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方圆+童凡纾+张玉峰+王宋
摘要:通过对商丘新城规划所面临的困惑与商丘古城历史资源的对比分析,提出借鉴“系统思维”打造成特色城市规划;借鉴古城布局促进城市分区整合;借鉴古城规划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均衡发展的三点建议。并以此为例,对当代城市发展与历史资源利用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商丘;商丘古城;城市规划;借鉴;历史资源
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以人为本”、“生态协调”等建城理念的兴起,社会对城市的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发展,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商丘作为河南的东大门,处在京九铁路线与陇海铁路线的交叉口,是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提出,使得商丘市道北城区越来越难以跟上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市改造成为当务之急,但想要做出一个合适的城市规划却和许多正处于改造当中的城市一样仍然面临许多困惑。现代的城市改造为了解决困难,常常采取借鉴情况相似的优秀城市规划案例的方法,同时也应积极借鉴城市前身所具有宝贵的资源。古城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的城市建构,在历史上对地方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都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对于当代城市建设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商丘亦是典型。现存商丘古城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文以商丘古城规划为典型,主要通过研究商丘古城的城市布局及其布局的精神内涵等这些历史资源,发掘其现实价值,不仅对商丘新城城市规划提出具体建议,也希望为现代城市发展与历史资源利用的战略思路,发表一管之见。
一、借鉴“系统思维”,打造特色城市整体规划
商丘新城规划最大的困惑时整体规划。进行整体城市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地势、交通、经济、居民生活和城市分区等方方面面,总体分析之后,进而做出整体规划。由于涉及到城市规划的基础方面综合考量,诸如整合整体城市风格、主干道设计、城市基础分区和城市文化方面,并且工程量浩大。所以规划时常常忽视整体规划原则,而只是基于某一部分的情况进行定点规划,导致城市整体看起来混乱,缺乏整体性。面对这一难题,应该需要的一套整体设计办法。
(一)商丘古城“系统思维”整体规划的启迪
商丘古城外圆内方,形似一枚巨大的古铜钱币,城内共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格局如同棋盘,正像我国传统城池建设的那样四方规整。这种整体的设计思想和街道分布正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系统思维”中的整体观。我国传统系统思维是在经历诸子百家争鸣之后,随着时间的积淀融合各家的观点,从而形成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完整的内在逻辑体系,以主要诸如圈道观、天人合一观、阴阳五行观、人体全息现象论、君臣民协同的社会控制论、最佳生态环境论等等在内的思维方式组成了我国传统的系统思维体系。系统思维对我国古代城市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也不乏积极地一面。所以我们对现代城市的规划需要借鉴传统的“系统思维”的观点。
第一,借鉴天人合一精神,树立全面规划思想。不论是象法天地或是礼制思想,这些由古代朴素自然观衍生出来的古代城市规划思想都对包括商丘古城在内的古代城池建造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交流不断深入的时代,西方一些城市规划思想理论正改变着我们对现代城市的认识,但在接受西方先进城市规划理论的同时,也应当保持自身文化中优秀的一面,对于古代先人关于城市规划合理的理念应当加以传承。正像前文所提到的古人的自然生态观,我国古代“系统思维”中的“天人合一”的理性主义追求也同样体现在城市规划思想上,这种追求自然和谐的规划思想在建设商丘新城时应该加以继承,并且努力地将之发展成城市文化,深入居民生活之中。
第二,借鉴师法自然精神,因地制宜完善整体规划。由“系统思维”的天人合一观点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师法自然的观念也成为古代建城的基本思想。汪德华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一书中,归纳出了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四个方面,而这些思想的核心就是认识自然规律继而依次确立的秩序来统治国家。所以作为古代城市整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是与自然的协调,利用自然同时防范自然灾害。与自然共生与否也是检验一个城市规划好坏的标尺。在此思想基础上来看古城,商丘地处中原腹地,属于黄淮冲积平原。历史上,商丘饱受洪涝灾害的苦难,于是在北宋就渐渐形成了商丘的方形城池,以此来防洪,并且其措施卓有成效。嘉靖又修建城堤“护城堤,州城四外环围。”虽然现如今黄河改道之后,大规模的水灾对商丘的影响很少,但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加深,在城市规划上逐渐认可一种与自然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和谐共生的城市观。
第三,借鉴错位布局,突出整体规划特色。利用“系统思维”中的合理观点对新城打造一个的整体规划的同时,应充分发挥部分的长处,从而突出整体的特色。从整体规划上看,古城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古城的东西城门错位,即古城东、西两门被有意识地错开,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中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其东西大街的不对应为现存古城中唯一。作为整体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主干道路,古城的设计者选择了错位布局,这样的设计在城区实际体现的功能是使交通分流,东西延伸出两条主干道,可以使车流在较近的里程内有更多的选择。紧临式双干道分别对应城区的不同出入口,也可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容纳和分散大宗客流,保持道路通畅,这对于商丘这座交通枢纽城市来说,是亟需学习和改善的。
