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方案设计

2014-12-25 01:43:04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
江西建材 2014年22期
关键词:六安市布置基地

■陶 峰,张 程,王 娅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601

1 项目意义

本基地项目将积极有效推进六安市及周边地区青少年素质教育,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并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通过学军、学农、学工的全面锻炼,进而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增加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得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六安市西郊,裕安区西海生态园和六苏路旁,地块编号为裕国用(2013)第HS9653。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80000.4平方米。本次方案拟通过有效规划,将基地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独具特色、意识超前的现代化并富有六安当地建筑风情的独特实践基地园区,并将之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学生实践基地。

图1 六安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总平面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学生体验、感知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统一。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接受技能训练,既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有助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六安市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将其作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抓手,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常规,常抓不懈。1996年,六安地区教委与驻军部队联合开展初中生社会实践和高一年级学生军训工作。2000年,六安市教育局启动了中学生实践基地工程建设,投资800多万元,征用6400.32平方米,建设综合楼、报告厅、宿舍楼、综合教育展馆、军训操场。六安市中学生实践基地自2001年运行至今,已走过了12年,实践基地教育是沟通学校德育与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式,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遵章守纪的习惯、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的观念。

3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学校教育已跳出传统模式,不再进行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更加融合了对学生动手能力,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有效弥补中小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办学条件和师资的不足,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和师资的使用效益,促进每一所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展生命安全、国防等专题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六安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4月向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申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同年“六安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获得批准。

现代化校园不再局限于室内教学的单纯功能要求,更应该提供给学生室外劳动实践、体能拓展训练、公共交流空间等多方位开放式空间,从而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学要求,我们拟定了方案设计的基点。

图2 六安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总体鸟瞰图

(1)凝聚力:现代化的校园环境,能够使校园成为一个高凝聚力的社团,使人们在共同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自觉能动地从事各自的教学研究和学习探索工作,校园师生员工的个人目标才能与校园目标自然地融为一体。

(2)感召力: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大背景的熏陶感染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地向着科学、知识、理想、智慧、时尚、潮流的目标努力,为校园文化的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尊重人、相信人、平等待人的校园文化会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承认与信赖。

(3)思想力: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在师生员工的日常工作、休息中对他们的思想、性格、情趣产生影响。并促使其互相沟通、理解,产生融洽的情感,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形成社会认可的优秀校园形象。

(4)行动力:在积极的环境中形成的校园文化,将广大师生团结起来,使校园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使师生有一种归属感、荣誉感,这种向心力和归属感可以转化为强大的推动力、行动力,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4 基地规划设计

本项目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基于现状的理性整合。

整个地块涵盖了基地学军活动区、生命安全专题教育区(交通安全、水上安全等)、拓展训练区、养殖体验区、种植体验区、室内技能训练等。通过对主入口前广场区域的有效整合,将保留教学楼作为基地校园中轴线上的主景建筑。结合基地地形现状,在入口主通道西侧结合现有坡地,布置大片绿化,形成基地入口良好的引导景观。在主入口东侧,对应西侧大片绿林布置形体富有动感造型的风雨操场。保留生活家政训练馆与保留教学楼通过木构景观廊架串连成有机整体。沿地块北边界,自西向东依次布置小型气象塔、游泳馆、食堂及多功能厅、教师宿舍、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在整个地块的西南部区域,布置拓展训练区、水上安全训练体验区、鱼类养殖体验区、家畜家禽养殖体验区以及种植体验区等。学军活动区位于风雨操场北侧,沿地块东边界布置。

基地总体规划充分尊重现有建筑及道路布局,新建建筑顺应现有建筑,园区规划道路尽量结合原有道路格局,在原有路面基础上适当拓宽,形成基地内部车行环线。各种室外实践区之间的步行小径也尽量考虑结合原有小路。功能区域分区明确,便于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整体规划结构可以归纳为:一个主环网+两个副环网;一个中心+五大功能分区。一个主环网指环绕现有保留3栋建筑所构成的室内实践区、拓展训练区、种植体验区的核心大环;两个副环网分别指地块东侧的学军活动区环绕流线及地块西侧的养殖体验区及水上活动区的周边环绕流线。其中,由保留的3栋建筑所构成的室内实践区构成基地中心,围绕中心区域,依次在其东侧布置学军活动区、在其北侧布置生活服务区(有食堂、教师宿舍、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在其西侧布置拓展训练区、在拓展训练区南部布置种植体验区、沿地块西边界布置养殖体验区等。

