勤部部长。”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邓明珠)

猜你喜欢
一师乌江敌人
用教育信息化推动“一师一校”发展
行吟乌江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对俞秀松教育理念形成的影响
吊乌江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乌江,乌江
我的自然笔记(二)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