(二)打造特色整体规划的建议
第一,商丘新城在规划时应依照独特的城市文化,考虑到城市的环境、气候、人文等方面,从宏观的局面上制定新城的规划,努力使商丘新城符合整个商丘市的城市建设风格和城市文化氛围,例如在新城规划中在统一2005年南部市区规划城市风格的基础上,可以以“商”文化作为整体规划的出发点,打造独特的“商文化”城市。
第二,古城种师法自然的精神需要我们学习并加以运用到城市防治污染、积水排泄等方面,尤其是在贯穿新城区的包河的治理上。这些问题应该作为新城整体规划宏观层面的部分,从而解决新城在整体上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问题,使整体规划更加完善。
第三,借鉴错位布局,延长南部市区的主干道神火大道贯穿至道北新城,与另一全市贯穿的主干道凯旋路成为两条并行交错的城市主干道。另外在基础区域划分时,也可考虑交错布局的手法,突出整体规划的错位分布的特色。
二、借鉴古城布局方式,促进城市分区整合
商丘城市规划最尖锐的矛盾在于城市分区混乱不合理。陇海铁路横穿市中心而过,将商丘市一分为二。道北地区作为商丘市的老城区,是原来旧的工业厂房集中区,许多工业厂房现已经停用,破败不堪,并且占用大量城市用地,整体治安和生态环境较差;由于老城区建设较早,城市区域规划道路设计不合理,并且由于缺乏管理,大量的棚户违规建筑常常侵占街道;另外相应配套的城区基础公共设施非常缺乏。现在的道北城区分区划分十分不明确。所以新城的城区规划应着重突出对老城区混乱的分区进行整合,尤其应注意对道北居民区和公共区域的规划。
(一)古城布局的相关启迪
首先,借鉴大街小巷错位布局,有利区域分工。上文提到整体规划特色是错位布局,并且为了突出整体规划的这一特色,可以适当的运用在商丘新城基础区域的划分中。这种规划手法古城分区整合中以“大街小巷”的形式体现:商店、单位、饭店等建在大街的两旁,车流人流量大,道路宽敞,多为南北方向。而大量的小巷则多东西走向,小巷南北也多为合院住宅。这种大街和小巷交错分布的规划方式,使得处在小巷中的住宅能远离大街的喧嚣,人们能够拥有较为安静、私密性较好的家庭生活空间。“这种在城池规划中产生的‘大街小巷布局,是从北宋东京开始萌芽,到元代大都的规划更加明确。”所以,在新城市的规划中,要加大“大街小巷”错位布局的规划手法。除此之外,在小巷中具体生活区的设计上可以借鉴古城合院院落的建筑形制。这种院落空间的模式和庭院空间组合对于现在低层、多层建筑庭院组合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适用于南北朝向建筑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这对新城需大量建设的小区住宅形式提供了一定的设计思路。
其次,借鉴分区公共设施建设,有利功能实现。我们已经探讨了古城可以借鉴的城市分区的规划办法,但新城城市分区的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无论是生活区还是非生活区的设施。商丘古城作为明清两朝的一府所在地,其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包括恤政建设和科教公民活动设施一应俱全。恤政方面,在古城中设养济院、漏泽院、惠民药局、羲堟,按照人们日常接触程度的不同,分布在古城的不同位置。而居民的公共活动和科教设施则全部集中在城的主要干道两边,原有的水井、厕所为梅花形状,布局合理。因为古代人口数量较少,所以在此将古城看作一个基础社区,对于新城的规划和建设要从一个个基础社区开始,并深入社区建设。
(二)促使分区整合的建议
首先,新城规划中应注意东西南北各条大街的宽度不同,将小区多安放于远离南北大街的东西路上,这样既可以满足当地人民们普遍对于住宅坐南朝北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获得安静的生活空间,并且错位布局的城市规划还可以避免城市设计单调乏味,营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其次,在新城规划时应将城市公共事业建设考虑进城市建设的具体细节,认真的贯彻执行。各分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足以支持整个分区的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分区作为生活区或非生活区的功能。
三、借鉴古城规划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商丘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在于城市均衡发展。由于商丘火车站朝南而建,由铁路交通带动的南部市区经济迅速发展。加之市区随着行政中心的南迁及城市发展方向的南移,道北逐渐成为商丘市落后的代表等,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市政建设上,南北城区发展极不平衡。新城规划需要调整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情况,并且要使道北新城的基础配套设施适于未来北城区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商丘古城规划发展模式的启迪
首先,借鉴分设四门城关,有利商品集散。商丘市现所面临的南北城区的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铁路交通带动南部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为了均衡城市发展,商丘新城规划中应在原火车站的基础上另曾建一个朝北高铁站,以此来促进道北发展。但对城市的发展规划不能仅仅依靠铁路经济,商丘市应该积极发展其他方式的经济效益。不存在铁路经济的商丘古城则选择了具有特色的“城关经济”。古城所形成的四个城关,在四座城门,“东曰宾阳,南曰拱阳,西曰垤泽,北曰拱辰”,之外,“东西北各一,惟南关去城二里,盖因其旧弗迂也”,对整个古城的经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城门沟通城市与腹地扇形区域间来来往往的全部交通,所以紧靠城门外的地区是为乡村居民服务的集市和商业最有利的地方。
