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壹锋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居民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要求住宅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更多的适应性、灵活性、并赋予住宅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因此住宅建设的核心已从单纯的满足人们温饱型的居住生存条件转变为提供全方位以人文本、小康型的生活空间这一方面来,大量舒适、高压、康居型的住宅得以建设。本文就在施工的的一些注意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1 严格实施混凝土强度控制
1.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
严把混凝土材料关严格把好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关,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专业试验室设计,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加料配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复查,并进行泵送试验验证,施工中严禁随意改变配合比。
欲控制混凝土强度就首先要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经由专业试验室设计。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加料配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施工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复查,并进行泵送试验验证,施工中严禁随意改变配合比。
1.2 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按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一般水泥混凝土在相对湿度大于94%的环境中硬化体积会有所膨胀。在此湿度以下硬化则是收缩的。而实际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环境的相对湿度都处于94%以下。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工作要求。
2 加强“三线”控制
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通常是指对高层建筑的轴线、垂直度、标高的控制,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2.1 轴线的控制
2.1.1 基础施工中的轴线控制
根据现场的轴线控制点,将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至轴线外边5m设置龙门桩,并保护好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采用50m钢卷尺对各部位的桩位、承台、基础梁、墙体进行放线,再在基坑四周钉轴线木桩,拉线、小钢尺配合的方法。严格控制各细部的放线尺寸。
2.1.2 ±0.00以上结构施工的轴线控制
高层建筑±0.00以上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外围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一般常采用内控法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经纬仪的视线通透为原则,沿一层楼面最长纵横向轴线偏移2m预埋多块200mm×200mm×10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采用激光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采用激光仪引测同时还必须考虑激光仪光点的修正,减小光点产生的误差。
2.1.3 过程线的控制。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外围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1)模版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偏差在最小范围内。2)混凝土浇筑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2.2 垂直度的控制
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建筑物柱网布置情况,将建筑物4个转角边墙或柱地面中轴线,沿纵横向测设到一层转角边墙或柱上,并用红漆标记,以此作为测量垂直度的基准点。在进行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装模施工时,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转角边墙柱模板垂直度。在四周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定位、支撑、加固后,以此为基准,在转角边墙柱模板上下口外侧,沿纵横两向向外钉二块挂线板(挑出150mm的50mm×70mm木枋),并在其模板上下口各挂二道线,以此控制外边墙柱与转角边墙柱在同一轴线与垂直度上。
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版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校验,这样更能添加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策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3 标高线的控制
每层预控轴线的要求至少4个洞口进行标高的定位,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φ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接,然后辅以水准仪找平,复核此4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3 沉降观测的控制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结语
随着土地的紧张,而要进一步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所以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也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这对设计、施工、监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强度、三线、裂缝、沉降等都是门类科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周青生.建筑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冯乃谦.实用混凝土大全[M].科学出版社,2004.
[4]杨南方等.混凝土结构施工实用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