5 建筑单体设计

(1)指导思想。单体建筑设计中,体现时代风貌及地域场所精神。建筑造型富有新意,在现代建筑风格中吸收传统建筑的特色,在单体设计中要满足现代化、信息化、多样化以及地域性要求。建筑形式及色彩呼应原有建筑,总体和谐统一。

(2)食堂及多功能厅:学生餐厅位于底层,西侧布置配套厨房及后勤出入口;二层布置教师餐厅及多功能厅。主入口精心考虑的廊架灰空间有效增强了入口的独特和醒目,直上二层的大楼梯利于大量人员疏散。采用平坡结合的屋顶形式,形成错落有致的屋面景观,局部突出的坡顶楼梯间让建筑整体灵动,富有活力。建筑层数二层。

(3)游泳馆及气象塔:单层游泳馆内部中央布置标准8条50米赛道,满足正式比赛要求。东侧布置配套服务区,如男女更衣、淋浴及卫生间。西侧布置浅水区戏水池。气象塔位于游泳馆西面,采用游泳馆部分建筑符号,顶层布置专业气象设备,屋面布置专用气象雷达。游泳馆与气象塔之间有一片景墙串联,门洞内外,引发好奇;高塔之巅,仰望星空。

(4)教师宿舍:采用标准间平面形式,每间设置独立卫生间及生活阳台。对称布置一对大阳台,活跃了立面构图。每层布置有10间教师宿舍。建筑层数四层。

(5)男女生宿舍:男生宿舍位于教师宿舍北侧,女生宿舍位于200米运动场北侧。由于保留教学楼采用砖红色外墙贴面,建筑色彩温馨并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为了延续原有场地建筑的文脉精神,我们设想在新规划建设的男女生宿舍及其他新建单体,均采用砖红色面砖贴面做法。层次分明的立面骨架,大片的砖红色面砖基底,局部点缀的白色及深灰色涂料,各种色彩间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基调。男女生宿舍均采用内走廊平面形式,在走廊中部设置公用卫生间、盥洗室、淋浴房及开水间。每间宿舍设4张高低床,并有储物柜、晾衣阳台等。男生宿舍四层,有70间宿舍;女生宿舍五层,有73间宿舍。

(6)风雨操场:位于基地主入口东侧,立面形式具有片状岩石的构成机理,和六安当地的地形地貌有所呼应。且富于动感韵律的造型语言有力彰显了体育建筑该有的力量。建筑层数一层。

(7)公厕:由于学军活动区周边已结合相关运动场馆布置配套服务公厕,特将单层公厕布置在种植体验区。公厕的建筑形式采用大坡顶,如从大地中生长而出。

(8)原有建筑改造(原有教学楼、原有食堂、原有行政综合楼):原有教学楼外观维持不变,且基地新建建筑外立面色彩均呼应该建筑,以期通过整体统一的建筑色彩让基地所有建筑共奏和谐华章。原有单层食堂及原有行政综合楼,由于其平屋顶造型和新建建筑有所差异,故采用钢格栅构件构成坡顶形式。原有行政综合楼南立面过于暴露,特在南立面增设一道装饰围栏,围栏可利用六安本地山区盛产的毛竹,在墙体植入的钢构件可作为其固定构件,青色的毛竹经防腐处理后,随时光的流逝其色彩也逐步积淀,逐步达到基地暖色调的基准色。原有食堂改造后作为基地的生活家政技能训练馆,考虑到其室内实践训练的共性,有必要在保留教学楼和保留食堂之间做一个柔性的连接,于是一道精致的木构廊架就串联起这两个保留建筑。同样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光的流转,挂满各种花儿的景观长廊将会成为欢歌笑语的发布场。

[1]Thomas H.with contributions by Norbert K,Michael V.Solar Energy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New York,Prestel.1996.

[2]Thomas Herzog.Solar Energy in Architecture nd Urban Planning[M].Munich:Prestel,1998.

[3]崔愷,本土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4.

[4]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地域建筑学术委员会,永恒的背叛-当地地域建筑创作方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7.

猜你喜欢
六安市布置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我的基地我的连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早期教育(2016年5期)2016-08-23 12:05:08
六安市四院承担儿童“窝沟封闭”项目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六安市首例3D腹腔镜手术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探秘心战基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