其次,借鉴依制建城精神,抢抓机遇提升地位。为了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不仅需要注重开发经济效益,还要注意提升城市的建设档次。我国城市建设从周时期确立起三级城邑规划制度开始,突出礼制的约束作用“以君为纲”。“为了在城邑营建中贯彻这项体制,营国制度又列有礼制营建制度,作为实施建设体制的持定手段。”在营建上,各级城邑等第分明,不容僭越。现今古城城南水下叠压着春秋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朝的应天府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等6座都城,每次重建的城制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据《宋史·地理志》记载,赵匡胤改应天府为南京,宋代南京城规模宏大,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三重城。现存古城建于弘治十六年(1503)。《明史·地理志》云:“旧治在南,弘治十五年圮于河,十六年九月迁于今治。”于是就在明初旧城之北另筑新城,之后的5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先后作过府都、州都,也曾作过县府驻地与省府临时驻地。古城外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天圆地方”取法于自然。天为乾为阳,地为坤为阴;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商丘古城便成了阴阳天地大宇宙的象征”。从政治制度方面看,商丘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占地规模以及重要建筑的布局和建造形式。
(二)促进城市均衡发展的建议
首先,作为新城区的组成部分,除了高铁的建设之外,在北部新城的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有规模的“城关”附郭区域,系统的建设宾馆和迎合客商需要的其他服务设施,增强其作为长途商路停靠点在同等中转休息点的吸引力,增加客流量,从而带动商丘市周边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发展经济要立足于农业,在“城关”区靠近远郊农田划出农产品大批量买卖集中地,使农产品直接销售和运输,形成规模以取得最大效益。在此基础上形成利用复合式发展方式,在市区依靠高铁铁路并行的同心圆式的经济辐射同时,以城市四周的附郭经济来平衡与市中心区域的经济发展。
之后,认清自身在全省和区域中的位置,抓住政府“中部崛起”政策带来的机遇,重点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不断提升自己在区域建设中的政治地位,从而来提升整个城市的建设档次。
四、结语
本文以商丘为例,以新城规划的三点困惑为出发点,研究商丘古城相应的规划设计后,为新城规划的困惑找到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并且也为古城历史资源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现实案例。以下针对现代城市发展和历史资源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以现代城市为出发点,全面的研究古城。充分认识古城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借鉴作用,加大对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建造对比研究的研究力度,并根据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从其建造布局、城市文化等方面寻找可借鉴之处。
第二,充分发掘古城的历史资料,做好历史资源的传承工作。现存古城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历史资源,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历史资源,要“辨伪存真”积极吸取其对现代城市有益的方面,努力挖掘古城潜在的信息资料,为我们合理的城市规划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实际经验。
第三,积极的借鉴古城的资源以应对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困惑。我们在建设现代城市时应注意参考具有相似背景的古城规划模式以及深层系统思维模式,树立借鉴意识,并积极将可借鉴之处运用到现代城市建设的实践当中。
就商丘古城来说,其借鉴价值是无价的。而未来更多的具有浓缩古代城市身影的现代城市也必然对社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和谐便利生活水平的改善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汪德华.中国文化城市规划文化思想[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3]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读编.嘉靖归德志.卷一.舆地志
[4]陈道山.商丘古城[J].建筑文化,2007(07)
[5]张驭寰.中国城池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6]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城池.归德府
[7]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读编.嘉靖归德志.卷二.建置志
[8]贺业矩.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9]明史.卷四十二.地理志
[10]陈华光.商丘古城变迁其文化内涵[J].中州今古,2002(02)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首先,作为新城区的组成部分,除了高铁的建设之外,在北部新城的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有规模的“城关”附郭区域,系统的建设宾馆和迎合客商需要的其他服务设施,增强其作为长途商路停靠点在同等中转休息点的吸引力,增加客流量,从而带动商丘市周边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发展经济要立足于农业,在“城关”区靠近远郊农田划出农产品大批量买卖集中地,使农产品直接销售和运输,形成规模以取得最大效益。在此基础上形成利用复合式发展方式,在市区依靠高铁铁路并行的同心圆式的经济辐射同时,以城市四周的附郭经济来平衡与市中心区域的经济发展。
之后,认清自身在全省和区域中的位置,抓住政府“中部崛起”政策带来的机遇,重点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不断提升自己在区域建设中的政治地位,从而来提升整个城市的建设档次。
四、结语
本文以商丘为例,以新城规划的三点困惑为出发点,研究商丘古城相应的规划设计后,为新城规划的困惑找到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并且也为古城历史资源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现实案例。以下针对现代城市发展和历史资源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以现代城市为出发点,全面的研究古城。充分认识古城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借鉴作用,加大对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建造对比研究的研究力度,并根据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从其建造布局、城市文化等方面寻找可借鉴之处。
