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2014-12-25 01:25李楣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37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策略

李楣

摘 要:本文阐述了绿色生态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向,并对推行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推行要点以及现存问题,提出绿色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绿色生态建筑的思潮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最初兴起,由世界能源危机引起的恐慌,激发了建筑节能设计运动,进而掀起绿色生态建筑的热潮。绿色生态建筑被定义为 :“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及材料等等,保护环境同时减少污染,为使用者提供舒适高效的功能空间,是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绿色生态建筑由于其在节能环保、减少排碳量、营造宜居环境方面的优势,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领域中受到空前重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均陆续制定了与建筑相关的节能战略,认为在节省能源、降低开支的同时亦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建筑科技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1 绿色生态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趋向

1.1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20 世纪 80 年代起开始倡导建筑节能,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在上世纪 90年代引入,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1 第一阶段(2004 年以前)

上世纪 90 年代引入后以学术研究为主,同时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并于 2003 年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以此促进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

1.1.2 第二阶段(2004~2008 年)

该阶段以政府参与推动和技相关机构的科研为主。 建设部与科技部在2005 年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并于 2006 年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当地的评价标准,如北京为打造绿色奥运提出的《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上海的《上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等。

1.1.3 第三阶段(2008 年至今)

绿色生态建筑的影响力延伸到了开发商和业主的范围内。住建部于2008年 4 月成立了负责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工作的专项办公室,并颁布相应的管理制度,种种举措下,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价标识工作得以迅速发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别较大,建筑形式多样,国家级的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标准不能完全满足各地发展需求,目前亟需针对我国现状及各地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结合已有的标准化成果,建立适宜我国国情的绿色生态建筑标准评价系统。

1.2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向

1.2.1核心理念——“绿色生态建筑”

把“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作为核心,贯彻方案设计及施工运营的每一步过程, 各个环节都围绕核心理念逐一实践。

1.2.2 研发 “绿色生态型”建材

将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及物质投入,并且减少污染排放,同时考虑废物利用,回收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这种建筑材料定义为“绿色生态型”建材,这种建筑材料对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1.2.3 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生态进程”

施工过程中时刻强调“绿色生态”的理念,从施工到验收,都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执行标准及细则,确保各个环节的绿色进程。充分体现节约能源、集约用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任,建造可持续发展的 “绿色生态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同时实现了能源高效利用与环境负面影响降低,是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也是建筑行业通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向。随着全球对环保理念重视的逐步升级,绿色生态建筑正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2.推行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得到了世界公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着人口、资源以及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人类对自然环境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建筑,消耗了自然资源以及能源总量的 40%,随之而来的垃圾数量也占垃圾总量的 40%。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建筑,对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数量高居世界第一位,相应的资源及能源消耗总量亦随之猛增,其中一部分资源的人均持有量却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在 40余种占主导地位的支持性资源中,目前估算至 2020 年只有 6 种资源的储量满足自给,其余大部分需要进口。国内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对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业必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的过程中,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范畴,即使拆除或改造也应尽量减少污染,有效利用资源及能源,减少排碳量及建筑垃圾,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结合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及生活方式、建造技术等等多种因素,建筑环境既能满足使用者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种需要,亦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

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正跟随着科技发展日趋完善,作为建设生态节能、经济循环型城市的必要条件,对城市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与结构起到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改变着城市的生态能力及效率,对提高生态宜居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未来建筑将会越来越多元化、智能化,绿色生态建筑也会随之完善,在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热潮中日益勃发生机。

3绿色生态建筑的推行要点

3.1 节约用地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明确规定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 30%。但这一标准距离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人均绿地面积标准仍然甚远。除了尽可能多地营造绿地面积之外,还应当注重立体绿化等多样的绿化形式。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有节约用地的理念,废弃用地考虑优先利用,充分挖掘地下空间的价值;同时敦促紧凑型集约用地的建筑设计方案的研发。

3.2 节约水资源

我国当前正面临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现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30% ,全国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约1/6的城市严重缺水。过往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没有意识到水资源防污的重要性,使大规模的用地不透水化,城市失去了积水的湿地,地下水资源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涵养,缺水情况日渐严重,大雨过后又面临排水不畅的问题,易引发洪涝灾害。因此,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要点之一,即是研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及减少排污的技术体系,从而实现节水防污型社会。

