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援农,申绯翡,王伟浩,冯 阳,郜乐乐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疾病教研室,河南 洛阳 471001)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实验教学,实验不仅能验证所学理论,而且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品质方面有重要意义[1]。由于我国医学院校检验专业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基本上模仿医学基础课,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实验的重心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而只是为加深有关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2-3]。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实习期间存在轻视“三基”训练,检验报告准确率低等问题[4]。
从20世纪80年代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入我国以来,就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5-8]。河南省卫生厅的教学改革项目“高职临床检验技术操作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课题组[9-13]在反复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紧扣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紧密结合临床检验工作实际,精心设计、大胆创新,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动手、动脑“两个能力”的培养,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在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对半开放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研究对象。以我院2011级检验专业4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2010级检验专业7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2)研究方法。实验组的免疫学检验实验课采用半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由教师给出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及实验要求,学生依据试剂盒说明书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对照组免疫学检验实验课仍旧采用传统实验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写出操作步骤、演示操作、学生模仿操作、完成实验过程。对照组免疫学检验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单一理论考试为主,辅以实验报告;实验组免疫学检验实验考核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性考试相结合的综合化考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请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所有资料采用“简明统计20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人员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实习医院带教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免疫学检验总成绩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实验教学包括创设情境—确定检测目的物—选择试剂盒—独立实践—完成实验报告—反馈评价等6个环节。以“胶体金法检测尿中HCG”实验为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创设情境:教师为学生提供孕妇和普通人两份不同的尿液,即“锚”,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即“抛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2)确定检测目的物:教师给出实验题目,通过“锚”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理论知识,确定检测目的物HCG;
(3)选择试剂盒:检测尿中HCG的方法很多,结合实验目的,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试剂盒;
(4)独立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边阅读试剂盒中的说明书,边思考、分析、筛选信息,按照说明书的指导完成操作步骤;
(5)完成实验报告:依据说明书,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注意事项等;
(6)反馈评价:教师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反馈评价。对于实验中暴露的问题,通过课堂讲解或个别辅导给予解答。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见表1。经t检验,两组在年龄、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分组无偏倚。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人员资料分析
对照组和实验组带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见表2。在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素质较高、独立判定结果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P<0.05)的差异有显著性,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尽管超过半数的带教教师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综合素质差别大,但两组在“综合素质非常好”方面(P=0.058 4)差异无显著性。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带教教师评价标准有差异所致。
在学生动手能力和顶岗快两方面,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现代免疫学检验的操作趋于程序化和自动化,手工操作减少及学校缺乏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培训所致。
表2 带教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评价结果比较
对照组与实验组免疫学检验实验总成绩见表3。经t检验,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2.003 1,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对照组与实验组免疫学检验实验总成绩
免疫学检验是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传统的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包括标本准备、器材准备、试剂盒准备、实验操作和结果记录与分析5个环节,通常实验的前3个环节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单纯地模仿教师的操作,对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么做并没有清楚的认识。由于实验内容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实验技能,许多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原理仍是一知半解,甚至不能重复操作过程,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与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因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4]。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组织并控制信息以及指导学习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再是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习[15]。半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尤其适用,对临床工作程序的认识和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8]。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操作步骤,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半开放实验教学最好安排在学期中后期,在学生进行过大量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及考核后进行。为了保证对实验时间有一个较好的掌控,说明书需预先发给学生,便于预习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半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比较适合有一定操作基础、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动手能力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指导。为了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实施、保证较好的实验教学质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教学模式应采用多元化分层次教学。对有一定操作基础、悟性较高的学生,采用半开放实验教学;对自主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半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并用,通过教师指导,逐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这种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做实验的方式,学生的专业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反映:半开放实验教学能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在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实践证明,半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拓展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及毕业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半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作为新颖的实验模式,相对于开放式实验具有便于实施、实验结果和实验成本可控等优势[16],值得在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
[1]周继道.教学谈[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79.
[2]姚群峰,宁勇,谢圣高,等.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10-11.
[3]高爽,夏薇.初探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221.
[4]李启欣,李炜煊,伍启康,等.临床检验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60,769.
[5]杨开城.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2):11-13.
[6]徐胜,韩超峰,王全兴,等.建构主义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3):541-544.
[7]王慧,吴艳敏,官杰,等.任务驱动在免疫学实验中的教学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5-116.
[8]张清涛,齐丽敏,林秀芝,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2):3344-3345.
[9]黄跃斌.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4(3):550-551.
[10]陈亚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144-1145.
[11]乜国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79-80.
[12]施秀英,邹明学,汪桂华,等.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10):5-6.
[13]王飞,郭云泉,黄艳春,等.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188-1189.
[14]汲蕊,付玉荣,伊正君,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医学生素质教育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21-924.
[1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16]薛雅荣,刘常宏.细胞生物学“半开放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意义与实施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68-169.