第二,充分发掘古城的历史资料,做好历史资源的传承工作。现存古城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历史资源,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历史资源,要“辨伪存真”积极吸取其对现代城市有益的方面,努力挖掘古城潜在的信息资料,为我们合理的城市规划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实际经验。
第三,积极的借鉴古城的资源以应对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困惑。我们在建设现代城市时应注意参考具有相似背景的古城规划模式以及深层系统思维模式,树立借鉴意识,并积极将可借鉴之处运用到现代城市建设的实践当中。
就商丘古城来说,其借鉴价值是无价的。而未来更多的具有浓缩古代城市身影的现代城市也必然对社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和谐便利生活水平的改善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汪德华.中国文化城市规划文化思想[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3]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读编.嘉靖归德志.卷一.舆地志
[4]陈道山.商丘古城[J].建筑文化,2007(07)
[5]张驭寰.中国城池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6]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城池.归德府
[7]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读编.嘉靖归德志.卷二.建置志
[8]贺业矩.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9]明史.卷四十二.地理志
[10]陈华光.商丘古城变迁其文化内涵[J].中州今古,2002(02)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首先,作为新城区的组成部分,除了高铁的建设之外,在北部新城的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有规模的“城关”附郭区域,系统的建设宾馆和迎合客商需要的其他服务设施,增强其作为长途商路停靠点在同等中转休息点的吸引力,增加客流量,从而带动商丘市周边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发展经济要立足于农业,在“城关”区靠近远郊农田划出农产品大批量买卖集中地,使农产品直接销售和运输,形成规模以取得最大效益。在此基础上形成利用复合式发展方式,在市区依靠高铁铁路并行的同心圆式的经济辐射同时,以城市四周的附郭经济来平衡与市中心区域的经济发展。
之后,认清自身在全省和区域中的位置,抓住政府“中部崛起”政策带来的机遇,重点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不断提升自己在区域建设中的政治地位,从而来提升整个城市的建设档次。
四、结语
本文以商丘为例,以新城规划的三点困惑为出发点,研究商丘古城相应的规划设计后,为新城规划的困惑找到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并且也为古城历史资源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现实案例。以下针对现代城市发展和历史资源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以现代城市为出发点,全面的研究古城。充分认识古城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借鉴作用,加大对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建造对比研究的研究力度,并根据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从其建造布局、城市文化等方面寻找可借鉴之处。
第二,充分发掘古城的历史资料,做好历史资源的传承工作。现存古城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历史资源,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历史资源,要“辨伪存真”积极吸取其对现代城市有益的方面,努力挖掘古城潜在的信息资料,为我们合理的城市规划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实际经验。
第三,积极的借鉴古城的资源以应对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困惑。我们在建设现代城市时应注意参考具有相似背景的古城规划模式以及深层系统思维模式,树立借鉴意识,并积极将可借鉴之处运用到现代城市建设的实践当中。
就商丘古城来说,其借鉴价值是无价的。而未来更多的具有浓缩古代城市身影的现代城市也必然对社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和谐便利生活水平的改善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汪德华.中国文化城市规划文化思想[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3]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读编.嘉靖归德志.卷一.舆地志
[4]陈道山.商丘古城[J].建筑文化,2007(07)
[5]张驭寰.中国城池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6]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城池.归德府
[7]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读编.嘉靖归德志.卷二.建置志
[8]贺业矩.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9]明史.卷四十二.地理志
[10]陈华光.商丘古城变迁其文化内涵[J].中州今古,2002(02)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