3.3 节约能源

维持建筑运行的能源消耗量约占我国总能耗的 1/4 ,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其效果将远超其他产业。在合理设计节能,科学运营管理的前提下,可达到50% 左右的节能效果,建筑的使用周期较长,其节约能源的效果也更具持久性。具体可从建筑的室外热环境、热工性能以及设备、照明采光及运营维护等方面,着手建筑节能设计。新建建筑应注重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地域特色,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应优先利用,采用低能耗的技术解决建筑遮阳等问题,并且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价值,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同时,既有建筑也应尽可能进行节能改造。从总体规划的角度来说,城市规划建设应该与能源区域利用相结合,系统地研究城市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4 节约建材

建筑物所采用的每块砖瓦铁石,皆是能源与资源的固化产物,其生产加工过程必然会产生排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国过往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未考虑到节省材料的必要性,导致建筑耗材浪费问题严重,在建造施工与改造拆除时,又将有大量的建筑垃圾产生。首先,我们应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为了节能减排,应尽量延长建筑物的生命周期。由于各种“理由”,我国许多建筑在远低于设计年限时便被拆除,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建筑品质,将标准化与工业化结合,同时对废弃建筑进行再利用,鼓励再生建筑材料的研发与使用。

3.5 减少垃圾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低下的阶段。据2005 年的环境卫生报告指出,当年全国垃圾无害处理率为 50%左右;2006 年的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我国约有1/3 以上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的范围内。因此,当前应着重研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积极拓展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领域。提倡注重预处理环节,动员民众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有利于垃圾回收再利用,进行下一步清洁化、资源化处理。

4 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绿色生态建筑事业的现状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辅助协同,由于起步较晚,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限制了绿色生态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国家调控的宏观举措,欠缺发展绿色生态建筑的必然性意识;2) 在推进绿色生态建筑领域存在不同认知,不能达成一致;3) 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未能为发展绿色生态建筑提供有力的支撑体系;4)鼓励绿色生态建筑的激励政策以及强制措施缺乏力度,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完善。

5绿色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5.1 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

国家的宏观规划直接决定了绿色生态建筑未来发展的走向,将相关设计“标准化”,并逐步完善规范体系,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明确的战略指导下,有条不紊地逐层推进实施,才能切实有效地展开绿色生态建设。

同时,建议绿色生态建筑的相关科研项目能够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将目光放长远,建立专项的科研实验中心,以科技为基础,大力开展绿色生态建筑事业,必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逐步完善,建立“实施——监督——验证”的规范制度,保障绿色生态建筑的性能与品质。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倡导人民群众加强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

5.2 科研领域的相互渗透

绿色生态建筑涵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应尽可能鼓励相关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其中,设计单位应增加相关专业岗位,如生态学、能源管理等等,形成多专业共事的研究机制;同时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让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到绿色生态建筑事业中,集思广益,系统地研究绿色生态理论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共同解决科学难题。

5.3 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

将市场机制引入绿色生态建筑行业,鼓励相关产业的建立,包括中介服务业、相关材料、器具及构件等耗材产品的研发产业,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提升建筑工艺水准,逐步形成标准化装配的模式。

5.4阶段模式的管理运营

建筑设计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从总体规划、建筑方案设计到施工、验收、运营维护,各个阶段环环相扣,应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一个过程实时监测评估,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是科学的、贯穿全程的管理运营模式。

6结语

绿色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辩证统一的关联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促动了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而绿色生态建筑又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资源所发出的负面反馈日益严峻,必将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建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率先兴起“绿色生态”的革命势在必行,扭转建筑行业高污染、高能耗、高浪费的现状,走向绿色生态之路,才能切实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吴硕贤. 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建筑学报,2011.

[2]秦佑国,发展绿色建筑要考虑中国国情[J].建筑,2010.

[3]彭 娟.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步深思[J].科技经济市场,2009.

[4]中国统计局.中国建筑业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中华建设报[N].2011-01-22.

[6]金俊实,王军.浅谈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

[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2010,3.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